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E笔记-第三节-数据链路层与MAC地址

如果数据进行封装时,基于E2或者802.3标准,此时我们称之为是一个以太网数据帧。
E2和802.3作用:定义帧头和帧尾的格式。
以太网是现在局域网组网的唯一标准。

数据:对于下层的每个层级而言,上层所反馈或者传递给我的信息,下层认为皆是数据。

mac地址:物理地址:网卡地址
每个设备出厂时,烧录进网卡芯片中。出厂自带。
在一个以太网中,标识设备在链路上的什么位置。

D.MAC:目的MAC--接收者的mac信息
S.MAC:源MAC - 发送者的mac信息
Type:类型
1.用于 标识上层协议 (只能标识公有化协议)
2.用于 分辨E2/802.3
FCS:帧校验序列
用于 差错检测 --> 算法:CRC循环冗余校验 (校验整体的信息)

Length:长度 --- 上层数据的大小

LLC:逻辑链路控制
D.SAP:目标服务接入点
我们要访问的是目标的上层的什么协议
S.SAP:源服务接入点
该数据 是由本设备的哪个服务产生
======================================类似于 E2的TYPE
Control:定值0x03[作为一个标识出现] --- 保留字段

SNAP:sub network access point 子网络服务接入点 [私有化才有的]
Org code:机构标识 不同机构标识不一致
Tpye:类型 --- [PID] 厂商私有化的协议 具体是什么协议

MTU:最大传输单元
存在于每条链路上的概念。如果报文的MTU过大,而链路所能承载的MTU值过小,则可能导致数据分片或者数据丢弃。

E2封装完成后 数据帧:最小为64B,最大为1518B

发送者的动作:
有发送者填充源目mac信息,以及type字段标识上层协议,以及CRC检验,数值填充至FCS,信息都填充完毕之后,此时借助物理层,转变为二进制比特流,从链路中传递。

数据抵达接收端接口以后,接收者的动作:
1.首先看目的MAC,是否是自己的mac,如果不是丢弃,如果是,则进行下一步;
2.将数据也进行CRC检验,比对FCS字段,如果不同 则丢弃,如果相同,则进行下一步;
3.查看type字段,交由type字段标识的上层协议处理。
数据链路层工作,结束。

1Byte(字节)=8bit(位)

0x - 十六进制数
二进制比特流 ——01 -- 二进制 -- 逢二进一
十进制 : 0 1 2 3 4 5 6 7 8 9
十六进制:0 1 2 3 4 5 6 7 8 9 A(10) B(11) C(12) D(13) E(14) F(15)
16 = 0x10

除了0以外,任何数的0次方为1.
0x0600
倒数第一位:016^0=0
倒数第二位:0
16^1=0
倒数第三位:616^2=1536
倒数第四位:0
16^3=0

0x05DC
倒数第一位:1216^0=12
倒数第二位:13
16^1=208
倒数第三位:516^2=1280
倒数第四位:0
16^3=0
12+208+1280=1500

posted @ 2022-01-02 20:32  黑羽heiyu  阅读(24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