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kins实战应用–Jenkins构建中tag的应用
转自:http://www.eryajf.net/1676.html
系列汇总*
文章汇总地址如右:Jenkins入门教程。
如果相中哪个,点击进去便是。希望正在读这段话的你能够在这个小系列中获得自信以及喜悦!
1,缘起。
许多公司在做安卓的构建或者其他项目构建的同时,会有打tag
到Gitlab
的需求,这个需求的存在有其实在的价值意义,不仅仅让每一次我们发布过的代码有记录存留,也能够方便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回滚),因此,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儿。
这个功能的实现依赖于Jenkins的git插件,不过一般都默认有安装。
先准备一个测试项目,内容如下:
然后来到Jenkins处,做一些简单的功能,能够用于测试验证即可。
执行shell处加一些简单的操作:
- git pull origin master
- echo "**********************************************"
- cat README.md
- echo "**********************************************"
进入正式配置之前需要先安装本文的主角Git Parameter插件
,插件详情,可以点我查看。
在构建后的操作中添加Git Publisher
,然后如图中所示配置:
在构建后操作当中选择Git Publisher
,然后如图配置:
- 配置一:定义tag名称,release-$BUILD_NUMBER这里取用了一个Jenkins的环境变量,用于每次的tag自增问题。
- 配置二:选中,以表示创建一个新的tag。
- 配置三:要推送的项目。
接着我们构建一下看看效果:
看样子tag已经打好并且推送到远程服务器去了。
现在去git里边看看是否有了。
图中圈起来的地方可以看到,正好与我们构建此时对应的,创建了三个标签。
现在我们模拟开发,更改一下项目文件内容,然后再构建一下看看情况。
来波操作:
- Administrator@liqilong MINGW64 ~/Desktop/gittest/eryajf (master)
- $ echo "第二次添加内容用于测试" >> README.md
- Administrator@liqilong MINGW64 ~/Desktop/gittest/eryajf (master)
- $ git commit -a -m "add two"
- warning: LF will be replaced by CRLF in README.md.
- The file will have its original line endings in your working directory.
- [master 822b2f3] add two
- 1 file changed, 1 insertion(+), 1 deletion(-)
- Administrator@liqilong MINGW64 ~/Desktop/gittest/eryajf (master)
- $ git push
- Enumerating objects: 5, done.
- Counting objects: 100% (5/5), done.
- Delta compression using up to 4 threads.
- Compressing objects: 100% (2/2), done.
- Writing objects: 100% (3/3), 307 bytes | 76.00 KiB/s, done.
- Total 3 (delta 0), reused 0 (delta 0)
- To 192.168.106.70:linux/eryajf.git
- 635b61c..822b2f3 master -> master
然后再去构建一下:
第四次构建,已经看到刚刚模拟开发所添加的内容了。
那么现在,就可以引出这个自动打tag的功能所带来的另外一个大方便了,那就是方便回滚。
2,回滚功能。
我们可以在参数化构建当中进行参数的定义,依赖于Git版本控制的特性,当用户选择的是构建时,可以选择对应的分支进行构建,当用户选择的是回滚是,那么可以选择对应的tag进行回滚。事实上与分支的构建回滚是一个道理,不过这里直接选择tag,也非常方便。
那么在验证之前,我们需要对Jenkins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整,通过添加刚刚表述的参数,以及执行的shell的配合,来完成这样一个构建回滚各有分工的一个事情。
1,添加mode选项。
在参数化构建过程中先添加一个选项参数,从而让构建以及回滚两种情况存在。具体配置如图:
2,再添加branch选项。
然后添加一个用于构建不同代码分支的字符参数,这个是一个很常规的配置,就不做过多介绍,具体如图:
3,添加Git Parameter选项。
然后添加一个用于回滚不同tag的选项,这里的tag是我们项目自动生成的,随后会做一下总结,具体如图:
4,修改shell内容。
修改一下shell的执行内容,做一个简单判断,脚本如下:
- cd $WORKSPACE
- if [ $mode == "deploy" ];then
- git checkout $branch
- git pull
- echo "**********************************************"
- cat README.md
- echo "**********************************************"
- else
- git reset --hard $tagbak
- echo "**********************************************"
- cat README.md
- echo "**********************************************"
- fi
如果你对Jenkins熟悉的话,那么看到这个地方,估计就已经能够知道,上边的功能是什么了。
我们的开发进行日常开发,然后进行日常构建,一切就走分支这一条了,没tag这边啥事儿,只不过在每次构建的时候,都创建一个与构建历史数一致的tag,为了不让这个tag浪费,那么我们就废物利用,通过这个自动生成的tag,实现了回滚的功能。
开发同学专注开发(branch),运维同学专注部署(deploy),一旦需要回滚(rollback),利用程序自动生成的tag(tag)来进行回滚咯。这,就是各有分工。
ok,最后是验证的时刻了。
3,验证。
验证也非常简单,通过三次构建即可验证:
- 构建一:初始内容,正常构建。
- 构建二:添加内容,正常构建。
- 构建三;直接回滚,验证结果。
1,构建一。
为了更清晰的看实验效果,我将刚刚的历史清空,重打鼓另开张,新建一个项目进行测试。
现在准备出测试文件,内容如下:
进行常规构建:
2,构建二。
模拟开发,添加内容:
进行常规构建:
3,构建三。
直接通过tag进行回滚。
然后查看构建结果:
注意我圈住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按我们所想的所走的,而结果,也正是我们所想要的。
本篇文章需要一定的基础,从而才能够顺畅阅读以及实践,除此之外,更需要大量的耐心,诚心,进行钻研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在此,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