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en的酒楼

--酒楼上渡过的人生--
生命太短,人生太长,但愿别喝醉了。

导航

谈益平谈中国外包的五种模式 ZT

Posted on 2008-06-24 14:07  Hicome  阅读(45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转自51Testing
http://bbs.51testing.com/viewthread.php?tid=117334


撰文/ 奥博杰天软件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谈益平

一项数据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份额约为14亿美元,2007年增长至20亿美元,2008年将达到28亿美元。以上数据标明,软件外包市场份额正在加速增长,中国外包市场异常火热。中国的外包市场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对日韩外包、跨国公司外包;人力外包、国内外包以及传统离岸外包,以下是我对这几类外包的看法。

日韩外包占据了目前中国外包市场的最大份额。日韩发包企业大部分以汽车、家用电器等消费类产品为主,产业模式已趋于成熟,且需求变化不大,但这也导致了接包方受到相应的限制。例如这些电子产品需要大量嵌入式软件,其特点是需求非常明确,容易描述。接包方需严格按照发包方流程操作,对于程序员来讲,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可替代性强,工作缺乏挑战性。这种模式导致了对日韩外包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利润越来越艰难。

中国目前另一个主要外包模式是跨国公司外包,指的是国外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这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劳动力外包,特点是更关注成本而非利润。欧美企业来讲,将研发工作转移到一个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来做,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从物质环境上讲,中国比印度更能吸引欧美的发包企业,这是中国相对印度的一个天然优势。可能是出于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担忧,或对他们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能力还不十分放心,这类外包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是成熟产品的维护或周边开发,要么是技术前沿的探索性开发。

当欧美企业将研发中心建立在中国时,他们需要大批软件人才。外企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还要符合总公司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文化,在人才挑选方面受到了种种限制。此时他们便采取第三方外包的策略,即当其某个项目需要软件工程师时,就与外包公司签订协议,临时雇佣该公司的相关人才,项目结束时,合作便终止。对于外企来讲,这种做法绕开了一些制度的限制,而且成本相对控制得很低;对于提供人力的外包企业来讲,只要与这些外企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便能生存下去。

外包企业提供的服务不仅限于外国,也有专门针对国内的业务。这种针对国内软件市场的外包,以前叫做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类公司最突出的特点是软硬件同时销售,但是多半以硬件为主。当系统集成商将硬件出售给客户时,客户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软件需求,而这些需求通常开发量很小。现在已经有一些印度公司来抢占中国的这块市场,但是他们做得很不成功,除了文化差异之外,更多受阻于市场需求。中国的大部分用户对于花钱买服务的认识还不成熟,当双方理解存在差异时,自然无法很好地合作了。

还有一种就是传统离岸外包,这是印度外包的一贯模式,也是我们奥博杰天公司所采取的业务模式。这种外包的特点是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进行,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测试、安装,以及最后的交付和维护,涉及到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印度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为了避免与印度直接竞争,国内做此类外包的公司相对较少。奥博杰天的策略是不断精湛自身技术的同时向印度公司学习,取其精华,并敢于同这些国际巨人争锋。当然这种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采取了很多策略和方法,最终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

软件外包,通俗地讲,是一种代工生产。在中国,软件外包只是高科技发展、软件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的软件产业还没有发展到完全自主创新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软件外包作为一种软件产业的初级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在中国还是会存在并蓬勃发展。

(来源于《程序员》2008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