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概念股与“毒丸”反击战

“万宝之争”制造了一个新名词:万科概念股,用以形容“类万科A”的估值低、股权分散、市盈率低且拥有品牌、渠道或核心技术,因而易被险资抢筹的优质标的。

Wind资讯根据三季报相关数据,筛选出除万科A之外的44只万科概念股。其中,南玻A、大商股份等此前已被险资举牌,而伊利股份、格力电器、TCL集团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科2.0”标的。

股价被抬升之外,险资资金与部分公司控制权之争一触即发。12月22日,欧亚集团在被安邦保险举牌的第二天即宣布大股东增持,被视为对安邦的正面迎击。疑似被抢筹的伊利股份称在2006年的股改方案中就已备好“毒丸计划”,以避免万科之尴尬。

12月23日,王石在拜访瑞士信贷的演讲中表示万科不会实行“毒丸计划”或“焦土战术”,公司停牌是为了做资产重组和重大收购,根据信息披露的要求,细节暂不能透露。“无论重组还是收购,能提升公司价值是底线。”王石说。

同日,保监会下达了监管令,《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中明确指出保险机构披露举牌基本信息外,还应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余额及现金流情况。

根据信披要求,险资投资股市的资金和家底将以更加透明合规的方式对市场曝光。

“万科2.0”标的

 

12月18日万科停牌后的一周内,金地集团、南玻A、京投银泰等多只被险资举牌的万科概念股行情看涨。

多位券商分析师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万科概念股的特征表现为股价被低估、股权分散、市盈率和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且大多为行业龙头,拥有品牌、渠道或技术等核心资产。

 

Wind资讯运用的筛选标准,一是估值较低、市盈率低于30倍;二是前十大股东持股低于50%,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20%,具有控股可能性;三是股息率较高,万科的股息率超过2%,高于1.5%的一年期定存收益。若适当将条件放宽,会有更多个股进入这一股票池。

据了解,目前被举牌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于蓝筹股,以房地产、商贸、银行等传统行业为主。中金公司认为,一些市值较小、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也存在被举牌的可能性。险资举牌这类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看中这类公司的壳资源,未来可能借助保险公司的优势资源,存在一定资本运作的可能。

分析上述股票,“连续涨停的概念股伊利和格力电器最有可能成为被举牌的标的”,中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说。

公开资料显示,伊利股份市值978亿元,市场占有率第一,市盈率20倍左右,分红股息率为4.71%。但公司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持股仅为8.7%,公司管理层合计持股7.87%,其中董事长持股3.85%。

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之一的格力电器最新市盈率不足10倍,股息率高达12%,与此同时,第一大股东珠海格力集团持股比例仅有18.22%。

“野蛮人”的敲门激发了蓝筹股的价值修复行情。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险资企业已豪掷1339亿元增持上市公司股票,被举牌者共117家。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分别为此投入了613亿元、395亿元、162亿元。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股票平均涨幅为42.5%,最高的涨幅达127%,远高于同期大盘涨幅。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认为,目前险资担当了更多对冲基金的角色,一反此前市场对险资稳健保守的印象,成为最具攻击性的投资者,这也让其成为价值洼地的发现者。即便是类似门口的“野蛮人”去攻击上市公司控制权,也恰恰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并未实质反映其内在价值。

抵御“野蛮人”

 新价值投资基金经理范波认为,险资举牌股在价值层面来说相对很不错,但是举牌行情过了以后不一定有好的行情,“去年金地集团股价在安邦举牌时表现很好,后来表现也一般”。保监会法规出台后,亦有分析师认为,监管压力逐步加强,险资驱动的蓝筹行情难以长期持续。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险资的入侵和恶意收购,不仅影响公司的业务经营,而且可能与原大股东、管理层展开股权暗战,谋求公司控制权。

以地产行业为例,据平安证券统计,目前28家被保险资金持有的地产公司中,25%是以获取重大影响争取控股权为目的,46%是看好公司一线城市资产价值或未来发展,还有29%是布局中小市值的公司,看好公司转型或壳资源价值。

为规避险资入侵,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也在制定计划防御“野蛮人”。方式之一是通过大股东增持,使得管理层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数高出举牌方一定的安全线,以保证控股权。

