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模式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倒置通用算法和具体实现之间的关系。将算法逻辑放到一个具体实现类中(不是抽象类)。将相应的抽象方法定义到一个接口中。在具体调用过程中将对接口的具体实现传递给算法逻辑的实现类,算法类将相应的工作委托给这个接口来实现。该模式与委托类似。
该模式涉及到三个角色:
Context(应用场景):
1、需要使用ConcreteStrategy提供的算法。
2、 内部维护一个Strategy的实例。
3、 负责动态设置运行时Strategy具体的实现算法。
4、负责跟Strategy之间的交互和数据传递。
Strategy(抽象策略类):
1、 定义了一个公共接口,各种不同的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个接口,Context使用这个接口调用不同的算法,一般使用接口或抽象类实现。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类):
2、 实现了Strategy定义的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
应用场景:
1、 多个类只区别在表现行为不同,可以使用Strategy模式,在运行时动态选择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2、 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或者策略还可能在未来用其它方式来实现.
3、 对客户隐藏具体策略(算法)的实现细节,彼此完全独立。
上图所示的是针对移动网络扩容分析时使用策略模式的一个例子。在移动基站中存在单900基站、单1800基站和900与1800共站三种情况,针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的扩容分析所执行的算法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策略模式来处理这种情况.
优点:
1、 提供了一种替代继承的方法,而且既保持了继承的优点(代码重用)还比继承更灵活(算法独立,可以任意扩展)。
2、 避免程序中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使系统更灵活,并易于扩展。
3、 遵守大部分GRASP原则和常用设计原则,高内聚、低偶合。
缺点:
1、 因为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所以会增加系统需要维护的类的数量。
以上部分摘自《深入浅出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