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726

 

微信乘车码功能优化模拟项目

微信乘车码功能结构图

 

 

地铁问卷:

1.请问您平时一周做几次地铁呢?

2.首选买票方式是什么呢?(买票 一卡通 NFC微信 支付宝 地铁app)次选方式呢?

3.坐陌生地铁线路前会选择哪一种途径来规划呢?

(上网查  地图导航  地铁app  到地铁站再查找)

 4.坐地铁时很不巧遇到车厢非常拥挤。这时是什么感受呢?

(请用数字评分:0代表无所谓——10代表很不爽)

5.地铁出行时,会给等地铁的时间/换乘二次等待 预留时间吗?

6.有遇到过刚下站台,地铁开走的情况吗?

如果有,这时是什么感受呢?

(请用数字评分:0代表没感觉——10代表烦躁)

7.乘车层能看到下一列地铁多长时间到,下下列多长时间到,觉得这个信息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有,请描述一下是什么层面的帮助)

8.若是在地铁口或安检处能看到上述列车到站信息,觉得对您有帮助吗?

9.有没有在末班地铁时间坐地铁,担心万一赶不上或者换乘不上的经历?

10.对夏天地铁的空调温度满意吗?

(请用数字评分:0代表不满意——10代表满意)

调研汇总情况:

 

 用户调研特别篇:

特别地,在访谈过程中遇到一位乘客并与她进行了几十分钟的交流,并记录。
用户:女性,40多岁,使用支付宝扫码买地铁票,经常坐地铁。使用苹果自带地图导航规划地铁出行。
场景:23:11(4号线开往航天新城方向的末班车到达时刻),末班车刚关门开走,她没上去,只能选择换乘2号线坐3站到大明宫西再打车。
Q:之前有没有赶末班车的经历?
A:有,且有时能赶上,有时赶不上,即使快到时间也会下来试一下。有时白跑一趟很失望。
Q:在地铁口或安检层能看到地铁到站信息,有帮助吗?
A:非常有用。
Q: 到站时间信息的精度多少合适呢?
A:分钟即可,自己一般也会预留一两分钟时间作为缓冲。自述:因工作等原因需要经常坐长距离的地铁,在用苹果手机自带的地图导航过程中,认为导航在换乘环节没有规划时间和给予帮助。(去接人过程中因为10分钟的换乘用时导致迟到)强调自己40多岁岁数也不大,但是搞不懂太复杂的各种软件,父母辈坐地铁会更困难。认为查到站点末班时间不够准确。(实际上的末班车时间是准确的,误差不会超过1分种以上)

关于本次访谈:内容总结:1特别注意该女士的访谈场景,各项需求是在刚经历错过末班车后提出的。2该女士不善于使用流行的互联网工具,如高德地图在出行规划中会提示换乘时间,末班车时间在各种导航地图及微信支付宝等都能查到。3该女士时间管理能力较弱。

方法总结:二十多分钟左右的时间没有挖掘到全面的信息,没有做常规的问卷问题调查。且一开始在换乘走路的过程中不方便记录,
在坐上地铁后拥有稳定环境之后还是没有记录,导致复盘的难度提升,不应该在不重要的问题(查不到末班时间)耽误太长的时间。
没有留联系方式,无法做长期的跟踪调研。

关于微信地铁乘车码功能优化的用户调研总结

总结

首先是结论:

1.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来作为自己地铁出行的购票手段。

2.几乎所有用户都不会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提供的地铁线路图去规划陌生出行线路,同时也能得出用户使用乘车码的场景仅限于到达地铁站到进站前的时间。

3.用户大都喜好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但并不代表用户会因拥挤放弃地铁出行。

4.用户对地铁车厢温度满意程度较高。

5.几乎所有用户都希望得到列车到站信息的反馈,有一部分希望能更早的得到到站信息。

注:因能力范围、客观条件等各种原因限制,此次用户调研并不重在统计用户数据,主要对大众乘坐地铁的体验进行一个摸底。对产品后续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

通过调研的过程,能够基本描述场景、需求与用户角色。通过以下几个用户画像来描述产品列车到站信息展示功能的目标用户。

A是一名善于规划时间的大学学生,远远看到人行横道绿灯快结束时,会快步跟上。坐地铁下楼乘车时,若是听到“滴滴”的即将关门提示音也会尽量赶上。节约时间的同时,让他获得了一种“赚到了”的成就感。

B是一位步入职场不久的大城市白领,由于家和公司很远,每天早上不得不坐早班地铁通勤,但是早六点的地铁间隔很长,有时下到站台了却发现还要等10分钟,此时他心想:“早知如此我就在地铁口买个早点吃了。”

 

思考:

整个用户调研的过程一直伴随着我的大量思考,从问题提出到问卷设计到访谈过程到结果整理,每一阶段都有不断涌现的想法和新的理解,简单罗列几个问题记录曾经的思考结果。

1在问问题三时后来有考虑要不要对首选微信/支付宝的用户说,除过这两种后会选择哪一种购票方式(这两种属于同类),但是还是决定不这样问好,因为原问法可以观察到用户对于原支付方式的黏性,他们是只用微信、支付宝呢,还是用哪个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区别,只是喜欢他们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快捷方便的购票方式。

2为什么不通过让用户填写问卷的方式:(1)问卷填写的答案质量不高。(2)没有好的渠道覆盖目标群体,身边都是学生,群体单一。(3)问卷无法做跟进的调研,无法获得即时反馈以及提出拓展问题。

3特殊线路问题:并行线路问题(上海3、4号线)查询拥挤度来决定是否等下一班另一线路地铁(时间成本预期 舒适提升程度预期)(成都1号线)

分叉线路问题(成都1号线、上海10号线4个终点站、上海11、5)提前得知哪一班,节省时间成本。

 

posted on 2021-08-12 01:20  August726  阅读(1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