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思想
同之前介绍的两种排序方式一样,冒泡排序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序方法之一。冒泡排序的思想很简单,就是以此比较相邻的元素大小,将小的前移,大的后移,就像水中的气泡一样,最小的元素经过几次移动,会最终浮到水面上。
举例分析说明一下,如下数据:
2 7 4 6 9 1 首先比较最后两个数字,发现1比9小,于是前移
2 7 4 6 1 9 然后比较6和1
2 7 4 1 6 9 继续前移,然后是4和1
2 7 1 4 6 9 7和1比较
2 1 7 4 6 9 2和1
1 2 7 4 6 9 至此,第一趟冒泡过程完成,最小的元素1被移到第一个,不再参与后面的排序过程。下一趟冒泡过程同理,比较6和9,以此类推,最终得到结果。
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int i,j,t; for(i=0;i<n-1;i++) for(j=0;j<n-i-1;j++) if(arr[j+1]<arr[j]) { t=arr[j+1]; arr[j+1]=arr[j]; arr[j]=t; } }
测试代码如下:
#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int i,j,t; for(i=0;i<n-1;i++) for(j=0;j<n-i-1;j++) if(arr[j+1]<arr[j]) { t=arr[j+1]; arr[j+1]=arr[j]; arr[j]=t; } } void print(int arr[],int n) //打印数组 { int i=0; for(;i<n;i++) { printf("%d ",arr[i]); } printf("\n"); } int main(void) { int arr[]={49,15,52,64,98}; //测试数据 print(arr,5); bubbleSort(arr,5);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n"); print(arr,5); return 0; }
冒泡排序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实现,,以从小到大排序举例:
设数组长度为N。
1.比较相邻的前后二个数据,如果前面数据大于后面的数据,就将二个数据交换。
2.这样对数组的第0个数据到N-1个数据进行一次遍历后,最大的一个数据就“沉”到数组第N-1个位置。
3.N=N-1,如果N不为0就重复前面二步,否则排序完成。
按照定义很容易写出代码:
//冒泡排序1 void BubbleSort1(int a[], int n) { int i, j; for (i = 0; i < n; i++) for (j = 1; j < n - i; j++) if (a[j - 1] > a[j]) Swap(a[j - 1], a[j]); }
下面对其进行优化,设置一个标志,如果这一趟发生了交换,则为true,否则为false。明显如果有一趟没有发生交换,说明排序已经完成。
//冒泡排序2 void BubbleSort2(int a[], int n) { int j, k; bool flag; k = n; flag = true; while (flag) { flag = false;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true; } k--; } }
再做进一步的优化。如果有100个数的数组,仅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都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面10个数字,那么在第一趟遍历后,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必定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必定已经有序了,记录下这位置,第二次只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
//冒泡排序3 void BubbleSort3(int a[], int n) { int j, k; int flag; flag = n; while (flag > 0) { k = flag; flag = 0; for (j = 1; j < k; j++) if (a[j - 1] > a[j]) { Swap(a[j - 1], a[j]); flag = j; } } }
冒泡排序毕竟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排序方法,在数据规模很小时,可以采用。数据规模比较大时,最好用其它排序方法。
分析
因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区增加了一个气泡,在经过n-1趟排序之后,有序区中就有n-1个气泡,而无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总是大于等于有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所以整个冒泡排序过程至多需要进行n-1趟排序。以此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还是O(n*n),也不能算是一个高效的算法。
细心分析不难发现,本算法还有可以优化的空间,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发现气泡位置的交换,则说明待排序的无序区中所有气泡均满足轻者在上,重者在下的 原则,因此,冒泡排序过程可在此趟排序后终止。为此, 在下面给出的算法中,引入一个布尔量exchange,在每趟排序开始前,先将其置为FALSE。若排序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将其置为TRUE。各趟排序 结束时检查exchange,若未曾发生过交换则终止算法,不再进行下一趟排序。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比较。代码如下
int bubble_sort(vector<int> &v){
cout << "bubble sort:" << endl;
printline("before sort:", v);
bool exchange;
for (int i=0; i<v.size(); i++){
int temp = 0;
exchange = false;
for(int j=v.size()-1; j>0; j--){
if (v[j] < v[j-1]){
temp = v[j];
v[j] = v[j-1];
v[j-1] = temp;
exchange = true;
}
}
if (!exchange){
break;
}
}
printline("after sort:",v);
}
原理是临近的数字两两进行比较,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交换,这样一趟过去后,最大或最小的数字被交换到了最后一位,
然后再从头开始进行两两比较交换,直到倒数第二位时结束,其余类似看例子。例子为从小到大排序,
原始待排序数组| 6 | 2 | 4 | 1 | 5 | 9 |
第一趟排序(外循环)
第一次两两比较6 > 2交换(内循环)
交换前状态| 6 | 2 | 4 | 1 | 5 | 9 |
交换后状态| 2 | 6 | 4 | 1 | 5 | 9 |
第二次两两比较,6 > 4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6 | 4 | 1 | 5 | 9 |
交换后状态| 2 | 4 | 6 | 1 | 5 | 9 |
第三次两两比较,6 > 1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4 | 6 | 1 | 5 | 9 |
交换后状态| 2 | 4 | 1 | 6 | 5 | 9 |
第四次两两比较,6 > 5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4 | 1 | 6 | 5 | 9 |
交换后状态| 2 | 4 | 1 | 5 | 6 | 9 |
第五次两两比较,6 < 9不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4 | 1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2 | 4 | 1 | 5 | 6 | 9 |
第二趟排序(外循环)
第一次两两比较2 < 4不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4 | 1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2 | 4 | 1 | 5 | 6 | 9 |
第二次两两比较,4 > 1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4 | 1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2 | 1 | 4 | 5 | 6 | 9 |
第三次两两比较,4 < 5不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1 | 4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2 | 1 | 4 | 5 | 6 | 9 |
第四次两两比较,5 < 6不交换
交换前状态| 2 | 1 | 4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2 | 1 | 4 | 5 | 6 | 9 |
第三趟排序(外循环)
第一次两两比较2 > 1交换
交换后状态| 2 | 1 | 4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1 | 2 | 4 | 5 | 6 | 9 |
第二次两两比较,2 < 4不交换
交换后状态| 1 | 2 | 4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1 | 2 | 4 | 5 | 6 | 9 |
第三次两两比较,4 < 5不交换
交换后状态| 1 | 2 | 4 | 5 | 6 | 9 |
交换后状态| 1 | 2 | 4 | 5 | 6 | 9 |
第四趟排序(外循环)无交换
第五趟排序(外循环)无交换
排序完毕,输出最终结果1 2 4 5 6 9
冒泡排序动画演示
来源:http://www.cnblogs.com/luchen927/archive/2012/02/28/2367708.html
微信公众号:
猿人谷
如果您认为阅读这篇博客让您有些收获,不妨点击一下右下角的【推荐】
如果您希望与我交流互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