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s基础内容

一、引入模块

1
import requests

二、普通请求(request)

网页6种请求方式
post(常用) get(常用) put delete head options

 

 

 

1
2
r=requests.get('http://www.baidu.com')#get请求方式
r=requests.post('http://www.baidu.com')#post请求方式

get请求:我们每次点击网页都相当于对服务器发送了一次get请求,所以get请求在requests中比post更常用,它可以带参数请求API链接或搜索内容。

post请求:发送表单内容到服务器,常用于登录网页

三、带参数请求

1
2
r=requests.get(url, params={字典},**kwargs)#params为get请求要传递的参数
r=post(url, data={字典},json={字典},**kwargs)#data(json)为post请求要提交的参数,data和json两者提交到服务器的格式不同

params和data(json)分别为get和post将要提交的参数

**kwargs用于接受其它请求参数,比如headers,cookies等。(这部分属于请求的附加验证信息,一般大型网站会需要带上这部分信息参数能访问,这部分内容在后面会进行展开

举个例子:

四、读取响应内容

功能 参数 说明
读取内容    text 读取网页内容,requests会根据头部信息自动进行解码操作
content 二进制内容,常用于读取网页图片或文件
json() 自动对返回的json串进行解码,注意带“()”,请求失败会抛出异常,ValueError进行捕获,使用r.raise_for_status()方法进行捕获
raw 读取网页原始内容,需要设置stream=True
读取参数    url 读取请求的url
status_code  读取返回的状态码
raise_for_status() 用于判断非200响应,注意带“()”
headers 读取服务器响应头(区别于请求头)
cookies 读取服务返回的cookies
history 读取重定向历史

 

 

 

 

 

 

 

  

 

 

 

 

 举个例子:

五、超时与异常

超时等待:

timeout:用于设置服务器响应等待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服务没有响应,则抛出异常

举个例子:

1
2
3
4
requests.get('http://github.com', timeout=0.00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requests.exceptions.Timeout: HTTPConnectionPool(host='github.com', port=80): Request timed out. (timeout=0.001)

 异常处理:

异常值 说明
ConnectionError 网络问题
HTTPError 非200状态码
Timeout 请求超时
TooManyRedirects 超出最大重定向次数
所有Requests显式抛出的异常都继承自requests.exceptions.RequestException

 

 

 

 

 

 

六、其它高级请求参数

参数 说明
cookies=字典  设置cookies
proxy=列表  设置代理
headers=字典  设置请求头
stream=布尔  流式下载或上传
cert=路径  设置验证设置为False,也可以忽略验证SSL证书
timeout=浮点值  设置超时响应
verify  为HTTPS请求验证SSL证书
posted @   小小逐月者  阅读(3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努力加载评论中...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