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班级链接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作业链接
这个作业的目标 总结
作业正文 链接

一、回望

(1)对比

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软件工程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课程刚开始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和目标,心里想着是:不就是写代码、做项目嘛,又不是没做过。但当时没想到的是,团队作业由我担任组长,要管理整个小组。团队作业结束后,在管理队伍这方面超出了我预期,这个任务确实不是那么简单,也存在不少不足,比如在追踪组员进度上并没有做的很好,导致了整体进度的滞后,整体的分工规划并不是特别完美等等。不过好在beta阶段也算是顺利完成,给这次的团队任务画上了个不错的句号。

(2)检验

你在第一次作业的个人简历中制定的这门课程结束后,你预期你将增长的能力、技术、技能;和你针对你的目标绘制的学习路线图。对比当前你的所学所得,你达到了当时的预期值吗?

学习路线虽然并没有严格按照当初绘制的执行,但基本上还是有覆盖到大部分,虽然学到的东西都没有用在这次的课程中,但也算是符合预期了。

(3)总结

i. 统计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一共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作业名 代码行数 时间
个人作业——疫情统计 500 10-15h
个人作业——软件评测 12h
结对作业——疫情统计可视化 1400 15-20h
结对作业——原型设计 10h
团队作业——Github实战训练 800 12h
团队作业——需求分析 10h
团队作业——项目系统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15h
团队作业——alpha冲刺 1700 25h+
团队作业——beta冲刺 后端:2300 前端:800 20h+
总计 7500 130+h

ii. 印象最深刻的作业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github实战训练, 要求一天之内完成一个项目是我没想到的,而且那天刚开始时还不知道deadline就一天,上午还在干其他事情。最后应该算是完成的不错了,虽然还有着不少的bug,但这次作业的体验确实不错。

iii. 学会的东西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工程能力的提升;
团队合作上的提升;
其他方面的提升;

技术上学到的新东西不多,大部分都是啃老本。
团队合作上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处理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配任务,规划日程等都有或多或少学到点新东西。

二、团队总结

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你在团队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是否完成了该角色的任务?现在你觉得你适合该角色吗?
1、 如果你是组长,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的?有哪些地方做的好的?你觉得该怎么改进?(详细描述)
2、 如果你是组员,你觉得你的组长分工安排是否合理?你对组长的选举有什么建议?
3、 你这学期经历过换组吗?你对换组有哪些看法?谈谈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4、 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之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1. 团队角色

作为组长,我觉得我在安排日程上不够好。比如在alpha冲刺阶段任务发布时,因为个人原因(懒),拖了几天才开始规划安排,以至于冲刺开始和结束都比较晚,也导致了alpha阶段后续没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未能完成所有任务。所以在beta阶段我提早了开始时间,留下较多的缓冲时间去收尾。

2. 换组

换组的话我最早是没什么想法的,只要我和前端的负责人没被换掉,怎么换都不会影响太多。换组时有组员和其他组商量了后,表示可以互相换组,看到都没有什么意见后,后续也没管太多,想着beta开始前看情况分配点任务就好了,没想到新来的组员开始时并没有回复我们的询问,直到beta冲刺开始后才回话,可这时能分配的任务都分配出去了,没有多余的任务可以分配了,只好让她熟悉下我们的产品,给出点用户反馈。
至于换组这个做法我并不是很看好,按照助教博客里提到的原因,是想模拟真实的人员流动。但是想还原的情景大都是人员为了自己主动提出想要离职,而在课程中的换组被换的人或多或少都带有点被迫、不得已、为了作业能顺利进行的心情去交换的,这无论是对小组还是被换的人都不是什么很好的体验。

3. 分析

我觉得团队大概处在磨合期。现在是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很忙,每个人都有着考研or工作的目标,并没有多少时间来优化团队运作。

三、人月神话

1. 软件工程

1、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以下要求你们的团队达到了哪几个?请在随笔中用数据证明上述内容或侧重选择之一。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必须公开发布,有实际的用户,一定的用户量和持续使用量 (3 天后能保持10 - 100个用户);而不是: 做没有用户使用的软件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发布/维护,有定时的进度发布 ; 而不是: 通过临时熬夜,胡乱拼凑,大牛一人代劳,延迟交付等方式糊弄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而不是 找不到源代码,代码无文档,代码不能编译,没有task/bug 等项目的发展资料

后端开发时全程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每一个功能的更新都有相应的commit记录

接口在开发过程中同时编写接口文档,每个接口都有着详细地说明,保证前端在调用时可以正确的使用,也保证了后端重构接口时不会设置与原先不一样的接口

同时在接口文档完成后,每次更新接口也都会写上相应的更新内容,确保前端及时发现更新点并进行更新

2. 我的人月神话

2、写下属于你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文字部分字数要求在100字以上,可以使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图文结合、视频)..

"Make it work, make it right, make it fast."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道理很简单,就是先让程序能够跑起来。早期我写代码时很容易陷入“这种写法肯定不是最简单的写法,我应该去优化——优化的方式太复杂了,我需要点时间去研究——研究不出来,我写不下去了”这种状态,这也导致了我经常写些小玩意儿会半途而废。所以我经常会把这句话念叨在嘴边,提醒自己不要想复杂。
开发项目也可以符合这一做法。过早地使用大量设计模式,甚至为了设计模式而设计模式,做出来的程序往往复杂而臃肿,甚至运行不起来。所以可以最低限度地做出满足项目需求的程序,将初步结果拿出来演示,根据反馈快速调整,之后再适当重构优化,使得其易于维护和扩张,最后再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四、建议

对下一届同学的建议。

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自己有一定的技术力来参与课程。

对于软工实践课程,你有哪些建议?

强烈建议这门课移到大三上学期。无论是对要秋招还是考研的人来说,大三下学期太重要了。

对于助教工作,你有哪些建议?

希望能多分享点项目开发的经验。

对于自己今后,你有哪些建言?

加油吧!

五、个人技术总结

如何高效地使用Postman对接口进行测试

posted @ 2020-06-13 15:59  Ertyunm  阅读(1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