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随笔 不定期更新 欢迎探讨
1.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有乘数效应。将100块钱存入银行,其中80块钱贷给第三方,第三方拿到贷款以后不立即使用,而是又存到另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又可以再贷款给另一方……将100元钱投入货币市场,可能产生数倍于原来数额的货币量,这就是乘数效应。所以,向市场投入一定资金,可以增加货币的流通性。反过来,如果实行紧缩的政策,也会起到同等程度但方向相反的效应,最终可能导致金融企业的崩溃。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我们的一条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在危机的时候,一定要增加金融系统货币的流动性,央行要大规模向金融系统增加贷款,投放货币,使整个系统一直运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大家不敢贷款,金融机构也不敢放款,不断地有钱存入银行,中央银行不断拨给金融机构钱,让他们去发放贷款。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是有通货膨胀并不一定是坏事。比如每年有3%~4%的通货膨胀,可以保证所有的资产一直增值。虽然温和的通货膨胀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些好处,但是通货膨胀也有坏处。中国维持负利率已经有非常长的时间,存款放到银行去,每年都在贬值。如果通货膨胀率是5%左右,存款利率只有2%,那么每年要损失3%的存款。而对于货币化和市场化的根源,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整个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没有市场化,这是其一。其二,在中国抵御通货膨胀的方式,比如真正的金融商品或者产品,种类太少。
按常理讲,债券是比较好的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但是老百姓根本买不到。而且中国的股市,如果完完全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也应该是财富积累的过程。在美国,从长期来讲,如果用10~20年的时间投资股市,哪怕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投资收益也会远远超过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过大,经济消化不了,溢出的部分造成了价格的上涨。按照弗里德曼所讲,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货币因素。
中国的通货膨胀始于2008年,当时为了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大量增加了投资和贷款。真正感觉到通货膨胀是在这一两年,所以通货膨胀存在时滞。首先是资源价格的上涨,之后慢慢波及工业产品,再之后是农业产品和食品。
利率实际上就是资金的价格。借款的资金有成本,除了要偿还本金以外,也要支付成本,这就是利率。汇率实际上也是本币和外币发生交换的时候所产生的成本。宏观上讲,两个国家各方面经济能力总体的比较,造成了汇率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