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3521工程”是对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项业务应用、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的简称,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
据介绍,卫生部拟分3个阶段逐步推进上述工作。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组织研究制定“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加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地区积极性,选择上海、浙江等省市作为试点地区,大力推进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选择部分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试点工作,逐步制定完善医疗责任认定、患者隐私保护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修改完善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一系列试行标准和规范。
10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视察时指出,当今我国以SCI论文数为评价指标的医学科技成果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包括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政策研究在内的“软科技”却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成为卫生发展中的“短板”。只有将“软”、“硬”科技相结合,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我国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前进。
陈竺强调,卫生发展研究应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并根据医改进程中的新形势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应大力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前瞻性、基础性、创造性研究,包括以新农合、公立医院改革为核心的卫生发展难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战略眼光、扩大科学视野,掌握全球卫生科技发展最前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产出对医改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方面的原则和思路,以及符合国情及时代特征的卫生发展研究成果。
深化医改
单纯从时间段上来看,医改的后续推进与“十二五”规划有了很大的重合度。对此,在视察时,陈竺表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支撑我国医学科研与卫生政策研究的基础。
此前,在医改政策中,信息化作为“四梁八柱”中的一柱,就曾被誉为卫生改革的一个有效支撑。对此,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做了近一步的解释:“看一看各个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我们就会得出一个规律,它是为了支撑卫生改革。我们国家提得非常明确,国家2020年要实现每个居民都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构建出一个公平、有效、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期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事实上,“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过程中深层次、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但世界上专家们大多认同,卫生信息化是破解医改难题、解决医疗服务和医疗供给平衡关系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工具。HIMSS(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协会)亚太区负责人杨裕华认为,未来的卫生系统应该是一个智能化的系统,能够医生进行决策,帮助患者进行选择,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及时进行效益的评价和评估、决策。
“加拿大曾提出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它有一个很好的设想,就是在未来能让50%以上加拿大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健康记录,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降低医疗服务的事故;韩国十年前也提出了一个韩国信息化蓝图,认为十年后韩国使每一个居民都有一个电子化的健康档案,以便让每个医生能够及时获取到患者的健康记录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防止医疗错误,提高健康水平。”王才有举例表示,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实应该有一个发展的蓝图。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疗卫生“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着力点,为国家制定的2020年每个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地方视角
“我们一直在关注医疗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与建设,并结合医改需求来实现我们的智慧健康管理。”江苏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表示,这种关注似乎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部门的一种习惯。
林枫介绍,目前镇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总体框架里面有一个信息平台,两个信息门户,三类应用系统,四项支撑系统。两个门户是外网和内网的门户,技术信息平台是要构建好的,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卫生业务等支撑体系。
林枫也坦言,在没有规划蓝图之前,信息化改造改得很痛苦。
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主要是横向问题。医疗信息跟公安信息、工商信息不一样,它最大的特点是趋于平台横向利用的信息太多。为了患者的利益,横向结构的系统一定要实现交换信息,一定要利用信息,这是卫生平台不同于其他专业平台的特殊性。”卫生信息的数据平台,其实是林枫一直要完成的项目。林枫指出,“无论是电子病历还是将健康档案,数据必须流转起来才会实现最大的价值。而信息系统如果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数据就是凌乱的碎片,医院信息系统就会形成孤岛。”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最难的是管理,不是技术。
11月10日,卫生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将重点推进远程医疗和医院信息化等六项工作。而这距离“十二五”规划的正式出台,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