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Intel CPU发展历史

        之前在我的博客发过一份Intel CPU的发展简介,不过现在博客已经停了,原先发的内容也找不到了。之前的博文虽然花了很多笔墨介绍一些经典CPU,不过对于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不是很清晰。这次专门花时间从维基百科上找了很多资料,重新整理了一下,尤其对之前搞的不是很清楚的微架构(microarchitecture)内容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本文会同步发表在公众号(AHappyLich),欢迎关注。


        下面这张图来自维基百科,是对整个Intel CPU微架构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总结。

 


P5微架构

        自从Intel推出8086CPU,奠定了x86架构的基础,之后又相继推出了80286、80386、80486等CPU。到了该推出80586的时候,由于商标的原因(纯数字在美国无法申请商标),Intel开始使用Pentium作为80586的名字。

        像Pentium这样的名词,不仅仅指代某一款CPU,而是作为商标使用在众多不同微架构,不同平台的CPU上。类似的商标还有Core(酷睿)、Xeon(至强)、Celeron(赛扬)、Atom(凌动)、Itanium(安腾)等。真正能反映CPU衍进规律的是正是CPU微架构的更新换代和CPU的核心代号的推陈出新。

        使用P5微架构的第一代CPU主要是Pentium和Pentium MMX两款,其中后者支持MMX多媒体指令集。


P6微架构

         采用P6微架构的CPU主要是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等三个系列。

         下面的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第三列是桌面CPU的核心代号,第四列是移动CPU的核心代号,第五列是服务器\工作站CPU的核心代号。在核心代号后面的数字表示该CPU核心的制程水平。


Netburst微架构

        Netburst微架构是Intel的第7代x86微架构。主要产品是Pentium 4和Pentium D。

        下图和P6的表格类似,只不过第五列服务器\工作站CPU从Netburst这一代开始统统划分到Xeon产品线下,在图中没有标出。


Pentium M

        Pentium M是Intel Centrino(迅驰)计划的第一代CPU产品(迅驰计划的核心是将CPU、芯片组、无线网卡等Intel的产品整合在一起的计划,但对于我们讨论的CPU发展历史来说,迅驰并无实际的参考意义)。在整个Intel CPU微架构衍进的过程中,Pentium M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过渡者的角色。
        由于之前的Netburst架构在功耗方面的表现不甚理想,Pentium M的设计实际上是借鉴了之前的P6微架构。Pentium M有核心代号为Banias(90nm)和Dothan(65nm)的两代产品。
        之后的Core(酷睿)处理器的微架构依然是基于Pemtium,其核心代号为Yonah,有Core Duo和Core Solo两个系列产品。从名字就可以猜到,Core Duo处理器是双核心的,而Core Solo是单核心(实际上有两个核心,Intel故意关掉一个)。注意这里的酷睿值得是CPU的品牌名,与我们之后介绍的Core 2和Core i3/5/7系列有区别。


Core微架构

        Intel的第8代CPU微架构(Pentium M不算在代数里)同样被叫做Core。为了与上一代采用Yonah核心的Core CPU做区分,这一代CPU被称为Core 2(酷睿2)。

        Core 2分为三个平台:移动平台Merom,桌面平台Conroe,服务器平台Woodcast。

 


Tick-Tock

        经历过一段时间产品布局的混乱,Intel从2007年开始提出了所谓的Tick-Tock战略。Tick年进行处理器制程的改进,Tock年则更新处理器的微架构。

        我们现在说的第X代CPU基本上是从第一代Core 2处理器开始计算的,但在上有所区别:第一代i3处理器使用westmere核心,第一代i5处理器和第一代i7处理器则使用了Nehalem核心。

 

参考资料:

【X86-64——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X86-64

【Intel Tick-Tock——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Intel_Tick-Tock

【酷睿2——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5%B7%E7%9D%BF2

【酷睿——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5%B7%E7%9D%BF

【Intel Celeron处理器列表——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Intel_Celeron%E8%99%95%E7%90%86%E5%99%A8%E5%88%97%E8%A1%A8

【P6微架构——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P6%E5%BE%AE%E6%9E%B6%E6%A7%8B

【Netburst微架构——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NetBurst%E5%BE%AE%E6%9E%B6%E6%A7%8B

【Pentium M——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94%E8%85%BEM

【Core微架构——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Core%E5%BE%AE%E6%9E%B6%E6%A7%8B

【Nehalem微架构——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Nehalem%E5%BE%AE%E6%9E%B6%E6%A7%8B

【奔腾双核——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94%E9%A8%B0%E9%9B%99%E6%A0%B8

https://blog.csdn.net/baidu_35679960/article/details/77884485

https://www.ifanr.com/55565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54275

 

posted @ 2018-08-13 00:17  吴弓  阅读(145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