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网络15教学总结

网络15课程环节的反馈##

根据网络15的试卷收集反馈,主要谈谈需要改进的部分:

  1. 教材
    • 对话形式不太理解
    • 名词的解释偏少
    • 页码标识不便于查找
  2. 源码管理
    • 应当加强Git练习
    • 给出如何写代码的基础教学链接
    • 缺少对代码的审核
    • 对源码控制重视不够
    • 燃尽图应与Git绑定:源代码的提交记录与燃尽图上的item以及issue管理对应
  3. 团队项目
    • 题目应尽早告知
    • 持续时间太长(几乎整个学期)
    • 部分同学认为冲刺时间太短
    • 加强对团队成员分工角色的指导
    • 划水现象、大佬1拖n现象
    • 购买项目,造假问题
  4. 复审和打分环节
    • 没有具体条目,复审时只要求提问题
    • 提供项目复审的排名评分参考
    • 建议:复审时让负责每个具体模块的成员分别讲述
  5. 课程打分体系
    • 千帆竞发图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分数
    • 团队项目比较出彩的应当多加分
  6. 博客
    • 部分重复,导致重复写
    • 过于强调博客
    • 博客量太大
  7. 结对编程
    • 考虑设置难度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可根据难易程度去选择完成
    • 考虑只写一篇博客,然后给出个人感受的博客链接

网络14毕业生的反馈##

  1. 软件工程的教学模式很不错。做的时候比较累(学生与老师),吐槽也多,但回过头来发现这样的锻炼是有用的,确实有学到东西。
  2. 大量使用流行工具,对就业有帮助。
  3. 两极分化。厉害的全做,差的只能写写博客与文档。
  4. 同一个学期课程太多。
  5. 前期开发基础不牢,不容易做软件工程。
  6. 不想搞开发的也要学软件工程?
  7. 博客这种方式很好。

分析###

1.有的课程确实需要一定的量才能起到效果,但是学生老师都比较累。从网络16级开始,软件工程列为软件开发方向必选,其他方向选修。可以降低老师工作量,提高质量。
2.两极分化问题:只要存在团队化合作的课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更细致的划分任务来避免一拖n的现象。并且,只要在一个团队,即使有的同学无法编码,但还是要完成文档等,也算经过了一定的训练。
3.同一学期课程太多:似乎没有好办法。

教学团队##

本次教学团队包括周筠老师和助教总教头刘乾,以及担任本轮教学的三位助教分别来自北航的王文基和来自集美大学网络14级的龚晓婷、尤少辉。感谢周筠老师的提醒和鼓励,刘乾的指导和建议,三位助教的积极配合,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之余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对每份作业进行点评。

  1. 作为十分有经验的刘乾,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很好的建议,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指导尤少辉完成性能测试部分
  2. 周筠老师在团队中的积极协调,对每位成员进行协调和谈心,督促大家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3. 积极参与作业评分标准的制定,每周作业发布之前需要由助教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4. 在班级群里表扬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和团队
  5. 对团队抱大腿、大佬1拖n现象的探讨
  6. 鉴于alpha阶段对代码审核存在的问题在beta阶段加强了对源码的审核,同时在班级群里与各团队进行交流与提问
  7. 针对学生在博客里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8. 针对抄袭和代码造假问题的探讨
  9. 王文基参与团队作业测试部分的布置,当另外两位助教需要参加毕设答辩时,主动承担所有的作业批改
  10. 及时解答同学们关于作业评分的疑问,加强对博客的点评与回复
  11. 尤少辉走入课堂与学弟学妹们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12. 龚晓婷制定问题列表收集

不足:

  1. 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有待加强
  2. 后期由于两位助教需要参加毕设答辩,作业评分有些滞后
  3. 如何能让三位助教之间的打分标准更加一致

课程反思与改进##

相比网络14,网络15的软工课程教学做了一些调整:

  1. 单独列出理论知识点,通过课堂小测巩固知识点
  2. 加强课堂对作业的点评
  3. 将团队组队提前至第三周,为alpha阶段和beta阶段冲刺留出空余时间
  4. 分别对alpha阶段beta阶段进行项目复审和排序
  5. 利用碎片时间加强博客评论与互动
  6. 邀请学长助教进入课堂,分享学习心得

需要改进部分:###

  1. 团队组队和换人机制?
  2. 如何增加同学们在团队项目中的参与度,并锻炼需求分析已经其他技能
    • 问题:同学们的团队项目往往拍脑袋就想出来,并没有很严肃地做各种软件工程的调查。中途拍大腿后悔, 最后拍屁股走人,项目烂尾。
    • 问题:同学们对于其他团队的项目不太关心, 丧失了很多的学习机会。
      • 采用邹老师给的建议:解决:做成有趣的场景, 让同学们专注于分析各个项目的成功的可能性, 让同学们自己用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锻炼。
      • 具体步骤:
        • 让所有团队根据 NABCD 自己审核一下自己的团队项目,把 NABCD 元素加到自己的团队博客的项目说明中, 同时说明预期的 “项目发布后3天的用户量”。 可以给机会让同学们修改团队项目,所有团队发表博客。
        • 然后, 所有团队写一个博客, 依次评价其他团队的项目立项 NABCD, 排名次 (名次没有并列)。 助教统计所有名次, 名次最低的团队必须做出重大修改, 包括选一个新的项目。
        • 可以用风险投资做比喻 , 每个学生都是有钱的风投资本家, 要给这个班级的所有项目投资, 10 个团队项目你只能投6 个, 你投哪些? 请列出你的选择。 有些同学们不是很想创业,做有意思的项目吸引风投吗? 这就让他们练习实际的风投。 例如, 同学可以对任意项目投资, 每个项目可以投 一元钱。  学期最后前三名的项目, 这个项目组的同学就能得到当初投资的钱。 如果这个项目在学期最后没有进入前 3 名, 这个钱就归老师分配。 老师拿了这些钱做奖品, 例如:再分给那些投资了前三名团队的学生。
  3. 结对编程
    • 考虑ping-pong式的结对编程(A写测试,B写实现,然后 B写下一个测试,A写重构和实现)
  4. 项目复审环节
    • 要求每个团队每个成员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
    • 针对各个负责部分进行提问
  5. 代码抄袭
    • 可以整合别人的代码, 但是要事先说明, 并注明来源。 没有说明的,视为抄袭。
    • 加强代码审核
    • 可以在最后汇报阶段要求列出代码签入的历史, 并现场演示从代码仓库同步代码,在本机编译,构建, 并发布到目标机器的过程。
  6. 增强与同学的互动
    • 发布课程公告
    • 答疑

心得与收获—生活需要磨练##

有学生提到:如果没有软工,我的幸福指数为100(捂脸)我也想说:如果没有软工,我会轻松很多(0)。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去开展软工教学,是因为我认为通过这种实操“做中学”的实践方式,恰恰是最能体现软工的本质含义,能够培养最基本的软工素养。有强度的练习是软工的基本要求。没有一定的实践量和代码量谈不上在学软工。

引自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的演讲

    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不断提出新的挑战、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来帮助孩子迎接挑战、战胜压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吃苦这件事情是绕不过去的,老子说:“多易必多难”。人生无处不是选择,你越是在前半程做出容易的选择,你就越会在后半程面对艰难的处境。

朋友圈里曾看到的一段话,深以为然:
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你放弃的快;
所以成功没有奇迹,生活需要磨炼。

posted @ 2018-07-02 13:47  zhmin  阅读(471)  评论(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