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级流量调度算法研究》毕业设计工作日志

2016/4/1——2016/4/17 

完成了三篇论文的阅读

用XShell工具在hust服务器上安装了测试环境要用的ns2

2016/4/22——2016/4/24
把PIAS的附加补丁、重新编译的部分弄好了。
阅读论文脚本代码进行中。
代码中参数较多,需进一步理解具体含义和论文中对应起来,同时也需要结合C++代码补丁部分 了解具体实现机制。


(1)tcp-common-opt.tcl中TCP_pair instproc init {args}{}
中的eval $self next $args怎么理解?next不是表示继承父类的同名函数吗?但这个类并没有父类啊?

(2)TCP_pair instproc settbf { tbf } {
global ns
$self instvar tcps tcpr
$self instvar san
$self instvar tbfs

$self set tbfs $tbf
$ns attach-tbf-agent $san $tcps $tbf
}

(3)$tcps set_callback $self是来干嘛的?为什么tcpr不需要设置?callback具体表示什么场景?

(4)Tcp-common-opt.tcl中233行
$self set rttimes [$tcps set nrexmit_] 两个set是什么意思,[]表示命令替换,$表示取值但是set nrexmit_(tcp .cc文件中表示超时计数),不应该是set 变量 value吗?

(5)Tcp-common-opt.tcl 242-244行
(6)628行 set tmp_ [expr ceil ([$rv_nbytes value])]


2016/4/28
1、理解python中argparse模块的语法,弄懂result.py
2、重读tcp-common-opt.tcl和spine_empirical.tcl,理解tcl与c的结合使用是如何实现的。
3、对run_[transport]_[workload].py中参数的设置与文献对比着看,输出测试结果并分析。

2016/4/30
用Excel整理了数据,有几个问题待探究:
1、数据表明datamining workload下测得的pFabric的大数据流(10MB,)和overall的平均FCT是随工作负载的增大而减小的。(表9和表10)
2、datamining workload下测得的大数据流(10MB,)和overall的平均FCT,lldct情况好于pias,在大数据流情况下好可以理解,论文中好像提到过(待重回论文考证,由于数据中心网络存在中小数据流占多数的特点,故……),但出现overall FCT在lldct条件下优于pias的原因有待深究。

posted @ 2016-04-30 14:30  fukan  阅读(53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