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构造】第六章第一节 可维护性的度量与构造原则
第六章第一节 可维护性的度量与构造原则
本章面向另一个质量指标:可维护性——软件发生变化时,是否可以以很小的代价适应变化?
本节是宏观介绍:(1)什么是软件维护;(2)可维护性如何度量;(3)实现高可维护性的设计原则——很抽象。
Outline
- 软件的维护和演化
- 可维护性的常见度量指标
- 聚合度与耦合度
- 面向对象五大原则SOLID
- 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 开放封闭原则OCP(Open-Close Principle)
- 里式替换原则LSP(the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
- 依赖倒置原则DIP(the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
- 接口分离原则ISP(the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
Notes
## 软件的维护和演化
- 定义: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产品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包括纠正、改进或软件对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变化的适应。简而言之,软件维护:修复错误、改善性能。
- 类型:纠错性(25%)、适应性(25%)、完善性(50%)、预防性(4%)
- 演化:软件演化是一个程序不断调节以满足新的软件需求过程。
- 演化的规律:软件质量下降,延续软件生命
- 软件维护和演化的目标:提高软件的适应性,延续软件生命 。
- 意义:软件维护不仅仅是运维工程师的工作,而是从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开始了 。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就要考虑将来的可维护性 ,设计方案需要“easy to change”
- 基于可维护性建设的例子:
- 模块化
- OO设计原则
- OO设计模式
- 基于状态的构造技术
- 表驱动的构造技术
- 基于语法的构造技术
## 可维护性的常见度量指标
- 可维护性:可轻松修改软件系统或组件,以纠正故障,提高性能或其他属性,或适应变化的环境。
- 除此之外,可维护性还有其他许多别名: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灵活性(Flexibility)、可适应性(Adaptability)、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支持性(Supportability)。总之,有好的可维护性就意味着容易改变,容易扩展。
- 软件可维护性的五个子特性:
- 易分析性。软件产品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 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实现包括编码、设计和文档的更改。如果软件由最终用户修改,那么易改变性可能会影响易操作性。
- 稳定性。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 易测试性。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 维护性的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 一些常用的可维护性度量标准:
- 圈复杂度(CyclomaticComplexity):度量代码的结构复杂度。
- 代码行数(Lines of Code):指示代码中的大致行数。
- Halstead Volume:基于源代码中(不同)运算符和操作数的数量的合成度量。
- 可维护性指数(MI):计算介于0和100之间的索引值,表示维护代码的相对容易性。 高价值意味着更好的可维护性。
- 继承的层次数:表示扩展到类层次结构的根的类定义的数量。 等级越深,就越难理解特定方法和字段在何处被定义或重新定义。
- 类之间的耦合度:通过参数,局部变量,返回类型,方法调用,泛型或模板实例化,基类,接口实现,在外部类型上定义的字段和属性修饰来测量耦合到唯一类。
- 单元测试覆盖率:指示代码库的哪些部分被自动化单元测试覆盖。
## 模块化设计规范:聚合度与耦合度
- 模块化编程的含义:模块化编程是一种设计技术,它强调将程序的功能分解为独立的可互换模块,以便每个模块都包含执行所需功能的一个方面。
- 设计规范:高内聚低耦合
- 评估模块化的五个标准:
- 可分解性:将问题分解为各个可独立解决的子问题
- 可组合性:可容易的将模块组合起来形成新的系统
- 可理解性:每个子模块都可被系统设计者容易的理解
- 可持续性:小的变化将只影响一小部分模块,而不会影响整个体系结构
- 出现异常之后的保护:运行时的不正常将局限于小范围模块内
- 模块化设计的五条原则:
- 直接映射:模块的结构与现实世界中问题领域的结构保持一致
- 尽可能少的接口:模块应尽可能少的与其他模块通讯
- 尽可能小的接口:如果两个模块通讯,那么它们应交换尽可能少的信息
- 显式接口:当A与B通讯时,应明显的发生在A与B的接口之间
- 信息隐藏:经常可能发生变化的设计决策应尽可能隐藏在抽象接口后面
【内聚性】
- 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名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的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 所谓高内聚是指一个软件模块是由相关性很强的代码组成,只负责一项任务,也就是常说的单一责任原则。
【耦合性】
- 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及传递的信息。
- 对于低耦合,粗浅的理解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与模块之间,尽可能的使其独立存在。也就是说,让每个模块,尽可能的独立完成某个特定的子功能。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尽量的少而简单。如果某两个模块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的话,最好首先考虑进一步的模块划分。这样有利于修改和组合。
更多请参考 王永迪的专栏 浅谈高内聚低耦合
## SOLID原则
更多请参考 我理解的SOLID 浅谈SOLID原则的具体使用
S.O.L.I.D是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OOD&OOP)中几个重要编码原则(Programming Priciple)的首字母缩写。
