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参考面试

1、常见的几种runtimeException罗列如下:

-NullPointerException - 空指针引用异常

  • ClassCastException - 类型强制转换异常。
  •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传递非法参数异常。
  • ArithmeticException - 算术运算异常
  • ArrayStoreException - 向数组中存放与声明类型不兼容对象异常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下标越界异常
  •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 创建一个大小为负数的数组错误异常
  • NumberFormatException - 数字格式异常
  • SecurityException - 安全异常
  •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不支持的操作异常

2【刷题】排序的稳定和不稳定
稳定性是指:
相等的数经过某种排序方法后,仍保持它们排序前的相对次序(前后次序)。
例如:A1=A2,排序前A1在A2前面,排序后A1还在A2前面
常见排序算法分类
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不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意义:
稳定性本质是维持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的插入顺序,如果后面需要使用该插入顺序排序,则稳定性排序可以避免这次排序。

比如,公司想根据“能力”和“资历”(以进入公司先后顺序为标准)作为本次提拔的参考,假设A和B能力相当,如果是稳定性排序,则第一次根据“能力”排序之后,就不需要第二次根据“”资历排序了,因为“资历”排序就是员工插入员工表的顺序。如果是不稳定排序,则需要第二次排序,会增加系统开销。

3【刷题】数组与链表 & ArrayList和LinkedList Array和ArrayList

数组与链表
数据中数组的内存是顺序存储的,而链表是随机存取的。

数组随机访问效率很高,但插入删除操作的效率比较低。

链表在插入删除操作上相对数组有很高的效率,而如果访问链表中的某个元素,那就要从表头逐个遍历,直到找到所需要的元素为止,所以链表的随机访问效率比数组低。

链表不存在越界问题,数组有越界问题。

数组节省空间但是长度固定。链表虽然变长,但是占了更多的存储空间。

静态)数组从栈中分配内存空间,对于程序员方便快速,但是自由度小。链表从堆中分配空间,自由度大,但申请管理比较麻烦。

ArrayList和LinkedList
ArrayList和LinkedList都实现了List接口,他们有以下的不同点:

ArrayList是基于索引的数据接口,它的底层是数组。它可以以O(1)时间复杂度对元素进行随机访问。与此对应,LinkedList是以元素列表的形式存储它的数据,每一个元素都和它的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链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查找某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n)。

相对于ArrayList,LinkedList的插入,添加,删除操作速度更快,因为当元素被添加到集合任意位置的时候,不需要像数组那样重新计算大小或者是更新索引。

LinkedList比ArrayList更占内存,因为LinkedList为每一个节点存储了两个引用,一个指向前一个元素,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

Array和ArrayList的不同点:
Array可以包含基本类型和对象类型,ArrayList只能包含对象类型。
Array大小是固定的,ArrayList的大小是动态变化的。
ArrayList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特性,比如:addAll(),removeAll(),iterator()等等。
对于基本类型数据,集合使用自动装箱来减少编码工作量。但是,当处理固定大小的基本数据类型的时候,这种方式相对比较慢。

4【刷题】Java垃圾回收常见问题

  • 说到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GC),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和Java联系起来。在Java中,程序员不需要去关心内存动态分配和垃圾回收的问题,这一切都交给了JVM来处理。顾名思义,垃圾回收就是释放垃圾占用的空间,那么在Java中,什么样的对象会被认定为“垃圾”?那么当一些对象被确定为垃圾之后,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回收(释放空间)?在目前的商业虚拟机中,有哪些典型的垃圾收集器?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讨这些问题。以下是本文的目录大纲:

  一.如何确定某个对象是“垃圾”?

  二.典型的垃圾收集算法

  三.典型的垃圾收集器

一.如何确定某个对象是“垃圾”?

