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的原理和实现

一、前言

  本文将详细为大家讲解关于堆这种数据结构。学了本章以后我们会发现,呃呵,原来...名字听起来高大上的数据结构也就那么回事。

 

  后面会持续更新数据结构相关的博文。

  数据结构专栏:https://www.cnblogs.com/hello-shf/category/1519192.html

  git传送门:https://github.com/hello-shf/data-structure.git

二、堆

  堆这种数据结构,有很多的实现,比如:最大堆,最小堆,斐波那锲堆,左派堆,斜堆等。从孩子节点的个数上还可以分为二叉堆,N叉堆等。本文我们从最大二叉堆堆入手看看堆究竟是什么高大上的东东。

 

  2.1、什么是堆

  我们先看看它的定义

1 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不是平衡二叉树,也不是二分搜索树哦)
2 堆要求孩子节点要小于等于父亲节点(如果是最小堆则大于等于其父亲节点)

 

  满足以上两点性质即可成为一棵合格的堆数据结构。我们解读一下上面的两点性质

  1,堆是一种完全二叉树,关于完全二叉树,在我另一篇博客《二分搜索树》中有详细的介绍,要注意堆是一种建立在二叉树上的数据结构,不同于AVL或者红黑树是建立在二分搜索树上的数据结构。

  2,堆要求孩子节点要大于等于父亲节点,该定义是针对的最大堆。对于最小堆,孩子节点小于或者等于其父亲节点。

  如上所示,只有图1是合格的最大堆,图2不满足父节点大于或者等于孩子节点的性质。图3不满足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2.2、堆的存储结构

  前面我们说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其中一种在合适不过的存储方式就是数组。首先从下图看一下用数组表示堆的可行性。

 

  看了上图,说明数组确实是可以表示一个二叉堆的。使用数组来存储堆的节点信息,有一种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节省内存空间。因为数组占用的是连续的内存空间,相对来说对于散列存储的结构来说,数组可以节省连续的内存空间,不会将内存打乱。

  接下来看看数组到二叉堆的下标表示。将数组的索引设为 i。则:

  左孩子找父节点:parent(i)= (i - 1)/2。比如2元素的索引为5,其父亲节点4的下标parent(2)= (5 - 1)/2 = 2;

  右孩子找父节点:parent(i)= (i-2)/ 2。比如0元素找父节点 (6-2)/2= 2;

  其实可以将上面的两种方法合并成一个,即parent(i)= (i - 1)/2;从java语法出发大家可以发现,整数相除得到的就是省略了小数位的。所以。。。你懂得。

  同理

  父节点找左孩子:leftChild(i)= parent(i)* 2 + 1。

  父节点找右孩子:rightChild(i) = parent(i)*2 + 2。

 

 三、最大二叉堆的实现

 

  3.1、构建基础代码

  上面分析了数组作为堆存储结构的可行性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数组构建一下堆的基础结构

 1 /**
 2  * 描述:最大堆
 3  *
 4  * @Author shf
 5  * @Date 2019/7/29 10:13
 6  * @Version V1.0
 7  **/
 8 public class MaxHeap<E extends Comparable<E>> {
 9     //使用数组存储
10     private Array<E> data;
11     public MaxHeap(){
12         data = new Array<>();
13     }
14     public MaxHeap(int capacity){
15         data = new Array<>(capacity);
16     }
17     public int size(){
18         return this.data.getSize();
19     }
20     public boolean isEmpty(){
21         return this.data.isEmpty();
22     }
23 
24     /**
25      * 根据当前节点索引 index 计算其父节点的 索引
26      * @param index
27      * @return
28      */
29     private int parent(int index) {
30         if(index ==0){
31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该节点为根节点");
32         }
33         return (index - 1) / 2;//这里为什么不分左右?因为java中 / 运算符只保留整数位。
34     }
35 
36     /**
37      * 返回索引为 index 节点的左孩子节点的索引
38      * @param index
39      * @return
40      */
41     private int leftChild(int index){
42         return index*2 + 1;
43     }
44 
45     /**
46      * 返回索引为 index 节点的右孩子节点的索引
47      * @param index
48      * @return
49      */
50     private int rightChild(int index){
51         return index*2 + 2;
52     }
53 }

 

  3.2、插入和上浮 sift up

  向堆中插入元素意味着该堆的性质可能遭到破坏,所以这是如同向AVL中插入元素后需要再平衡是一个道理,需要调整堆中元素的位置,使之重新满足堆的性质。在最大二叉堆中,要堆化一个元素,需要向上查找,找到它的父节点,大于父节点则交换两个元素,重复该过程直到每个节点都满足堆的性质为止。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上浮操作。下面我们用图例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如上图5所示,我们向该堆中插入一个元素15。在数组中位于数组尾部。

