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项目总结

前几天花了3天时间,搭建、开发了一个包含客户端、cms、server端的项目,也因着以前有php的开发经验,以及sql的设计和应用能力,倒也没遇到什么阻碍。至于项目结构搭建(架构),也是共通的,以模块化、便于协作、扩展为前提。而构建工具的搭建,也只是nodejs的server端稍陌生,掌握了思路,也就简单了。

一、技术栈

vue全家桶 + element-ui + axios + sass + webpack + ES6/ES7 + nodejs(express) + mongodb(mongoose) + sentry

element-ui:用来搭建CMS UI。

axios:服务端数据请求使用axios,而非vue-resource(已停止维护)。根据restful api的定义,使用其get/post/put/delete/(patch未使用)方法。在进行post和update(put、patch即update)时,需要将 content-type 由 ‘application/json’ 转换成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转换方法有多种:

  • a、window.URLSearchParams:存在兼容性问题;
  • b、Qs.stringify():将对象转换成url的形式。

tips:服务端如何获取数据呢?如果服务端为nodejs,可使用body-parse中间件。可通过其extened属性来设置,将post/update的数据转换成对象;在取req数据时,需使用req.body.paramsName而非get方法中的req.query.paramsName。

ES6/7: 因babel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使用ES6/7的特性;如结构解析、rest、promise、模块管理、async/await、symbol、set等。同时由于nodejs为事件循环机制,通过使用async/await,来获取返回结果,其虽为同步语法,但并非真正的同步,不会影响并发(nodejs的优势)。可通过try{}catch{}来捕获await失败的error(async/await的实质为promise的封装,遇到reject的情况,可使用catch来捕获),代码如下:

try {
    let admin = await adminModel.findOne({username})
    // 依次验证是否存在管理员和密码,然后将admin_id存入session中(登录机制)
    if (!admin) {
        rst.error = error.adminNotExist
    } else if (encryption(password).toString() != admin.password.toString()) {
        rst.error = error.passwordError
    } else {
        req.session.admin_id = admin['_id'];
        rst.success = true
    }
} catch(err) {
    rst.error = error.default
    Raven.captureException(err);
}

Express:是由路由和中间件构成一个的 web 开发框架,从本质上来说,一个 Express 应用就是在调用各种中间件。其中间件为函数:function (req, res, next) {... // next(); 执行下一个中间件},如:

// 当访问cms的api,获取列表信息时,需要先验证是否已登陆,如此才能获取信息,否则访问失败
router.get('/api/cms/album', adminCtrl.checkLoginState, albumCtrl.findAlbum)
checkLoginState: async (req, res, next) => {
    ...
    // 如果验证成功则跳入下一个中间件,否则返回
    if (rst.success) {
        next()
    } else {
        resCallback(res, rst)
    }
}

mongodb:一种文档型数据库,相对稳定的关系型数据库来说,在一致性等可能保证不足,不适合金融业务。mongoose的两个关键方法:Schema:定义属性的类型和默认值等;model:相当于schema的实例,我将其视为为一个文档,对应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

二、目录结构

结构图

2.1、build、cms-build

分别为client、cms在dev、production环境下的webpack配置。其中dev环境下的几个重要的中间件介绍如下:

  • webpack-hot-middleware:模块热加载;
  • webpack-dev-middleware:将编译后的内容存入内存中;
  • http-proxy-middleware:实现接口代理,可在本地环境下,跨域访问其他接口:如Rap api之类;
  • connect-history-api-fallback:可控制刷新时,如果路由不存在,则访问前端路由。

2.2、 client、cms

分别为客户端、CMS 的源码,其子目录如图所示,相应的文件夹内容为:

  • api:保存接口api和axios的封装,在这里将处理统一的请求超时等错误,对接口名称进行统一管理;
  • assets:保存样式,reset.scss、common.scss、style.scss,其中的style.scss中保存着统一变量(如$mainBgColor、$mainFontColor、$mainBorderColor、$designWidth等)、minxin、function等;
  • components:公共组件库;
  • libs:utils.js、preload.js等工具函数、插件等;
  • router:路由;(路由的按需加载等以前整理过,不赘述);
  • store:vuex;(vuex的模块化也整理过了,不赘述);
  • views:vue业务组件。

2.3、config

各生产环境下的webpack区别化配置信息及本地开发路由代理配置信息。

2.4、public

cms:为CMS 在production环境下的编译生成,当nodejs server端捕获到/cms/*的路径时(cms页面刷新时产生),导向该文件夹;

main:为client 在production环境下的编译生成,当nodejs server端捕获到/pages/*的路径时(client页面刷新时产生),导向该文件夹;

2.5、server

通过nodejs的express框架搭建的服务端,对client\cms 的api及页面访问提供数据和文件等资源服务。

  • **controller: **处理业务,包括res的数据校验、格式化处理等;
  • models:数据库操作集合;包含scheme、model等的声明、定义等;
  • libs:utils、msg(errorMsg、code等)等公共插件、工具函数的统一管理;
  • router:express的路由,分为api、cms 的页面响应、client的页面响应等
  • db.js:数据库的管理(连接等)
  • app.js:服务器的静态服务、cookie、session等配置和监听;
  • index.js:注册babel及babel解析的相应配置,包括忽略.babelrc文件、commonjs编译、异步支持等;加载执行app;通过node ./server/index.js运行服务端。该方法为一种较为简单的编译方法,使得支持ES6/7,当然也可以通过webpack解析得到nodejs的执行脚本,但需注意在webpack中设置target: 'node'属性,这样编译生成的脚本node才能运行。在实施ssr的时候,可使用webpack编译解析的方式,视项目需要而定。如下:
// index.js
require('babel-core/register')({
    babelrc: 'false',
    presets: ['stage-3', 'env'],
    plugins: [
        'transform-runtime',
        "transform-async-to-generator",
        "transform-es2015-modules-commonjs"
    ]
});
require('./app.js');

2.6、upload

为文件、图片上传后的存放位置,使用express的静态服务器方法进行处理,可通过http进行访问。

posted @ 2018-02-12 15:30  蒲公英tt  阅读(14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