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分布及衍生分布、随机游走

伯努利实验

伯努利实验概念及性质

定义:事件域为:\(\mathcal F = \{ \varnothing ,A,\bar A,\Omega \}\),只两种可能结果的试验称为伯努利实验
现考虑重复n次独立试验的伯努利实验(这里每个\(A\)概率不变),这种实验称之为n重伯努利实验,记为\(E^n\)
其样本点形如:

\[(\hat A_1,\hat A_2,...,\hat A_n) \]

其中每个都有两种可能取值。易得样本点一共有\(2^n\)。概率空间易得不再赘述。

伯努利分布

伯努利分布(Bernoulli Distribution)是一种离散型概率分布,它用于描述只有两种结果(例如成功和失败)的随机试验。伯努利分布可以用一个参数\(p\)来描述成功的概率。概率分布可简单表示为:

\[P(X=k) = kp+(1-k)(1-p) \]

其中k仅有0,1两个取值。这样写概率的好处在于:可以用于最大似然估计中的求导
伯努利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E(X)=p \cdot 1 + (1-p) \cdot 0=p \]

\[Var(X)=(EX)^2 -EX^2= p(1-p) \]

伯努利分布通常用于二元分类问题中,例如预测一个事件是否发生、一次抛硬币的结果等。

二项分布

如果有多次独立的伯努利试验,可以使用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来描述(简记为B)。
若记\(B_k\)为n重伯努利实验中事件\(A\)正好出现\(k\)次。则:

\[P(B_k) = C_n^kp^kq^{n-k} \]

二项分布的重要性质

  • 概率函数的形状: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呈现出类似钟形曲线的形状,当\(p=0.5\)时,概率函数的峰值达到最高。
    image
  • 期望和方差: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分别为\(E(X)=np\)\(Var(X)=np(1-p)\)
    由于每次试验独立,期望与方差可以简易地由伯努利分布的期望与方差推出。
    若要依据其概率分布来推,则二项分布期望推导如下:

\[E(X) = \sum^n_{k=0}kP(B_k) = \sum^n_{k=0}kC_n^kp^k(1-p)^{n-k} \]

\[\sum^n_{k=0}kC_n^kp^k(1-p)^{n-k} =\sum^n_{k=0} \frac{kn!}{k!(n-k)!}p^k(1-p)^{n-k} \]

\[= np\sum^{n}_{k=1}\frac{(n-1)!}{(k-1)!(n-k)!}p^{k-1}(1-p)^{n-k} \]

上式右边部分是\(n-1\)次实验抽到\(k-1\)个的概率对k求和,从而为1。
二项分布的方差推导如下:

\[E(X^2) = k(k-1)\sum^n_{k=0}C_n^kp^k(1-p)^{n-k}+k\sum^n_{k=0}C_n^kp^k(1-p)^{n-k} \]

与上面求期望的同理,把\(k(k-1)\)乘进\(C\)的表达式即可。这个构造我认为非常有用,这样的话即便是\(E(X^3)\),也可以拆成\(k(k-1)(k-2)+ak(k-1)+bk\)的形式进一步求解。回到原话题,由上易得

\[E(X^2) = n(n-1)p^2+np \]

从而最终得到\(Var(X)= np(1-p)\)

  • 大数定律:二项分布具有大数定律,即当试验次数\(n\)趋近于无穷大时,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逐渐趋近于正态分布

  • 中心极限定理:二项分布满足中心极限定理,即当试验次数\(n\)足够大时,二项分布可以近似看作正态分布

几何分布

现在讨论在伯努利实验中手册成功出现在第k次实验的概率。记第k次实验出现\(A\)的事件为\(W_k\),有:

\[P(W_k)=q^{k-1}p \]

几何分布性质

  • 无记忆性:几何分布具有无记忆性,即在已知前\(k\)次试验失败的情况下,下一次试验仍然是独立的伯努利试验,成功的概率仍然是\(p\)
  • 概率函数的形状:几何分布的概率函数呈现出右偏斜的单峰形状,随着等待次数\(k\)的增加,概率逐渐减小
    image
  • 期望和方差:几何分布的期望为\(E(X)=\frac{1}{p}\),方差为\(Var(X)=\frac{1-p}{p^2}\)
    期望可由高中数列错位相减法处理,是比较易得的。方差稍微有些变化:

\[E(X^2)= \sum^{\infty}_{k=1}k^2pq^{k-1}=p(\sum^{\infty}_{k=1}kq^k)' \]

接下来的部分就不写了,总之容易得到\(Var(X)\)

帕斯卡分布

image
让我们以\(C_k\)表示第r次成功发生在第k次实验这一事件。

\[P(C_k) = C_{k-1}^{r-1}p^rq^{k-r} \]