  如图6所示,向上查找,发现15大于它的父节点,所以进行交换。

  如图7所示,继续向上查找,发现仍大于其父节点14。继续交换。

  然后还会继续向上查找,发现小于其父节点19,停止上浮操作。整个二叉堆通过上浮操作维持了其性质。上浮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插入和上浮操作的代码实现很简单,如下所示。

 1     /**
 2      * 向堆中添加元素
 3      * @param e
 4      */
 5     public void add(E e){
 6         // 向数组尾部添加元素
 7         this.data.addLast(e);
 8         siftUp(data.getSize() - 1);
 9     }
10 
11     /**
12      * 上浮操作
13      * @param k
14      */
15     private void siftUp(int k) {
16         // 上浮,如果大于父节点,进行交换
17         while(k > 0 && get(k).compareTo(get(parent(k))) > 0){
18             data.swap(k, parent(k));
19             k = parent(k);
20         }
21     }

 

   

   3.3、取出堆顶元素和下沉 sift down

  上面我们介绍了插入和上浮操作,那删除和下沉操作将不再是什么难题。一般的如果我们取出堆顶元素,我们选择将该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替换堆顶元素,返回堆顶元素,删除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再对该元素做下沉操作 sift down。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示看看一下过程。

  如上图8所示,将堆顶元素取出,然后让最后一个元素移动到堆顶位置。删除最后一个元素,这时得到图9的结果。

 

  如图10,堆顶的9元素会分别和其左右孩子节点进行比较,选出较大的孩子节点和其进行交换。很明显右孩子17大于左孩子15。即和右孩子进行交换。

  如图11,9节点继续下沉最终和其左孩子12交换后,再没有孩子节点。此次过程的下沉操作完成。下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代码实现仍然是非常简单

 1     /**
 2      * 取出堆中最大元素
 3      * 时间复杂度 O(logn)
 4      * @return
 5      */
 6     public E extractMax(){
 7         E ret = findMax();
 8         this.data.swap(0, (data.getSize() - 1));
 9         data.removeLast();
10         siftDown(0);
11         return ret;
12     }
13 
14     /**
15      * 下沉操作
16      * 时间复杂度 O(logn)
17      * @param k
18      */
19     public void siftDown(int k){
20         while(leftChild(k) < data.getSize()){// 从左节点开始,如果左节点小于数组长度,就没有右节点了
21             int j = leftChild(k);
22             if(j + 1 < data.getSize() && get(j + 1).compareTo(get(j)) > 0){// 选举出左右节点最大的那个
23                 j ++;
24             }
25             if(get(k).compareTo(get(j)) >= 0){// 如果当前节点大于左右子节点,循环结束
26                 break;
27             }
28             data.swap(k, j);
29             k = j;
30         }
31     }

 

  3.4、Replace和Heapify

  Replace操作呢其实就是取出堆顶元素然后新插入一个元素。根据我们上面的总结,大家很容易想到。返回堆顶元素后,直接将该元素置于堆顶,然后再进行下沉操作即可。

 1     /**
 2      * 取出最大的元素,并替换成元素 e
 3      * 时间复杂度 O(logn)
 4      * @param e
 5      * @return
 6      */
 7     public E replace(E e){
 8         E ret = findMax();
 9         data.set(0, e);
10         siftDown(0);
11         return ret;
12     }

 

   Heapify操作就比较有意思了。Heapify本身的意思为“堆化”,那我们将什么进行堆化呢?根据其存储结构,我们可以将任意一个数组进行堆化。将一个数组堆化?what?一个个向最大二叉堆中插入不就行了?呃,如果这样的话,需要对每一个元素进行一次上浮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显然这样做的话,时间复杂度控制的不够理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既然这样说了,肯定是有的。思路就是将一个数组当成一个完全二叉树,然后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逐个对飞叶子节点进行下沉操作。如何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呢?这也是二叉堆常问的一个问题。相信大家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parent(i) = (child(i)-1)/2。这个公式是不分左右节点的哦,自己可以用代码验证一下,在前面的parent()方法中也有注释解释了。那么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其实就是 ((arr.size())/2 - 1)即可。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示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假如我们将如下数组进行堆化

  第一步:转化为一棵完全二叉树,如图12所示。

  

  第二步:找到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如图13所示。这里我们将还未调整的非叶子节点设为黄色,将即将要调整的置为绿色。调整完成的置为绿边圆。

  

  第三步:下沉,非叶子节点和左右孩子进行比较,选出最大的孩子节点进行交换。交换结果如图14所示

 

  第四步: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

 

  第五步:下沉。

  

  第六步: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

 

  第七步:下沉。

 

 

 

  第八步: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

 

 

  第九步:下沉。30节点下沉到56元素的位置,然后继续下沉,但是发现大于23,下沉结束。

 

 

  第十步:找到下一个非叶子节点。

 

 

