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 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精确感知时间
李敖---->事件记录“Event log”,除了自己经历的事情之外一概不记,尽量不记感想等,只记录事件本身。将事件记录本放在卫生间,每天蹲马桶的时候可以写。
《奇特的一生》 文献性小说,以为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
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了解时间、精确的感知时间;然后再想办法使自己与时间“合拍”---与时间做朋友。--->“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这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比event log 更为详细。在每个事件后面加上所用时间。---->这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调节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工作量的时候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时间感 可以帮助战胜焦虑---->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时间感,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的刻意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
最好的工具-纸笔
-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出的事情。
-
- 而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原罪之一
-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
- 当我们觉得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只是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避免自己轻易地原谅自己。
-
-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看自己的本子,发现做了很多事情,就会很开心。随着日子的推移,就会越来越踏实,很有成就感。
-
- 但是如果只是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感的。
- 相反,如果打开本子,竟然发现最后一页记录的日期是好几天前甚至上个月的日子,那你就会心慌并且愧疚,这种感觉就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的最实在的动力。
-
- 但是如果不记录,那你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并且继续放纵下去,让时间白白流失--->更可怕的是,你根本就没法体会到自己有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制作时间预算
对待做事项进行估算时间,如果太多就需要进行选择,判断事项是否真的很重要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有必要制作列表
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 , 同时不能过分放纵自己
列表最好触手可及,便利贴之类的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判断是否重要的标准---是否对你的目标的实现有益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如果启动了一个列表,在执行中有新的想法,最好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列表--“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将其放入这个列表,并且马上回到当前列表,专注于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
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 避免自己因为遗漏而浪费时间
任务一旦开始执行 就最好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
------>而放弃的最常见理由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但是 你会发现“更好的方向其实并不存在”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判断目标是否可行的方法: a.已经有人做到了 b.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建议想以下几个问题:他在多长时间做到的?怎么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是哪里?哪些是我确实根本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是哪些?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当然是确定的。一般说,越是短期越是清晰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 长期计划是正确并且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
- 长期计划是一种能力,需要挣扎和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哪怕是制作一周的计划,都是很难的事情。所以 需要先从每天的计划做起,等到自己能安排每天的计划 并且能够完成的时候,再开始做一周的计划,之后再到一个月,2个月....
有时候一些计划是没必要的
---计划固然重要,但是行动更重要
当自己不愿意去做的时候,要意识到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个,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去做就好了。
很多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1.大多数计划都很简单 2.初始状态下,我们实际上没有能力去知道合理有效的计划。
做任何事情,我们可能都会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
如果想改变自己,那么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对所有大额消费活动,诸如买新潮手机、投资等,“马上行动”就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尽量拖延。
posted on 2014-02-11 19:40 zhanghaozh 阅读(311)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