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自闭之Python--RESTful API规范与序列化

RESTful API规范

REST全称是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中文意思是表述(编者注:通常译为表征)性状态转移。 它首次出现在2000年Roy Fielding的博士论文中。

RESTful是一种定义Web API接口的设计风格,尤其适用于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

这种风格的理念认为后端开发任务就是提供数据的,对外提供的是数据资源的访问接口,所以在定义接口时,客户端访问的URL路径就表示这种要操作的数据资源。

而对于数据资源分别使用POST、DELETE、GET、UPDATE等请求动作来表达对数据的增删查改。

请求方法 请求地址 后端操作
GET /students 获取所有学生
POST /students 增加学生
GET /students/ 获取编号为pk的学生
PUT /students/ 修改编号为pk的学生
DELETE /students/ 删除编号为pk的学生

事实上,我们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框架都可以实现符合restful规范的API接口。

参考文档:http://www.runoob.com/w3cnote/restful-architecture.html

序列化

api接口开发,最核心最常见的一个过程就是序列化,所谓序列化就是把数据转换格式,序列化可以分两个阶段:

序列化: 把我们识别的数据转换成指定的格式提供给别人。

例如:我们在django中获取到的数据默认是模型对象,但是模型对象数据无法直接提供给前端或别的平台使用,所以我们需要把数据进行序列化,变成字符串或者json数据,提供给别人。

反序列化:把别人提供的数据转换/还原成我们需要的格式。

例如:前端js提供过来的json数据,对于python而言就是字符串,我们需要进行反序列化换成模型类对象,这样我们才能把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接收数据[反序列化]

操作数据

响应数据[序列化]

posted @ 2019-12-16 19:43  丶Howie  阅读(32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