  第十一步:下沉。对17节点进行下沉操作,直到其直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Heapify的整个过程就完成了。时间复杂度控制在了O(n)。

   代码实现非常的简单。

 1     /**
 2      * Heapify
 3      * @param arr
 4      */
 5     public MaxHeap(E[] arr){
 6         data = new Array<>(arr);
 7         for(int i = parent(arr.length - 1); i >= 0; i --){
 8             siftDown(i);
 9         }
10     }

 

 四、完整代码

  

  1 /**
  2  * 描述:最大堆
  3  *
  4  * @Author shf
  5  * @Date 2019/7/29 10:13
  6  * @Version V1.0
  7  **/
  8 public class MaxHeap<E extends Comparable<E>> {
  9     //使用数组存储
 10     private Array<E> data;
 11     public MaxHeap(){
 12         data = new Array<>();
 13     }
 14     public MaxHeap(int capacity){
 15         data = new Array<>(capacity);
 16     }
 17 
 18     /**
 19      * Heapify
 20      * @param arr
 21      */
 22     public MaxHeap(E[] arr){
 23         data = new Array<>(arr);
 24         for(int i = parent(arr.length - 1); i >= 0; i --){
 25             siftDown(i);
 26         }
 27     }
 28     public int size(){
 29         return this.data.getSize();
 30     }
 31     public boolean isEmpty(){
 32         return this.data.isEmpty();
 33     }
 34 
 35     /**
 36      * 根据当前节点索引 index 计算其父节点的 索引
 37      * @param index
 38      * @return
 39      */
 40     private int parent(int index) {
 41         if(index ==0){
 42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该节点为根节点");
 43         }
 44         return (index - 1) / 2;//这里为什么不分左右?因为java中 / 运算符只保留整数位。
 45     }
 46 
 47     /**
 48      * 返回索引为 index 节点的左孩子节点的索引
 49      * @param index
 50      * @return
 51      */
 52     private int leftChild(int index){
 53         return index*2 + 1;
 54     }
 55 
 56     /**
 57      * 返回索引为 index 节点的右孩子节点的索引
 58      * @param index
 59      * @return
 60      */
 61     private int rightChild(int index){
 62         return index*2 + 2;
 63     }
 64 
 65     /**
 66      * 向堆中添加元素
 67      * 时间复杂度 O(logn)
 68      * @param e
 69      */
 70     public void add(E e){
 71         // 向数组尾部添加元素
 72         this.data.addLast(e);
 73         siftUp(data.getSize() - 1);
 74     }
 75 
 76     /**
 77      * 上浮操作
 78      * 时间复杂度 O(logn)
 79      * @param k
 80      */
 81     private void siftUp(int k) {
 82         // 上浮,如果大于父节点,进行交换
 83         while(k > 0 && get(k).compareTo(get(parent(k))) > 0){
 84             data.swap(k, parent(k));
 85             k = parent(k);
 86         }
 87     }
 88 
 89     /**
 90      * 获取 index 索引位置的元素
 91      * 时间复杂度 O(1)
 92      * @param index
 93      * @return
 94      */
 95     private E get(int index){
 96         return this.data.get(index);
 97     }
 98 
 99     /**
100      * 查找堆中的最大元素
101      * 时间复杂度 O(1)
102      * @return
103      */
104     public E findMax(){
105         if(this.data.getSize() == 0){
106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当前heap为空");
107         }
108         return this.data.get(0);
109     }
110 
111     /**
112      * 取出堆中最大元素
113      * 时间复杂度 O(logn)
114      * @return
115      */
116     public E extractMax(){
117         E ret = findMax();
118         this.data.swap(0, (data.getSize() - 1));
119         data.removeLast();
120         siftDown(0);
121         return ret;
122     }
123 
124     /**
125      * 下沉操作
126      * 时间复杂度 O(logn)
127      * @param k
128      */
129     public void siftDown(int k){
130         while(leftChild(k) < data.getSize()){// 从左节点开始,如果左节点小于数组长度,就没有右节点了
131             int j = leftChild(k);
132             if(j + 1 < data.getSize() && get(j + 1).compareTo(get(j)) > 0){// 选举出左右节点最大的那个
133                 j ++;
134             }
135             if(get(k).compareTo(get(j)) >= 0){// 如果当前节点大于左右子节点,循环结束
136                 break;
137             }
138             data.swap(k, j);
139             k = j;
140         }
141     }
142 
143     /**
144      * 取出最大的元素,并替换成元素 e
145      * 时间复杂度 O(logn)
146      * @param e
147      * @return
148      */
149     public E replace(E e){
150         E ret = findMax();
151         data.set(0, e);
152         siftDown(0);
153         return ret;
154     }
155 }

 

 

 

  

  如有错误的地方还请留言指正。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llo-shf/p/11393655.html 

 

posted @ 2019-08-30 09:20  超级小小黑  阅读(12496)  评论(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