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Atwood质疑iPhone的单键设计

我喜欢使用iPhone,但我对它的一个设计不敢苟同:苹果始终坚持,设备的正面永远只能有一个按键。


我还买了一个Kindle Fire,它更离谱,一个按键都没有!我完全赞成,任何小器具的正面都应该在明显的位置上至少有一个“耶稣把手”一样的按键。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亚马逊决定不为Kindle Fire设计任何按键,而其他型号的Kindle设备都有一个“Home”键?亚马逊常把设备的第一代产品做得比较粗糙,这是有前科的。我相信他们会在后续的1~2代之内把“Home”键加回来。不过,这东西才卖199美元,我愿意为他们的疏忽买单。至少在眼下,总体上来说我对它还是认可的。

“耶稣把手”的英文是“Jesus Handle”,原指汽车车窗上方的把手,一般是在车速很快或道路颠簸的时候供乘客抓取以保持平衡的,看起来像在祈求耶稣的保佑,因此得名。口语中也常称作为“oh shit handle”,因为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脱口骂出“oh shit!”——译者注


甚至苹果也做过没有任何按键的设备,比如第3代的iPod Shuffle。你必须在耳机上双击或连按3次才能完成像跳到下一首歌这样基本的功能。顺便说一下,这也意味着你的老耳机都没用了,至少跟这款iPod是不兼容的。还好,第4代的iPod Shuffle迅速纠正了这个错误,物理按键重新回归到了设备上。第5代设备采用了触摸控制——这是意料之中的。


微软也好不到哪里去!Xbox 360的无线麦克风有时让我纠结不已。(要不然,这玩意儿就太棒了!)它只有一个电源开关和一些指示灯。


应该承认,这款麦克风的大部分功能都挺好用的,拿起来就可以唱(尽管我五音不全)。但是我也得承认,每次让它与Xbox同步的时候,我都有点不知所措,它让我很费解……微软发布了一篇在线说明文档:“How to set up and use your Xbox 360 Wireless Microphone”(如何设置并使用Xbox 360无线耳机)。你去看看,这能怪我吗?

当你打开麦克风时,内置的指示灯会闪烁,以表示麦克风当前的状态,如下:

·       电源接通:绿灯闪烁,频率为每秒一次;

·       连接中:绿灯闪烁,频率为每秒4次;

·       连接完成:蓝灯闪烁,然后停止。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内置的指示灯会闪烁,以表示电池充电的状态,如下:

·       电量低:琥珀色的灯闪烁,频率为每3秒一次;

·       电量临界点:琥珀色的灯闪烁,频率为每秒一次;

当你的麦克风超出了Xbox能够接收到无线信号的范围,绿灯会每秒闪一次。如果有些游戏支持的话,这些指示灯还能一起变换颜色。

如果我们都能赞成“没有任何按键是一个糟糕的设计”,我觉得“单键设计是有问题的”也便顺理成章了。我在使用iPhone的单键时碰到了麻烦,就像使用苹果的单键鼠标一样——可能在一开始觉得还行,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功能的“过载”,甚至达到荒诞可笑的地步。让我们来看一看Andrew Durdin为iPhone的“Home”键画的功能示意图——单单一个按键要控制多少东西啊!


iPhone只有一个“Home”键。哇,太方便了!你可以这么用它:

  • 单击;
  • 双击;
  • 连按三次;
  • 单击并按住;
  • 单击,等一下,再单击。

当然,所有这些操作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有不同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我特别喜欢通过双击调出活跃应用的列表,但我常常误操作,结果却进入了主页面。我在iPhone上装了非常非常多的应用,以致于我不得不通过搜索来导航。也就是说,我很依赖搜索,但为了调出搜索页面,我必须先单击进入默认的主页面,等一下,再单击。有时候我按的时间太长了,被系统识别为“单击并按住”操作,结果调出了语音搜索服务……我对它可一点都不感冒!