  在这一小节我们先了解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确定某个对象是“垃圾”?既然垃圾收集器的任务是回收垃圾对象所占的空间供新的对象使用,那么垃圾收集器如何确定某个对象是“垃圾”?—即通过什么方法判断一个对象可以被回收了。

  在java中是通过引用来和对象进行关联的,也就是说如果要操作对象,必须通过引用来进行。那么很显然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引用计数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不失一般性,如果一个对象没有任何引用与之关联,则说明该对象基本不太可能在其他地方被使用到,那么这个对象就成为可被回收的对象了。这种方式成为引用计数法。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实现简单,而且效率较高,但是它无法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因此在Java中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Python采用的是引用计数法)。

最后总结一下平常遇到的比较常见的将对象判定为可回收对象的情况:

  1)显示地将某个引用赋值为null或者将已经指向某个对象的引用指向新的对象,比如下面的代码:

Object obj = new Object();
obj = null;
Object obj1 = new Object();
Object obj2 = new Object();
obj1 = obj2;

    2)局部引用所指向的对象,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void fun() {
 
.....
    for(int i=0;i<10;i++) {
        Object obj = 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obj.getClass());
    }   
}

  循环每执行完一次,生成的Object对象都会成为可回收的对象。

  3)只有弱引用与其关联的对象,比如:

WeakReference<String> wr = new WeakReference<String>(new String("world"));

典型的垃圾收集算法

小结: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分代收集。

1.Mark-Sweep(标记-清除)算法

  这是最基础的垃圾回收算法,之所以说它是最基础的是因为它最容易实现,思想也是最简单的。标记-清除算法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标记阶段的任务是标记出所有需要被回收的对象,清除阶段就是回收被标记的对象所占用的空间。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标记-清除算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容易产生内存碎片,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后续过程中需要为大对象分配空间时无法找到足够的空间而提前触发新的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2.Copying(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Mark-Sweep算法的缺陷,Copying算法就被提了出来。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出现内存碎片的问题。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种算法虽然实现简单,运行高效且不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但是却对内存空间的使用做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能够使用的内存缩减到原来的一半。

  很显然,Copying算法的效率跟存活对象的数目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存活对象很多,那么Copying算法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

3.Mark-Compact(标记-整理)算法

  为了解决Copying算法的缺陷,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提出了Mark-Compact算法。该算法标记阶段和Mark-Sweep一样,但是在完成标记之后,它不是直接清理可回收对象,而是将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4.Generational Collection(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是目前大部分JVM的垃圾收集器采用的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对象存活的生命周期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将堆区划分为老年代(Tenured Generation)和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的特点是每次垃圾收集时只有少量对象需要被回收,而新生代的特点是每次垃圾回收时都有大量的对象需要被回收,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同代的特点采取最适合的收集算法。

  目前大部分垃圾收集器对于新生代都采取Copying算法,因为新生代中每次垃圾回收都要回收大部分对象,也就是说需要复制的操作次数较少,但是实际中并不是按照1:1的比例来划分新生代的空间的,一般来说是将新生代划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空间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空间,当进行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Survivor空间中,然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使用过的Survivor空间。

  而由于老年代的特点是每次回收都只回收少量对象,一般使用的是Mark-Compact算法。

  注意,在堆区之外还有一个代就是永久代(Permanet Generation),它用来存储class类、常量、方法描述等。对永久代的回收主要回收两部分内容: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三.典型的垃圾收集器

  • 垃圾收集算法是 内存回收的理论基础,而垃圾收集器就是内存回收的具体实现。
  • 下面介绍一下HotSpot(JDK 7)虚拟机提供的几种垃圾收集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组合出各个年代使用的收集器。
  • 小结:Serial/Serial Old,ParNew,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CMS,G1
      

1.Serial/Serial Old

  Serial/Serial Old收集器是最基本最古老的收集器,它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并且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所有用户线程。Serial收集器是针对新生代的收集器,采用的是Copying算法,Serial Old收集器是针对老年代的收集器,采用的是Mark-Compact算法。它的优点是实现简单高效,但是缺点是会给用户带来停顿。

