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atlab和ISE 创建并仿真ROM IP核
前言
本人想使用简单的中值滤波进行verilog相关算法的硬件实现,由于HDL设计软件不能直接处理图像,大部分过程都是可以将图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存到TXT文档中,经过Modelsim仿真后,处理的数据再经过matlab显示图像;图像首先通过matlab或者C语言保存在TXT文档中,生成测试向量文件,然后在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处理,把处理后的数据保存为TXT格式,最后用matlab显示,观察结果。一般都是先创建MIF文件,将图像中的像素信息用一个ROM储存起来,然后调用ROM里面的地址进行处理,相当于制作了一个ROM查找表。
用Quartus II创建并仿真ROM的步骤:
1.在Quatus工程下生成一个ROM
2.编写.mif文件,作为ROM的初始化文件
3.将.mif文件拷贝到Modelsim工程下
4.进行Modelsim仿真
图像保存的步骤:
1.使用matlab将图像生成txt文。
%将256位的BMP灰度图像128*128大小生成TXT文档,再生成mif文件;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I_rgb = imread('lena.jpg'); subplot(2, 2, 1), imshow(I_rgb), title('lena-rgb') I_gray = rgb2gray(I_rgb); subplot(2, 2, 2), imshow(I_gray), title('lena-gray') I = imresize(I_gray, 0.25); subplot(2, 2, 3), imshow(I), title('lena-qtr') fid = fopen('./lena.txt','wt'); for i = 1 : size(I, 1) for j = 1 : size(I, 2) fprintf(fid, '%d ', I(i, j));%每个数据之间用空格分开% end fprintf(fid, '\n'); end fid = fclose(fid); I_data = load('./lena.txt');
2.创建mif文件(Memory Initialization File):使用mif生成器、C语言或者matlab语言来生成;
%mcode to create a mif file src = imread('lena.jpg'); gray = rgb2gray(src); [m,n] = size( gray ); % m行 n列 N = m*n; %%数据的长度,即存储器深度。 word_len = 8; %%每个单元的占据的位数,需自己设定 data = reshape(gray', 1, N);% 1行N列 %fid=fopen('gray_image.mif', 'w'); %打开文件 fid=fopen('gray_image.mif', 'w'); %打开文件 fprintf(fid, 'DEPTH=%d;\n', N); fprintf(fid, 'WIDTH=%d;\n', word_len); fprintf(fid, 'ADDRESS_RADIX = UNS;\n'); %% 指定地址为十进制 fprintf(fid, 'DATA_RADIX = HEX;\n'); %% 指定数据为十六进制 fprintf(fid, 'CONTENT\t'); fprintf(fid, 'BEGIN\n'); for i = 0 : N-1 fprintf(fid, '\t%d\t:\t%x;\n',i, data(i+1)); end fprintf(fid, 'END;\n'); %%输出结尾 fclose(fid); %%关闭文件
生成的mif文件如下图所示:
3.调用mif文件生成ROM(verilog文件即.v文件)
这个是Altera的方法,因为本人电脑上只安装了Xilinx软件,所以这一步没有进行实际操作。
使用Xilinx创建并仿真ROM的步骤:
1.编写.coe文件,作为ROM的初始化文件,.coe文件的格式和内容如代码所示:
%mcode to create a coe file %生成的数据是一行行进行读取的 src = imread('lena.jpg'); gray = rgb2gray(src); [m,n] = size( gray ); % m行 n列 N = m*n; %%数据的长度,即存储器深度。 word_len = 8; %%每个单元的占据的位数,需自己设定 data = reshape(gray', 1, N);% 1行N列 %fid=fopen('gray_image.mif', 'w'); %打开文件 fid=fopen('lena.coe', 'wt'); %打开文件 fprintf(fid, 'MEMORY_INITIALIZATION_RADIX=16;\n'); fprintf(fid, 'MEMORY_INITIALIZATION_VECTOR=\n'); for i = 1 : N-1 fprintf(fid, '%x,\n', data(i));%使用%x表示十六进制数 end fprintf(fid, '%x;\n', data(N)); %%输出结尾,每个数据后面用逗号或者空格或者换行符隔开,最后一个数据后面加分号 fclose(fid); %%关闭文件
2.生成的.coe文件格式如下图所示:
3.使用Xilinx中的Core Generator完成ROM的例化(生成的.coe文件的图像数据是一行行进行读取的)。
打开ISE,右键单击New Source,如下图所示:
单击之后选择IP_Core_Generator,
单击Next选项,选择Memories&Storage Elements->RAMs&ROMs->,选择块式存储或者分布式存储(这里根据存储数据的大小进行选择,较小的可以选择块式存储)。
点击Next,然后Finish。然后就出现了下面的界面,一直点击Next进行ROM属性的一些设置,直至完成:
然后就要选择所需要的ROM的大小
portA 表示输出要不要时钟打拍输出,这个是在mux里实现的;
在添加初始化文件的时候,将之前matlab生成的.coe文件添加到ROM IP核中去。
一直next下去,就可以得到初始化好的ROM IP核,可以在./ipcore_dir目录下查看ROM文件,从而可以在顶层模块中对ROM进行例化。
生成的ROM文件的输入输出变量如下:
module rom_512by512( clka, addra, douta ); input clka; input [17 : 0] addra; output [7 : 0] douta;
在顶层模块中对ROM进行例化如下:
wire [7:0] rom_data; wire [17:0] rom_addr; rom_512by512 U1 ( .clka(CLK), //input clka; .addra( rom_addr), //input .douta(rom_data) //output );
4.使用CoreGenerator完成ROM的例化后会生成一个.mif文件,这是Modelsim进行ROM仿真时需要的初始化文件,将.mif文件复制到Modelsim工程下进行仿真。
5.查看ROM模块中的初始化数据,双击Rom模块,出现如下图的界面,点击show按钮,即可查看数据;
完
心正意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静做一枚有思想的技术媛。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blogs.com/happyamy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