本文写成于20122月。时至今日,苹果公司已经在iOS 7里改进了调出搜索框的操作方式。——译者注

我现在都害怕使用iPhone的“Home”键了,因为它“让我思考”。我很多时候都在误操作。事情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读到这,你可能想我会“弃暗投明”,转投WindowsPhone或Android的阵营,并且直指它们的高明之处。我不敢肯定它们是否真的高明。事实上,它们都有自家难念的经。


如果设备只有一个按键,那个按键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最起码还是清楚的,是吧?也许吧!但也未必……(请回过去再看一眼iPhone的“Home”键的功能示意图。)

但有一点我是认可的:像网络浏览器一样,Android和WindowsPhone上都明显地标出了“后退”键。我很多时候都拿iPhone来上网。互联网之所以强大,主要还是因为它的简单易用:内容陈列得清清楚楚供用户点击,还有一个大大的像汽车喇叭一样的“回退”按钮,很明显地摆在那里,让你深入通幽曲径也永不迷失;一切都是那么有条理。没错,浏览器也有一个“Home”按钮,但最新版的Chrome,Firefox和IE无一例外地把它边缘化了,转而极大地突出了“后退”按钮。尽管我尚且认为,不是所有的手机应用都应该迎合互联网的行为方式,但互联网正越来越变成为一个善意的应用平台。“后退”按钮是一种用户界面范式,它对Web应用发挥着“清道夫”的作用。我强烈支持把它做成设备的一个硬键。

然而,一旦设备上有3个按键时,人们就又开始踌躇了。我按的键对吗?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妙了。我甚至都不知道Android手机上那第3个按键是干嘛用的!我猜,我可能会喜欢用Windows Phone上的搜索键,但在增加一个新的按键之前,我更希望看到设备正面的两个按键能够得到协调、一致的使用。举例来说,如今的双键鼠标差不多已经成为行业标准了,我想它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没错,有些鼠标还有一个“讨厌”的中键,但那不是必需的,有了它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接下来,怎么解决单指操作的问题呢?其实,即使在触控设备上,一个手指似乎也是不够用的。久而久之,用户体验方面必然会出现古怪的“过载”:

iPad支持若干个系统范围内的全局手势,比如4个手指向左或向右滑动可以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切换。四指滑动?想象一下有一个虚拟的水平滑动控制器,有点费解哦。快速地一起滑动4个手指,你可以切换到别的应用——应用程序的设计师必须规避这些操作,以确保自己应用的合法输入方法不会跟系统级的手势“打架”。

使用这个功能之前,需要将“设置 |通用 |多任务手势”选项打开。——译者注

还有更糟糕的:手指从屏幕顶部向下滑动,这个操作可以打开“通知中心”——一个含有日历约会、天气等信息的窗口。单指的垂直运动很常用,很多应用都期望获取这样的输入。《Flight Control》和《Fruit Ninja》(水果忍者)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不小心打开“通知中心”,这种事时有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滑动在任何画图程序里也是很常见的。应用设计师需要倍加小心、允许这些控制吗?很显然,必须的。

现如今,“过载”在触控的场景里已经无处不在了。除非你只是拿一个平板作最简单的用途,否则你将免不了要“双击”、“单击并按住”、“双指滑动”等等。

苹果在追求简单和简洁设计方面做得极其出色,但我也常常想,他们做过头了,特别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比如,第一台Mac机居然没有光标键。所有的问题都是设计问题,听起来有点主观,但就像“金发姑娘”一样,我将坚持:奥秘之处在于让“汤”不要太凉(没有任何按键),也不要太烫(3个或更多的按键),而要刚刚好。如果我在按下“Home”键的时候对其后果无须思考太多,我肯定会更喜欢用iPhone的。(要知道,那个键每天都会被按上百次哦……)

“金发姑娘”出自一则童话故《金发姑娘和三只熊》。——译者注

posted on 2013-11-25 09:15  哼哼唧唧  阅读(1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