2.ParNew

  ParNew收集器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使用多个线程进行垃圾收集。

3.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是一个新生代的多线程收集器(并行收集器),它在回收期间不需要暂停其他用户线程,其采用的是Copying算法,该收集器与前两个收集器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为了达到一个可控的吞吐量。

4.Parallel Old

  Parallel Old是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老年代版本(并行收集器),使用多线程和Mark-Compact算法。

5.CMS

  CMS(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是一种并发收集器,采用的是Mark-Sweep算法。

6.G1

  G1收集器是当今收集器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它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收集器,它能充分利用多CPU、多核环境。因此它是一款并行与并发收集器,并且它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

下面补充一下关于内存分配方面的东西:

对象的内存分配,往大方向上讲就是在堆上分配,对象主要分配在新生代的Eden Space和From Space,少数情况下会直接分配在老年代。如果新生代的Eden Space和From Space的空间不足,则会发起一次GC,如果进行了GC之后,Eden Space和From Space能够容纳该对象就放在Eden Space和From Space。在GC的过程中,会将Eden Space和From Space中的存活对象移动到To Space,然后将Eden Space和From Space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的过程中,To Space无法足够来存储某个对象,就会将该对象移动到老年代中。在进行了GC之后,使用的便是Eden space和To Space了,下次GC时会将存活对象复制到From Space,如此反复循环。当对象在Survivor区躲过一次GC的话,其对象年龄便会加1,默认情况下,如果对象年龄达到15岁,就会移动到老年代中。

  一般来说,大对象会被直接分配到老年代,所谓的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连续存储空间的对象,最常见的一种大对象就是大数组,比如:

  byte[] data = new byte[410241024]

  这种一般会直接在老年代分配存储空间。

  当然分配的规则并不是百分之百固定的,这要取决于当前使用的是哪种垃圾收集器组合和JVM的相关参数。

5【刷题】java会不会内存泄漏

内存泄漏:一个不再被程序使用的对象或变量还在内存中占用存储空间。
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可以回收这类不再使用的对象。
但是Java还存在内存泄漏的问题。
原因:
静态集合类,如哈希表:因为是静态的,生命周期与程序一致,在程序结束前不能释放,造成内存泄漏;

变量不合理的作用域:如果一个变量定义的作用范围大于使用范围,可能造成内存泄漏。

其他:建立各种链接后,监听器,单例模式中静态存储单例对象等等。

6【刷题】数据库三大范式

属性不可分割;主键约束;外键约束。
第一范式就是属性不可分割,每个字段都应该是不可再拆分的。
比如一个字段是姓名(NAME),在国内的话通常理解都是姓名是一个不可再拆分的单位,这时候就符合第一范式;但是在国外的话还要分为FIRST NAME和LAST NAME,这时候姓名这个字段就是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单位的字段,就不符合第一范式了。

第二范式就是要求表中要有主键,表中其他其他字段都依赖于主键,因此第二范式只要记住主键约束就好了。
比如说有一个表是学生表,学生表中有一个值唯一的字段学号,那么学生表中的其他所有字段都可以根据这个学号字段去获取,依赖主键的意思也就是相关的意思,因为学号的值是唯一的,因此就不会造成存储的信息对不上的问题,即学生001的姓名不会存到学生002那里去。

第三范式就是要求表中不能有其他表中存在的、存储相同信息的字段,通常实现是在通过外键去建立关联,因此第三范式只要记住外键约束就好了。
比如说有一个表是学生表,学生表中有学号,姓名等字段,那如果要把他的系编号,系主任,系主任也存到这个学生表中,那就会造成数据大量的冗余,一是这些信息在系信息表中已存在,二是系中有1000个学生的话这些信息就要存1000遍。因此第三范式的做法是在学生表中增加一个系编号的字段(外键),与系信息表做关联。

范式并非硬性要求,而是设计时尽可能遵守的大原则。
因此,数据库设计存在不符合范式规定

7【刷题】SQL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关键词:
数据
SELECT – select 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UPDATE – update 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DELETE – delete 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INSERT INTO – insert into向数据库中插入新数据
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 create database 创建新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 alter datebase修改数据库

CREATE TABLE – create table 创建新表
ALTER TABLE – alter table 变更(改变)数据库表
DROP TABLE – drop table 删除表
索引
CREATE INDEX – create index 创建索引(搜索键)
DROP INDEX – drop index 删除索引
基本语句
选择: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插入:insert into table1(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删除: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更新:update table1 set field1=value1 where 范围

查找: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field1 like '%value1%' ---like的语法很精妙,查资料!

