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6(从众和服从)
从众心理有三个类型
1.顺从:迫于外部压力而勉强穿西装打领带。目的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
2.服从:因为外界明确命令引起的顺从行为。
3.接纳:相信群体要求我们做的事是理所当然的(跟大家一起锻炼,相信其对健康有好处)。
三人成虎--人会顺应其他人制造的规范,或顺从大部分人的判断
1.规范的形成:实验中距离被试比较远的地方晃动一个光点,然后让被试报告他觉得光点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有多远,如果重复进行几天这样的实验,从第二天开始另找几个人一起参与判断,刚开始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逐渐大家会修正自己的答案以求和他人一致,到第4天的时候所有人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并且在一年后重新进行测试时,大家还是会报告之前达成一致的答案)
喜剧片中加入背景笑声就运用的是人易受暗示的原理。如果观众觉得电视里发出背景笑声的人和自己的角色一致(比如都是大学生),就更容易共鸣发笑。
2.变色龙效应:人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甚至呼吸频率等等。同时这种模仿行为会让被模仿的人更喜欢你(模仿别人生气除外)。同时,新闻报道有暗示作用,梦露的自杀报道后,美国8月份的自杀事件比往年同期多了200起,并且所增加的自杀事件只是发生在报道自杀的区域。
3.群体压力: 给被试看一条线段,然后给出三条线段选项,让被试判断哪一条的长度跟标准线段一样长。正常情况下正确率是99%,但如果在被试回答之前,不断有人说出错误的答案,那么37%的人会从众,更改自己的正确答案。告诉一个人周围其他人的生活习惯,就会改变这个人的习惯,比如告诉美国某大学的学生,其他学生用牙线的平均次数(该数值等于这个大学生自己的使用频率的5倍),那么随后三个月内该学生使用牙线的次数就会增加。但是这些情境下跟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既无奖励,同时也不会因为不保持一致而受到惩罚。
4.服从实验:如果直接强迫会如何?找一个被试,让他当老师,另一个托儿去当学生,学生在另一个房间里学习背单词,如果错一次,教师就要按一个按钮让学生被电击惩罚。每错一次,电击强度增强一级。学生会根据电击强度装出不同程度的呻吟或叫喊声。电击从15V到450V,每档相差15V。到150V的时候学生就会大叫不参加这个实验强烈要求出去。2009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到了150V的时候,在研究人员的鼓励下,70%的人仍然还会选择服从安排,继续实验,给与学生电击。这种服从跟当老师的人性别无关。
影响服从的四个要素
1.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如果老师(加害者)跟受害者同处一间房间可以互相看见,甚至要用自己的手把学生的手按在电击板上的时候,愿意服从实验要求加大电量的比例就会减少。接到命令后使用会远距离火炮攻击平民的士兵会在近距离肉搏时违抗军令,既不开火也不瞄准,人对于具体化的人更富有同情心(一场大地震的死亡量不如其他事故种某一个特写的悲惨的个人带来的悲伤)
2.权威人士的接近性与正当性
如果研究者是通过电话下达继续实验的指令时,服从比例会下降到21%;如果研究人员实验中装作临时有事出门了,此时随便找一个助手来顶替研究者,就没有太大的正当性,80%的老师此时会拒绝助手的命令。人对于权威会自然而然地服从,比如一个假警察打电话要求快餐店经理们对某个顾客搜身,原因是怀疑该顾客盗窃,这些经理们就会遵从并且真的去搜身。
3.机构的权威性
如果实验地点不是耶鲁大学,而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虽然服从率仍然较高,是48%,但是会低于在耶鲁大学的65%的结果。
4.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被积极影响)
当电击实验中,有两个助手反对研究人员的实验时,90%当老师的参与者也会释放自己,敢于去反抗研究者的坚持电击的要求。
预测从众的因素
社会情境让人很难做出违反规范的行为,你很难做到穿着西装去打高尔夫。人们会生成不愿意和有种族歧视的人为伍,但如果身边有这种人的时候却很容易会无动于衷。
-
群体效应
有一个人在大街上望着天,就会有人也去抬头看,随着人数增加,其他抬头看得路人也会增加,但是只要有大约5个人一起来假装望着天就足够了,5个以上的人演戏也不会再吸引更多其他人望着天。多个小群体的一致意见要比一个大群体的意见更可信(有3个小组,每组2个人,如果他们都是相同意见的话,比一个6个人的大组也是一样意见会更容易让你相信)。 -
一致性
如果有人在群体中敢于说出反对的意见时,你也会敢说出来。传教士被成对地派出去传教,这就是为了获得同伴的支持,增强一个人的勇气。 -
凝聚力
自己群体内的成员的少数派观点比其他团体的观点要有影响力。人们更愿意顺从跟自己生日相同、名字相同的人的要求。人会因为与自己类似的人喜欢某个音乐而更喜欢这个音乐。看到穿自己校服的人骗了其他人的话,自己也会倾向于骗人,如果看到穿其他学校校服的人骗了人的话,就反而会更诚实。哪怕是要杀人,人也不希望脱离自己的群体。 -
地位的影响
如果有个衣冠楚楚(看起来地位更高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乱穿马路,那么他比一个普通的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的示范作用越高。
什么样的情况下不会从众
私密情况下更坚持自己的观点
如果自己的投票结果不会让大家知道,那么投票的内容就不会从众。
如果事先做出承诺就不会从众
在判断线段长度的实验中,如果第一个说出答案,即便其他人都说了不同答案,但是人们还是不会从众,基本上会坚持自己原先的答案。
从众的原因(内在)
规范的影响,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被人拒绝的痛苦时激活的大脑脑区跟博彩失败时是不同的脑区。
还有信息的影响,对于自己很难做出判断的情境下,会觉得别人的判断更高明,可能别人比自己知道得多,希望自己的判断能更准确。
但是也存在不从众或不需要从众的情况
个性(在险恶的环境下仍然有坚持正义的英雄)
文化(某些国家更从众,某些国家崇尚个人自由)
社会角色也会影响从众(到了一个新的国家生活,从众地学习新的国家的文化和规则)
不从众的原因
逆反,个体如果感到自己的自由被威胁时就会逆反。英国人看到足球流氓也戴巴宝莉帽子时,就会选择不戴,从而让自己和足球流氓区分开来。同时,人又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特性,比如自我介绍时会介绍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两个群体非常相像时,冲突也最为紧张(豆腐脑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
我们既不想离经叛道,也不希望自己与他人太一致。
(可能表面上不从众的本质原因还是为了加强自己所在小团体的特色,以跟其他团体对比明显,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自己跟自己所在团体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