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逻辑结构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就是 OS 的设计和实现思路

口逻辑结构的种类

  • 整体式结构
  • 层次式结构
  • 微内核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yer)

整体式结构

整体式结构以模块为单位,模块之间互相调用。

特点

  • 模块设计、编码和调试独立
  • 模块调用自由
  • 模块通信多以全局变量形式完成

缺点

  • 信息传递随意,维护和更新困难。

层次式结构

例如:TCP/IP协议

所有的功能模块按照次序排成若干层,相邻层单向依赖或单向调用

层次结构的优点

  • 结构清晰,避免循环调用。
  • 整体问题局部化,系统的正确性容易保证。
  • 有利于操作系统的维护、扩充、移植

微内核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yer)

操作系统 = 微内核+核外服务器

微内核

足够小,提供OS最基本的核心功能和服务

  • 实现与硬件紧密相关的处理
  • 实现一些较基本的功能;
  • 负责客户和服务器间的通信。

核外服务器:

  • 完成OS的绝太部分服务功能,等待应用程序提出请求。
  • 由若干服务器或进程共同构成口。例如:进程/线程服务器,虚存服务器,设备管理服务器等,以进程形式运行在用户态。

CPU的态

CPU态(Mode)

  • CPU的工作状态。
  • 对资源和指令使用权限的描述

态的分类

  • 核态(Kernel mode)
    • 能够访问所有资源和执行所有指令
    • 管理程序/OS内核口
  • 用户态(User.mode,目态)
    • 仅能访问部分资源,其它资源受限。
    • 用户程序
  • 管态(Supervisor mode)
    • 介于核态和用户态之间,界限不明确,有些甚至没有

用户态和核态的转换

  • 用户态向核态转换

    • 用户请求OS提供服务
    • 发生中断
    • 用户进程产生错误(内部中断)
    • 用户态企图执行特权指令
  • 口核态向用户态转换的情形

    • 一般是执行中断返回:IRET

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口分类

按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逵写工作方式

  • RAM
  • ROM

按存储元的材料

  • 半导体存储器(常作主存)
  • 磁存储器(磁带,磁盘)
  • 光存储器(光盘)

按与CPU的联系

  • 主存:直接和CPU交换信息
  • 辅存:不能直接和CPU交换信息

存储体系

  • 寄存器
  • 高速缓存(CACHE)
  • 主存
  • 辅存

中断机制

中断是指CPU对突发的外部事件的反应过程或机制。CPU收到外部信号(中断信号)后,停止当前工作,转去处理该外部事件,处理完毕后回到原来工作的中断处(断点)继续原来的工作。

引入中断的目的

  • 实现并发活动
  • 实现实时处理
  • 故障自动处理

一些概念

  • 中断源:引起系统中断的事件
  • 中断类型:强迫性中断和自愿中断(程序预期达到还是没达到)、外中断(中断)和内中断(俘获)口外中断(内部还是外部事件)、不可屈蔽中断和可屏蔽中断口(中断原因紧要还是不紧要)
  • 断点:程序中断的地方,将要执行的下一指令的地址
  • 现场:程序正确运行所依赖的信息集合。两个处理过程为现场保护和现场恢复。

中断响应过程

  1. 识别中断源
  2. 保护断点和现场
  3. 装入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CS:P)
  4. 进入中断服务程序
  5. 恢复现场和断点
  6. 中断返回:IRET

中断响应的实质

  • 交换指令执行地址
  • 交换CPU的态
    • 工作
    • 现场保护和恢复
    • 参数传递(通信)
posted @ 2020-03-06 20:28  hichens  阅读(134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