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en的酒楼

--酒楼上渡过的人生--
生命太短,人生太长,但愿别喝醉了。

导航

老板,来两斤灵魂 ZT

Posted on 2007-10-23 14:01  Hicome  阅读(16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士兵突击

由于分析豆瓣9点的缘故,最近经常去翻看二套。发现最近何东先生着了魔,像个初恋的小男生一样疯狂地爱上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他的Blog何东《凤凰非常道》已经变成了一个疯狂粉丝的Call In节目,写满了各种观后感和感悟。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最近三个月以来,喜欢SBTJ(士兵突击简称,下同)的人已经达到了泛滥的程度。我老老实实呆在办公室,都有人破门而入,正告我说:“和叔叔,你一定要看SBTJ!比《兄弟连》还精彩!”类似的人和话太多了,以至于我如果继续写下去,这篇Blog就会变成广告软文。

由于我不看电视,所以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狂热。何东先生最新一篇文章的标题已经上升到了《SBTJ:康洪雷让我看见了一样东西——灵魂》的程度。这就已经超越了狂热,而变成了妖异和歪邪了。通过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析,我个人的结论是:今天SBTJ的火爆和二十年前《平凡的日子》的走红完全是一个道理。它的要点是抓住了大多数中国人之痛,而这种痛苦在一般情况下是被完全掩盖的。

今天,我们有好几亿人是城市人口。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在山区和农村。所以,不要被上海的繁华、北京的气派所迷惑,它们不过是中国36 C-CUP傲人坚挺的胸,而非那双42码开裂灰暗的大脚。那双脚穿不进高跟鞋,只能赤裸裸地站在地里。没有36的胸可以去做李宇春,但是没有42码的脚人就站不起来了。我们还是一个农国,大部分国民还是农民。

因此,这个国家里个人发展的主线有且只有两条。A线路是农家子弟读书,通过高考,成为大城市的一代移民。B线路是农家子弟参军,留在部队,最后在城市落脚。在主线之外,为文学作品和电视节目反应最多的线路,比如从二、三类城市迁移到一类城市,在一类城市中通过奋斗而崛起,那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副线。从人数上说,这样人并不是社会中大多数。从源头上说,他们很多也是来自A、B线路。从情感上来说,从农村到城市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后面的城际迁移。

但是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一向很低,所以根本不提这一段。你去问每一个城里人,他们似乎从来就在这里一样,从祖上是猿人开始就住在这里。你去问一个北漂族,无论成功与否,他会告诉你他那条村之上的某个市镇的名字,但是不会说到那条村。他会说襄樊的“边上”,苏州“附近”,铁岭“周围”。而事实上,有太多农村青年,小镇青年,一路摸爬滚打,吃尽苦头,最终在某个大城里拥有自己的安身之所。所以,这种故事有太多听众,会激发太多共鸣。

SBTJ怕也并不例外吧?所谓许三多的质朴、坚韧,最终让他赢得了成功,也没有逃离《平凡的世界》那种范式吧?无非是发生的地点不一样,许三多是在军营,是个战士。我觉得这就可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好故事,有太多人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体会到相同的情感,很容易把自己移情到其中的角色身上,并且为自己找到一件合适的外套:为什么我成功了?因为我品格高尚,我性格坚毅,我忍常人所不能忍,吃城里不能吃的亏,我付出因此我收获。可惜,没有几个电影电视导演愿意说这种故事,要说也说不好。SBTJ算得上其中讲故事讲得比较工整的一个。

回过头来,何东先生近乎肉麻的吹捧说明了他对这一电视剧的喜爱。但是,太过肉麻了可能适得其反。在电视剧里照见灵魂,那么在记录片里是否能获得真知?在言情剧里是否能看见爱情?灵魂如果那么廉价,我倒不反对称两斤嗑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