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D 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方法简介(摘抄)

ABSD(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ign)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 有三个基础:

第一个基础是功能分解。在功能分解中,ABSD方法使用已有的基于模块的内聚和耦合技术。

第二个基础是通过选择架构风格来实现质量和业务需求。

第三个基础是软件模板的使用。软件模板利用了一些软件系统的结构。 

ABSD模型把整个软件过程划分为: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演化

架构需求:

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架构需求受技术环境和架构设计师经验的影响。需求过程主要是获取用户需求,标识系统中所要用到的构件。如果以前有类似的系统架构的需求,我们可以从需求库中取出,加以利用和修改,以节省获取需求的时间,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开发效率。

架构设计:

架构需求用来激发和调整设计决策,不同的视图被用来表达与质量目标有关的信息。架构设计是一个迭代过程,如果要开发的系统能够从已有的系统中导出大部分,则可以使用已有系统的设计过程。

架构文档化:

绝大多数的架构都是抽象的,由一些概念上的构件组成。例如,层的概念在任何程序设计语言中都不存在。因此,要让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去实现架构,还必须得把架构进行文档化。文档是在系统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的通讯媒介,是为验证架构设计和提炼或修改这些设计(必要时)所执行预先分析的基础。架构文档化过程的主要输出结构是架构需求规格说明和和测试架构需求的质量设计说明书这两个文档。生成需求模型构件的精确的形式化的描述,作为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协约。软件架构的文档要求与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其他文档是类似的。文档的完整性和质量是软件架构成功的关键因素,软件架构文档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书写,针对不同背景的人员采用不同的书写方式,并将文档分发给相关人员。架构文档要保持较新,但不要随时保证文档最新,要保持文档的稳定性。

架构复审:

架构设计、文档化和复审是一个迭代过程。从这个方面来说,在一个主版本的软件架构分析之后,要安排一次由外部人员(用户代表和领域专家)参加的复审。复审的目的是标识潜在的风险,及早发现架构设计中的缺陷和错误,包括架构能否满足需求、质量需求是否在设计中得到体现、层次是否清晰、构件的划分是否合理、文档表达是否明确、构件的设计是否满足功能与性能的要求等。由外部人员进行复审的目的是保证架构的设计能够公正地进行检验,使组织的管理者能够决定正式实现架构。

架构实现:

所谓实现就是要用实体来显示出一个软件架构,即要符合架构所描述的结构性设计决策,分割成规定的构件,按规定方式互相交互。

架构演化:

在构件开发过程中,最终用户的需求可能还有变动。在软件开发完毕,正常运行后,由一个单位移植到另一个单位,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两种情况下,就必须相应地修改软件架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文摘来源:《系统架构设计师软考教程》、希赛网

posted on   wangzhiliang  阅读(52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努力加载评论中...

导航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