这个概率分布被称之为帕斯卡分布
典中典的就是分赌注问题。

帕斯卡分布与分赌注问题(Gambler's Ruin Problem)有着密切的联系。分赌注问题的确是一个比较正统的概率论问题,它也被看做是概率论诞生的事件。问题描述很简单,说甲乙两人下赌注,然后反复进行双人赌局,约定谁先赢\(𝑡\)局者获胜。显然,有限赌局后一定可以分出胜负,有趣的问题是:赌局在甲胜\(r\)局、乙胜\(s\)局后被迫中止,那赌注该如何分配?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按照\(r:s\)的比例关系分配,这种方法只是符合了含糊的直觉,完全经不起推敲。
但用帕斯卡分布的模型来看,就经得起推敲了。可从3个角度确定甲赢的概率:
(1)根据乙赢的次数或总次数;(2)根据乙赢时甲赢的次数;(3)接下来的\(m+n−1\)局里甲胜的局数。它们其实是相等的。依照概率分赌注,就会显得相当合理了。

随机游走

随机游走(Random Walk)是指在规定的状态空间中,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随机地向某个方向前进的过程。随机游走可以在一维、二维或更高维的状态空间中进行。

在随机游走中,每一步的移动通常是独立的,且每一步的概率分布只依赖于当前的状态,与之前的状态或历史无关。在一维随机游走中,例如,每一步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距离,且向左或向右的概率相等,即\(p=0.5\)。在二维随机游走中,每一步可以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距离,且四个方向的概率相等,即\(p=0.25\)

若质点可以在整个数轴的整数点上游动,则称这种随机游走为无限制随机游走。若在某点有个吸收壁,质点到这就不再动了,则称之为有吸收壁的随机游走。

无限制随机游走

《随机过程》教科书给出了一维简单随机游走随机变量的数学模型

\[S=X_1+X_2+...+X_n \]

易得\(E(S)=0,Var(S)=n\)
表明一维简单随机游走\(S_n\)的方差与步数\(n\)成正比,因此,一维简单随机游走是一个类似于物理学布朗运动的扩散过程。
方差是用来刻画随机变量偏离均值分散程度的数字特征,度量的是所有样本轨道(小球或醉汉)偏离均值的发散程度,因此,方差表明:随着步数n的增加,大量一维简单随机游走的小球会远离原点。

n次移动移动到k(k可以为负整数)的概率为:

\[P(R=k) = C_n^{\frac{n+k}{2}}q^{\frac{n-k}{2}}p^{\frac{n+k}{2}} \]

其中p为向上移动的概率,\(p+q=1\)(注意n、k必须同奇偶)。
来一些问题:

  • 无限制随机游走的期望距离:

\[E(R) = E(|\sum^n_{i=1}X_i|) \]

待补充:似乎是没有比较简洁的答案

  • 无限制随机游走回到原点的期望步数:
    待补充:似乎是没有比较简洁的答案
  • 一开始在数轴0位置,有P概率往右走,Q概率往左走,问第一次到达位置n的期望步数

二维推广:

  • 首先是无限制随机游走的期望距离

\[E(R) = E(\sqrt{|\sum^n_{i=1}X_i|^2+|\sum^n_{i=1}Y_i|^2}) \]

待补充:似乎是没有比较简洁的答案

有吸收壁的随机游走

经典面试概率题
假定质点在0时刻位于\(a\),在\(x=0\)\(x=a+b\)处各有一个吸收壁,我们来求在两个吸收壁被吸收的概率,用的是差分方程法。
若以\(q_n\)记质点初始位置为n而最终在\(a+b\)点被吸收的概率,我们易得:

\[q_0=0,q_{a+b}=1 \]

若某时刻质点位于\(x=n\),想要让他被\(x=a+b\)处吸收,有两种实现方法:要么接下去一次向\(a+b\)处移动,然后再移动被吸收;要么接下来一次向0移动,然后再移动被吸收。据此我们可列出:

\[q_n = pq_{n+1} + qq_{n-1}, n =1,2,...,a+b-1 \]

\(q_{n+1}-q_n=c_n\),可写作:

\[c_n = \frac{q}{p}c_{n-1} \]

\(q=p\)时,q成等差数列,易得\(q_n = \frac{n}{a+b}\)
\(q!=p\)时,可解得\(q_n = \frac{1-r^n}{1-r^{a+b}}\),其中\(r=\frac{q}{p}\)

同样的思路——状态n的概率与状态n-1/n+1的概率有关——还可以用到许多问题的求解上

posted @ 2023-03-23 21:07  臭脚  阅读(23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