排序:select * from table1 order by field1,field2 [desc]

总数:select count as totalcount from table1

求和:select sum(field1) as sumvalue from table1

平均:select avg(field1) as avgvalue from table1

最大:select max(field1) as maxvalue from table1

最小:select min(field1) as minvalue from table1

8【刷题】网络:TCP与UDP

区别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UDP提供的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TCP传送数据之前建立连接,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UDP传送数据之前不建立连接,收到后不给出任何确认。
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校验和、重传控制、序号标识、滑动窗口、确认应答实现可靠传输。如丢包时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
udp: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
TCP适用于大文件,UDP适用于小文件。
TCP传输单位称为TCP报文段,UDP传输单位称为用户数据报。
TCP面向字节流,UDP面向报文。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TCP提供全双工通信,UDP无拥塞控制。
TCP注重数据安全性,传输慢;UDP数据传输快,但是其安全性却一般。
TCP对应的协议和UDP对应的协议不同。
UDP无拥塞控制,适用于实时应用;
UDP首部开销小,8B,TCP20B。
其他
TCP的主要特点是:
面向连接。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校验和、重传控制、序号标识、滑动窗口、确认应答实现可靠传输。如丢包时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
提供全双工通信。
面向字节流。

UDP的主要特点是:
无连接。
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
面向报文。
无拥塞控制。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首部开销小(只有四个字段: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检验和)。

TCP对应的协议和UDP对应的协议
TCP对应的协议:
(1)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2) Telnet: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使用23端口,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身份远程连接到计算机上,可提供基于DOS模式下的通信服务。
(3) SMTP:邮件传送协议,用于发送邮件。服务器开放的是25号端口。
(4) POP3:它是和SMTP对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POP3协议所用的是110端口。
(5) HTTP:是从Web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UDP对应的协议:
(1)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地址转换为IP地址。DNS用的是53号端口。
(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是用来管理网络设备的。由于网络设备很多,无连接的服务就体现出其优势。
(3)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a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熟知端口69上使用UDP服务。

 

 9【刷题】Linux进程通信方式

linux使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管道(pipe),流管道(s_pipe)和有名管道(FIFO)
信号(signal)
消息队列
共享内存
信号量
套接字(socket)

liunx六大进程间通信方式:
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socket,信号,文件锁。
所有的以上的方式都是生命周期随内核,不手动释就不会消失

10【刷题】Java-重写和重载

重载
重载发生在同一个类里面两个或者是多个方法的方法名相同但是参数不同的情况。

在调用时,java虚拟机通过参数列表的不同来区分同名方法。
参数列表是有顺序的,参数顺序不同也属于参数列表不同的情况。
重载与返回值类型和修饰符无关。

重写
重写或覆盖是说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方法。
重写必须有相同的方法名,参数列表和返回类型。
覆盖者可能不会限制它所覆盖的方法的访问。
要注意子类函数的访问修饰权限不能少于父类的。

 11【刷题】Java面向对象概述

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POP)
Procedure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过程是一种以过程为中心的编程思想,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实现,并按顺序调用。它是一种基础的顺序的思维方式,面向对象方法的基础实现中也包含面向过程思想。
面向对象(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是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系统思维方式,采用基于对象(实体)的概念建立模型,模拟客观世界分析、设计、实现软件的办法。通过面向对象的理念使计算机软件系统能与现实世界中的系统一一对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宏观上,用面向对象来把握事物间复杂的关系,分析系统。微观上,仍然使用面向过程。”面向对象“是以“对象”为中心的编程思想。
区别


