《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五章

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早期概念的提出到复杂系统研究的兴起,再到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的阶段。
随着对系统复杂性认识的深化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自组织系统理论将继续拓展研究领域,为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带来新的启示和方法。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物理学家伊利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和匈牙利物理学家伯尔·格拉达(Béla H. Jeney)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研究开放系统如何通过非平衡态、能量流动和负反馈机制实现自组织和复杂行为。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当一个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并且通过吸收能量和物质输入来维持稳定性时,它有可能产生自组织的结构和复杂的行为。在这种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导致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演化和变化。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的交换,不断吸收能量和物质,从而维持其远离平衡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内部存在着负反馈机制,通过调节和控制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当外部输入超过了系统的稳定性范围时,系统将发生突变,并产生新的结构和行为,形成所谓的耗散结构。

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是由法国数学家勒内·汤川(René Tho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数学理论,用于研究非线性系统中突变和突发现象的数学描述和解释。
突变论主要研究的是系统在参数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突变的现象,即系统的小幅参数变化可能引起系统状态的剧烈改变。这种理论适用于各种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用来解释复杂系统中突变现象的产生和演化规律。

自组织系统(Self-Organizing Systems)是指由许多简单个体通过相互作用和适应形成的复杂整体行为的系统。自组织系统方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系统中自组织现象的科学方法,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并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优化、集成电路设计、数据挖掘等领域。

posted @   神奇的睡眠  阅读(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相关博文:
阅读排行:
· 【.NET】调用本地 Deepseek 模型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DeepSeek “源神”启动!「GitHub 热点速览」
· 我与微信审核的“相爱相杀”看个人小程序副业
· Plotly.NET 一个为 .NET 打造的强大开源交互式图表库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