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
写个shell脚本对文件进行批量改名
for filename in *eee*
do
newname=`echo $filename|sed -n ‘s/eee/EEE/p’`
mv $filename $newname
done
for myfile in *
do
if [ -f $myfile ]
then
if [ ${myfile##*.}!="bak" ] #后缀不是.bak的全部改成bak 如果修改部分后缀就写 ${}=="XXX"
then
mv $myfile ${myfile%.*}.bak
fi
fi
done
然后还有一个任务,将每个文件的执行权限去掉,这样写:
for filename in *; do chmod ugo-x $filename;done # ugo分别代表三个组 与 a-x一样
转换下书写格式:
- :()
- {
- : | : &
- }
- :
其中
- :()
- {
- : | : &
- }
(即除最后一行外)定义了一个 shell 函数,函数名是“:”,而这个函数体执行一个后台命令“: | :” ——即冒号命令(或函数,下文会解释)的输出通过管道再传给冒号命令做输入(够清楚了吧)
最后一行执行“:”命令
这个代码只有在 bash 中执行才会出现不断创建进程而耗尽系统资源的严重后果,在 ksh(Korn shell)、sh(Bourne shell)中并不会出现,在 ksh88 和传统 unix Bourne shell 中冒号不能做函数名,即便是在 unix-center freebsd 系统中的 sh 和 pdksh(ksh93 手边没有,没试)中冒号可以做函数名,但还是不会出现那个效果。
原因是 sh、ksh 中内置命令的优先级高于函数,所以执行“:”,总是执行内置命令“:”而不是刚才定义的那个恐怖函数。
但是在 bash 中就不一样,bash 中函数的优先级高于内置命令,所以执行“:”结果会导致不断的递归,而其中有管道操作,这就需要创建两个子进程来实现,这样就会不断的创建进程而导致资源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