三大基本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
封装就是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和修改的访问级别,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和行为(或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源代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类”,其中数据和函数都是类的成员。

封装的目的是增强安全性和简化编程,使用者不必了解具体的实现细节,而只是要通过外部接口,以特定的访问权限来使用类的成员。

面向对象就是使用程序处理事情时以对象为中心去分析;与面向过程不同,面向过程关心处理的逻辑、流程等问题,而不关心事件主体。而面向对象即面向主体,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先进行对象的封装(对象是封装类的实例,比如张三是人,人是一个封装类,张三只是对象中的一个实例、一个对象)。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兔子、小绵羊都可以封装为一个类。

比如兔子的属性有两只耳朵、四只腿、一双眼睛、三瓣嘴等;行为(功能)有跑、跳、吃素等。


2、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之一,继承机制允许创建分等级层次的类。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类似下面这个图:


我们在上面已经封装了兔子这个类,其他动物也一样可以进行封装。在封装过程中我们发现兔子、绵羊这两个类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特性如吃草,所以我们可以抽取共有特征和方法形成高一层的类,如这里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继承之间是子父类的关系。继承机制可以很好的描述一个类的生态,也提高了代码复用率,在Java中的Object类是所有类的超类,常称作上帝类。

3、多态
多态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是指一个类实例(对象)的相同方法在不同情形有不同表现形式。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这意味着,虽然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操作不同,但通过一个公共的类,它们(那些操作)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予以调用。

多态的优点:

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
可替换性
可扩充性
接口性
灵活性
简化性
  
多态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继承
重写(子类继承父类后对父类方法进行重新定义)
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简言之,多态其实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比如说今天我们要去动物园参观动物,那么你说我们去参观兔子、参观绵羊、参观狮子、参观豹子都是对的,但你不能说我们去参观汽车。在这个例子中,子类具有多态性: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还能充当父类。

五大基本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SRP)
  一个类应该有且只有一个去改变它的理由,这意味着一个类应该只有一项工作。

  比如在职员类里,将工程师、销售人员、销售经理这些情况都放在职员类里考虑,其结果将会非常混乱,在这个假设下,职员类里的每个方法都要if else判断是哪种情况,从类结构上来说将会十分臃肿。

2、开放封闭原则(OCP)
  对象或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更改封闭即是在我们对模块进行扩展时,勿需对源有程序代码和DLL进行修改或重新编译文件!这个原则对我们在设计类的时候很有帮助,坚持这个原则就必须尽量考虑接口封装,抽象机制和多态技术!

3、里氏替换原则(LSP)
  在对象 x 为类型 T 时 q(x) 成立,那么当 S 是 T 的子类时,对象 y 为类型 S 时 q(y) 也应成立。(即对父类的调用同样适用于子类)

4、依赖倒置原则(DIP)
  高层次的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次的模块,他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具体实现应该依赖于抽象,而不是抽象依赖于实现。

  可以这样理解,上面我举例子的时候先说了兔子和绵羊,然后才推出食草动物。但如果我们继续认识了牛、马等食草动物,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不断调整食草动物的描述,这样程序会变得僵化,所以我们不应该让子类依赖于实体,不应该让父类模块依赖于子类模块。所以我们需要将食草动物设计为抽象类,即抽象类或接口。这样下层只需要实现相应的细节而不会影响父类。

5、接口隔离原则(ISP)
  不应强迫客户端实现一个它用不上的接口,或是说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它们不使用的方法,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的多!

  比如,为了减少接口的定义,将许多类似的方法都放在一个接口中,最后会发现,维护和实现接口的时候花了太多精力,而接口所定义的操作相当于对客户端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当然是越少越好,越精练越好,过多的承诺带来的就是你的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维护!