12月22日,欧亚集团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商业总公司于12月17至22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0.85%,增持后其持股比例增至23.68%。而就在前一天,安邦对公司合计持股比例增至10%,构成二次举牌。目前,商业总公司持股比例已明显高于安邦。

凤竹纺织遭阳光人寿举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澄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阳光人寿买到举牌线后也立刻增持了超过4%的公司股份,使其持股比例增至15%以上。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10月至今,已有同洲电子、慧球科技、华兰生物、诺力股份和浙江医药等多家上市公司完成了股东增持计划。三季度,有8家上市银行的前十大股东进行了大手笔增持,合计斥资近千亿元。

其中,招商银行大股东招商局集团在A股和H股同步增持,合计买入近19亿股,斥资约333亿元。增持过后,招商局持有招行股份从20.94%跃升至26.8%,与第二大股东安邦保险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比于主动增持,另一种方式是类似于南玻A、中炬高新的“握手言和”。据悉,南玻A、中炬高新定增均引入前海人寿。南玻A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前海人寿10亿认购变身第一大股东。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参与中炬高新定增后,将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34.02%,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毒丸计划“

 12月2日,正在私有化退市中的爱康国宾公布了“毒丸计划”,以防止美年大健康的壳公司江苏三友的收购,获得公司控股权。

所谓的“毒丸计划“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即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股票,这样将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

利用“毒丸计划”抵制非善意收购的中概股,爱康国宾并不是第一家。2005年2月,盛大耗资2.3亿美元收购新浪19.5%的股份。面对盛大的强势收购,新浪于当月抛出“毒丸计划”。2006年11月盛大宣布出售新浪370万股份,持股比例从19.5%减为11.4%。

正在风口浪尖上的伊利股份称其早在2006年股改方案时已备好了毒丸计划。

数据显示,伊利股份自12月以来已多次登上超大单流入排名榜。12月1日、9日和18日,伊利股份超大单净流入额分别为5.82亿元、4.95亿元和5.68亿元。市场人士认为,连续涨停的伊利很有可能成为被举牌标的。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早在2006年初,伊利就开始针对恶意收购修改《公司章程》。其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约定:只有持有或者合并持有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0%以上、且持有时间270天以上的股东,才有权向公司提出新的提案。而原章程对此的规定是5%,且没有持有期限的限制。

新的公司章程还新增规定:当有人在二级市场收购10%流通股后,若想再多买,需报公司董事会批准。而公司法对股东发表提案的持股比例方面的规定是大于等于3%。

伊利在随后的股权激励计划中又安排了“反收购”计划,该项计划类似于“金色降落伞”与“毒丸”计划的结合体。

伊利2006年5月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中提到:授予总裁潘刚等33人合计5000万份股票期权。当市场中出现收购本公司的行动时,激励对象首次行权比例最高可达到获授期权总数的90%,且剩余期权可在首次行权后3日内行权。经过上述安排,在伊利大股东持股低至10.85%的情况下,可以使管理层迅速稀释股权抵御敌意收购。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这个激励计划自2006年4月推出以来就饱受争议,先是由于表决程序违规被有关部门责令整改,后又因多个条款不合理,被中国证监会要求修订,包括提高业绩考核条件、增加首期以后行权条件,取消加速行权等。

最终的行权条件设定为:首期行权时,伊利股份上一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7%,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首期以后行权时,伊利股份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与2005年相比的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

此外,激励对象应分期行权,首期行权不得超过获授股票期权的25%,剩余获授股票期权,激励对象可以在首期行权的1年后、股票期权的有效期内自主行权。

按照12.05元的行权价格与截至12月24日伊利股份的收盘价17.20元计算,25%部分首期行权的股票大约可增持目前仅为1.45%的伊利股份,其稀释力度不如此前市场预期。

国新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刚认为,伊利将面临的股权收购是管理层在公司控制权上打响的战役,早已埋下的毒丸未必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大规模的股权收购向来蓄谋以久,发起收购的一方资金充足,并预留后手,只要资金杠杠不高,就算收购未能如愿,也会釆取措施减少损失或不收损失,亦或做个战略股东长期潜伏择机而动,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不管收购行动成功与否,被收购的一方多会在股权收购中受内伤。对伊利而言,在制度上防止恶意收购虽有一定成效,但集中精力在业务方面突破更为关键。”刘刚说。

posted @ 2016-01-03 10:04  经管时评  阅读(10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