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气候变化减排之外中国提出新方法

当地时间12月12日,备受关注的巴黎气候大会闭幕。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在本次大会上除了积极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外,还积极推广应对气候变化“增绿”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也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新例证。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

此前的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各个国家在会议上争论的焦点问题都围绕碳排放展开,即谁应减排多少温室气体,这些钱由谁出,发达国家要转让多少技术等等。每次会议,对碳排放的谈判,都花费了相关国家的大量精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其中,国际社会忽略了一个同样值得重视的问题——“增绿”。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解振华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就指出,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在各个方面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不断变化的气候和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将进一步加剧荒漠化和干旱,使粮食供应情况更加恶化,增加贫困。

根据有关机构测算有关机构测算,每修复5亿公顷的退化土地,就能吸收全球化石能源碳排放总量的1/3,树林每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释放氧气49公斤;每年吸收尘埃20-60吨;多蓄水20吨。

可以说,沙漠治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气候变化改善的进程不能只是“一条腿”走路。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中国在就减排进行博弈的同时,也开始提出中国主张——“增绿”,以应对气候变化。

“增绿”是一种共赢

相当于温室气体减排谈判上国家的复杂博弈,在“增绿”问题上,向国际推广不存在国家间利益“此消彼长”,是一种共赢。同时,中国在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向国际社会提供帮助。

“增绿”的一大关键就是对荒漠化地区的土地治理。解振华就说,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荒漠化防治成效最为显著的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荒漠化治理,已经实现了连续十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荒漠化总体趋势得到了基本遏制。

解振华在会议期间发言时分享了中国的库布其治沙模式。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近30年来,经过多方积极治理,绿化沙漠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累计固碳量达1448.4万吨,降雨量从1988年的不足70毫米/年,增加到目前超过300毫米/年,生物种类增强了近10倍,沙尘暴基本消失。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沙姆沙德·阿赫塔尔表示,“库布其模式”值得肯定,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多重效益,有利于消除贫困、提高粮食安全、加强相关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posted @ 2015-12-15 08:51  经管时评  阅读(1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