  这些基本原则需要我们在使用面向对象编程中慢慢领会、总结。

 12【刷题】面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区别汇总

SQL数据库类型

  • sql server my sql ,oracle属于关系型数据库
  • monodb,redis等属于nosql ,文档型数据库

目前分为层次数据库系统、网状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

  • 网状数据库系统没有市场上根本没有商业化的产品
  • 层次数据库系统最有名的是IBM的DB2,好像也只有着一个成熟的产品;
  • 关系数据库系统很多了,是最成熟的,常用的有:oralce、ms sql server、mysql、informix等等

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详细比较

1.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外键关联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2.非关系型数据库通常指数据以对象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而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每个对象自身的属性来决定。
3.非关系型数据库中,我们查询一条数据,结果出来一个数组,关系型数据库中,查询一条数据结果是一个对象。

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优缺点对比

关于Nosql

1.No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Not only sql。

2.Nosql特点:
(1)易扩展,数据之间没有关系的。

(2)大数据量,高性能。高性能读写非常灵活的。

(3)灵活的数据模型。不需要事先对存储数据建立字段。

(4)高可用。

简单概括:用于高并发读写、海量数据的高效率存储和访问、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3.Nosql主要主流产品
Redis(广泛应用),CouchDB,mongoDB,Cassandra等。Nosql中比较火的三个数据库Redis、Memchache、MongoDb。

4.Nosql数据库四大分类:
(1)键值对存储(key-value):Redis键值对存储,优势:快速查询,缺点:存储数据缺少结构化。

(2)列存储:Hbase,优势:快速查询,扩展性强。缺点:功能相对于局限。

(3)文档数据库存储:MongoDB,早起应用多。优势:要求不特别的严格。缺点:查询性不高,缺少统一查询语法。

(4)图形数据库存储:应用于社交网络,优势:利用图结构相关算法。缺点:需要整个图计算才得出结果,不容易做分布式集群方案。

13-【刷题】面筋-网络-HTTP和HTTPS

概述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被用于在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HTTP协议以明文方式发送内容,不提供任何方式的数据加密,如果攻击者截取了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报文,就可以直接读懂其中的信息,因此,HTTP协议不适合传输一些敏感信息,比如:信用卡号、密码等支付信息。

  • 为了解决HTTP协议的这一缺陷,需要使用另一种协议:安全套接字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SSL协议,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HTTP和HTTPS的基本概念

  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TCP),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

  HTTPS: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HTTPS协议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通道,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另一种就是确认网站的真实性。

HTTP与HTTPS有什么区别?

  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都是未加密的,也就是明文的,因此使用HTTP协议传输隐私信息非常不安全,为了保证这些隐私数据能加密传输,于是网景公司设计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用于对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就诞生了HTTPS。简单来说,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

  • HTTPS和HTTP的区别主要如下:

  1、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较少,因而需要一定费用。

  2、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

  3、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4、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HTTPS的工作原理

客户端在使用HTTPS方式与Web服务器通信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如图所示。

  (1)客户使用https的URL访问Web服务器,要求与Web服务器建立SSL连接。

  (2)Web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会将网站的证书信息(证书中包含公钥)传送一份给客户端。

  (3)客户端的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开始协商SSL连接的安全等级,也就是信息加密的等级。

  (4)客户端的浏览器根据双方同意的安全等级,建立会话密钥,然后利用网站的公钥将会话密钥加密,并传送给网站。

  (5)Web服务器利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出会话密钥。

  (6)Web服务器利用会话密钥加密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HTTPS的优点

  尽管HTTPS并非绝对安全,掌握根证书的机构、掌握加密算法的组织同样可以进行中间人形式的攻击,但HTTPS仍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使用HTTPS协议可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

  (2)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改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HTTPS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虽然不是绝对安全,但它大幅增加了中间人攻击的成本。

  (4)谷歌曾在2014年8月份调整搜索引擎算法,并称“比起同等HTTP网站,采用HTTPS加密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将会更高”。

HTTPS的缺点

  虽然说HTTPS有很大的优势,但其相对来说,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

  (1)HTTPS协议握手阶段比较费时,会使页面的加载时间延长近50%,增加10%到20%的耗电;

