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最后一次作业——总结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nsy/Autumn2019SoftwareEngineeringFoundation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nsy/Autumn2019SoftwareEngineeringFoundation/homework/10119 |
团队名称 |
肥人队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回顾以及总结课程历程 |
Github地址 |
“问题”的故事:第一次博客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okaikai/p/11516386.html
1)关于软件工程的“敏捷”:
在浏览这门课的书本时,感觉敏捷这个词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可能也是因为最好奇吧。那时候在想所谓的敏捷的定义究竟是基于计算机思维还是生活思维?敏捷似乎是一种思潮,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观,它涵盖了好几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查看了教材以及资料之后发现,关于敏捷的这些方法优势原来是建立在许多行之有效的最佳实践方法之上的。
问:敏捷的思想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答:不是,是人们总结出来的。
因为是计算机中的“敏捷”,同时又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连接起来,就觉得应该很酷。然后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也逐渐清晰了关于敏捷思维的定义。敏捷并不是所谓某些捷径或者巧合,而是IT人士在探索与管理方式中的总结和心得,可以算为一种方法,亦或者一种模式。它是人们探索和努力的结果。敏捷并不是万能的。敏捷的方法能帮助自己更早地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务。敏捷宣言当然好,然而人的认识总是在发展,软件行业也不断有新的思想会出现。
2)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
从理论的层面谈需求,往往都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在给用户提供服务,似乎用户不会考虑或改用其他公司的服务,因此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地“引导、捕捉、分析”需求。一些定制软件或内部软件也许是这样。但是,大部分普通用户的需求都有好几个互相竞争的机构在提供服务,对于互联网服务来说,更是如此。之前的问题是,竞争性需求分析应该更切合用户还是更注重同行业的竞争优势?框架的构造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还是未来的行业形势?
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之中学习的例子往往更加贴合我们以后的实际情况,也了解了很多关于行业问题的分析,以及软件流程的解析。同时自己也查阅了关于一些现有的大型公司的发展或者目标倾向。渐渐了解了关于竞争性需求分析的针对性分析。从某种客观理论来说这两者本就是一个方向,与同行业的竞争就是更切合用户的追求,而切合用户的开发也就是同行业共同的目标与追求。你可以碾压对手,也可以只是一直保持领先。你可以只注重自身用户的体验,也可以同时吸引同行软件的用户。从心理角度,可能切合用户更偏向感性竞争,注重的是用户体验以及自身质量。而注重同行业竞争可能更偏向理性竞争,注重领域和市场优势,利益性更大。我们应该有两者都追求的目标。但是难免会偏向一点。如果软件注重的是大众接受感,应是前者。如果是利益最大化,应是后者。
3)关于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思考:
对于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的领域,却又紧密相关,然而计算机科学包含的领域更为宽广一些。软件工程的出现是伴随着“软件危机”而产生的,在计算机科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出现了程序设计这一概念,由于刚开始的程序设计是比较简单的,从而没有一套完善的程序设计方法,但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程序也开始变的越来越复杂,这时没有完善的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就被无限的放大了,从而出现了“软件危机”,为了解决“软件危机”,软件工程也就应运而生了,把软件工程定义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大的分支也绝不为过。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各有特点却又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