综述:设计模式前五个原则,恰恰是告诉我们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的注意事项而已:
单一职责原则告诉我们实现类要职责单一;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不要破坏继承体系;依赖倒置原则告诉我们要面向接口编程;接口隔离原则告诉我们在设计接口的时候要精简单一;迪米特法则告诉我们要降低耦合。而开闭原则是总纲(实现效果),它告诉我们要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SRP | The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 单一责任原则 |
OCP | The Open Closed Principle | 开放封闭原则 |
LSP | The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里氏替换原则 |
ISP | The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 接口分离原则 |
DIP | The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 依赖倒置原则 |
【SRP 单一责任原则】
- 含义:需要修改某个类的时候原因有且只有一个。换句话说就是让一个类只做一种类型责任,当这个类需要承当其他类型的责任的时候,就需要分解这个类。
- 如果一个类包含了多个责任,那么将引起不良后果:引入额外的包,占据资源;导致频繁的重新配置、部署等。
- SRP是最简单的原则,却是最难做好的原则。
- SRP的一个反例:
【OCP 开放封闭原则】
- 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而不可修改的。也就是说,对扩展是开放的,而对修改是封闭的。这个原则是诸多面向对象编程原则中最抽象、最难理解的一个。
- 模块的行为应是可扩展的,从而该模块可表现出新的行为以满足需求的变化。
- 模块自身的代码是不应被修改的
- 扩展模块行为的一般途径是修改模块的内部实现
- 如果一个模块不能被修改,那么它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固定的行为。
- 关键解决方案:抽象技术。 使用继承和组合来改变类的行为。
- OCP的一个反例:
- OCP的一个例子:
1 // Open-Close Principle - Bad example 2 class GraphicEditor { 3 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 4 if (s.m_type==1) 5 drawRectangle(s); 6 else if (s.m_type==2) 7 drawCircle(s); 8 } 9 public void drawCircle(Circle r) 10 {....} 11 public void drawRectangle(Rectangle r) 12 {....} 13 } 14 15 class Shape { int m_type; } 16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Rectangle() { super.m_type=1; } } 17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Circle() { super.m_type=2; } }
上面代码存在的问题:
- 不可能在不修改GraphEditor的情况下添加新的Shape
- GraphEditor和Shape之间的紧密耦合
- 不调用GraphEditor就很难测试特定的Shape
改进之后的代码:
// Open-Close Principle - Good example class GraphicEditor { 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 s.draw(); } } class Shape { abstract void draw(); }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 // draw the rectangle } }
【LSP 里氏替换原则】
- Liskov's 替换原则意思是:"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型。"或者换个说法:"使用基类引用的地方必须能使用继承类的对象而不必知道它。" 这个原则正是保证继承能够被正确使用的前提。通常我们都说,“优先使用组合(委托)而不是继承”或者说“只有在确定是 is-a 的关系时才能使用继承”,因为继承经常导致”紧耦合“的设计。
- 【软件构造】第五章第二节 设计可复用的软件 中有所描述
【ISP 接口分离原则】
- 含义:客户端不应依赖于它们不需要的方法。换句话说,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总要好。
- 客户模块不应该依赖大的接口,应该裁减为小的接口给客户模块使用,以减少依赖性。如Java中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不同的接口给不用的客户模块使用,而不是提供给客户模块一个大的接口。
- “胖”接口具有很多缺点。
- 胖接口可分解为多个小的接口;
- 不同的接口向不同的客户端提供服务;
- 客户端只访问自己所需要的端口。
- 下图展示出了这种思想:
- ISP的一个反例
【DIP 依赖转置原则】
- 定义: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 这个设计原则的亮点在于任何被DI框架注入的类很容易用mock对象进行测试和维护,因为对象创建代码集中在框架中,客户端代码也不混乱。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依赖倒置,比如像AspectJ等的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框架使用的字节码技术,或Spring框架使用的代理等。
- 高层模块不要依赖低层模块;
- 高层和低层模块都要依赖于抽象;
- 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
- 具体实现要依赖于抽象;
- 抽象和接口使模块之间的依赖分离。
- 一个具体的例子:
进行抽象改进后:
【SOLID 总结】
- 一个对象只承担一种责任,所有服务接口只通过它来执行这种任务。
- 程序实体,比如类和对象,向扩展行为开放,向修改行为关闭。
- 子类应该可以用来替代它所继承的类。
- 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限制在最小化的接口上。
- 依赖抽象层(接口),而不是具体类。
E-mail:hithongm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