  (2)HTTPS连接缓存不如HTTP高效,会增加数据开销和功耗,甚至已有的安全措施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3)SSL证书需要钱,功能越强大的证书费用越高,个人网站、小网站没有必要一般不会用。

  (4)SSL证书通常需要绑定IP,不能在同一IP上绑定多个域名,IPv4资源不可能支撑这个消耗。

  (5)HTTPS协议的加密范围也比较有限,在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服务器劫持等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最关键的,SSL证书的信用链体系并不安全,特别是在某些国家可以控制CA根证书的情况下,中间人攻击一样可行。

14-【刷题】面筋-网络-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Cookie和Session

  • cookie:因为HTTP请求是无状态的,它不会认识当前的用户是谁。cookie的出现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户第一次请求服务器时,服务器会返回一些数据(cookie)给浏览器,浏览器保存到本地,等下一次再请求服务器时就会自动带上本地的cookie数据,服务器拿到这个数据就知道该请求用户是谁了。但是cookie只能存少量数据,不同浏览器存储大小不同,但一般不超过4KB。

  • session:session和cookie的作用类似,都是为了保存用户相关的信息,但是不同的是:session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cookie保存在本地浏览器。保存在服务器上的session数据不容易被窃取,更加安全,但弊端是占用了服务器的资源。

面试:

  • session与cookie的联系

    • Cookie和Session都是会话技术
    • session是需要借助cookie才能正常工作的,如果客户端完全禁止cookie,session将失效。
  • 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 1、Cookie和Session都是会话技术,Cookie是运行在客户端,Session是运行在服务器端。

    • 2、Cookie有大小限制以及浏览器在存cookie的个数也有限制,Session是没有大小限制

      • 单个cookie保存的数据不能超过4K,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20个cookie。
      • session是没有大小限制,和服务器的内存大小有关。
    • 3、Cookie有安全隐患,通过拦截或本地文件找得到你的cookie后可以进行攻击。

      • 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并进行cookie欺骗
      • 考虑到安全应当使用session。
    • 4、Session是保存在服务器端上会存在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如果session过多会增加服务器的压力。

      • 考虑到减轻服务器性能压力方面,应当使用cookie。
    • 5、session中保存的是对象,cookie中保存的是字符串。

session原理

  • 1、session是保存在服务器端,理论上是没有是没有限制,只要你的内存够大

  • 2、浏览器第一次访问服务器时会创建一个session对象并返回一个JSESSIONID=ID的值,

    • 创建一个Cookie对象key为JSSIONID,value为ID的值,将这个Cookie写回浏览器
  • 3、浏览器在第二次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携带Cookie信息JSESSIONID=ID的值

    • 如果该JSESSIONID的session已经销毁,那么会重新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再返回一个新的JSESSIONID通过Cookie返回到浏览器
  • 4、针对一个web项目,一个浏览器是共享一个session,就算有两个web项目部署在同一个服务器上,针对两个项目的session是不同的

    • 如:你在tomcat上同时部署了两个web项目,分别是web1、web2。当你在一个浏览器上同时访问web1时创建的session是A1,访问web2时创建的session是A2。后面你再多次访问web1使用的session还是A1,多次访问web2时使用session就是A2
  • 5、session是基于Cookie技术实现,重启浏览器后再次访问原有的连接依然会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

    • 因为Cookie在关闭浏览器后就会消失,但是原来服务器的Session还在,只有等到了销毁的时间会自动销毁
  • 6、如果浏览器端禁用了Cookie,那么每次访问都会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服务器端程序重写URL即可,如果页面多连接多,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那可以强制让你用户开启接收Cookie后再让其访问即可。

大白话

  • 当你一次访问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会在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返回唯一一把打开该空间的钥匙,再把这把钥匙返回到浏览器。
  • 当你第二次访问的时候浏览器会携带这把钥匙到服务器端打开对应的空间,如果该空间已经销毁又重新返回开辟一块新的空间返回新的钥匙到浏览器。

 

 
posted @ 2022-04-19 21:12  hanease  阅读(5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