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过程
一、序
JAVA的学习路线,在网上可以看到一大堆学习路线的图片,那么当我们学习了基本语言语法,常用的开发工具,常用的集成框架之后
满足了现有的公司的项目需求,可以轻松应付日常所见的开发任务,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工作就只剩下了增删改查,即时有新框架需要熟悉,也是马上拿过来按旧有的流程改造一同,实现一个特定的需求
慢慢的重复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了初始的活力,不再有初进行业的【求知欲】,也是大拿们常说的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
那么,是我们怎么了? 还是软件行业是这样? 还是各行业均是如此?
二、思
【仙逆】中,指出了修仙的三种状态: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三种状态,分别对应:【元婴】【成仙】【道】
说这些,也是为了说明,当技术可以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那就是处在了第一步的顶峰
这个坎跨过去,看到的是另外的风景,若跨不过去,那么此生止步于增删改查也并非不可能
哪怕岁月再多,也只是会累计一些小处的奇技淫巧罢了,对应高级程序员【当你有了一把锤子,眼前都是钉子】
三、解
迈入下一步的契机在哪里?如何【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一步中,满心想的是怎么能使用更前沿的框架来实现具体的业务,【使用工具 --> 制造工具】
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关注之前只是拿来用的框架是怎么构建出来的,框架选型也不再是以使用简单,文档多为主,而是原理与功能更好的结合当前的业务
需要开始思考什么是软件【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什么是逻辑【思考的规律】
什么是算法【计算执行的过程抽象】,程序是什么【数据结构 + 算法】
有了科学和工程的侧重【科学偏重每一块都力求简洁完美,工程片中在有效资源或者时间内关注重点,忽略部分细节的精巧实现】
体会到了同样的功能,现在有了不一样的实现,更加健壮,高效,简洁
开始学习设计模式,数据结构的实现,常用算法的原理,框架的实现原理和优劣
跨越底层实现的黑盒,了解了执行的每一步的动作
看山不再是山,是一个个具体的构成
四、结
遥望第三步,在我想来,那一定是见过千山万水之后,看到了程序的本源,万千样貌,殊途同归
山还是那山,看到了原本的山,可以肉身成道,有了我即是道的感悟吧
五、补充:【锤子和钉子】
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多,这里总结一种解决的逻辑思考方法:
(1)起点:从问题出发,确定出问题的逻辑边界,把问题变得具体
(2)终点:整理现有的资源或者技术,找出适合问题的资源
(3)对接:
如果问题大,那么就使用分治法等分析问题的方法把问题拆解为小的可解决的问题
小问题和现有的 资源对接,找到对接的接口,问题解决
这里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学习了一种框架或者设计模式,凡是遇到问题,都想使用该技术解决
有一个故事就是说,失火了有一套措施,没有失火也要点上火变成失火,来使用灭火措施【屁股决定脑袋,不管3721,先转了再说】
【有了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要做到【手中有锤,心中无锤】,心中有的是问题,手中有的是方法,方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产生问题的
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