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分享:从日课到晨记
很惭愧,日课断断续续,已经不是日课。从实际情况出发,更名为「晨记」,希望自己做到每周产出 2-3 篇有质量的晨记。
日课的想法,来自阅读《曾国藩传》。道光年间,曾国藩给自己制定了日课十二条:
-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 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刚做官时,很落魄,同时深知自己有点笨,因此制定了严苛的读书进修计划。与当今世人的年度规划相比,曾国藩把计划落在了日常习惯里。通过日常习惯的养成,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很多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达成。
曾国藩的日课真实而有趣。印象中有好几篇,是记录自己违背了「夜不出门」的条约,晚上出去喝酒玩乐了,然后罚自己第二天多读书,结果第二天还是做不到,等等日常琐事,如浮眼前,可爱可敬。
受曾国藩的日课启迪,现在每日坚持的日课,是抄写一小段古文。在一年多前开始,从《论语》抄写到《老子》,现在开始抄写《庄子》。养成习惯后,每日早晨起来,都会有一种期待。在古文中,静心书写,心无杂念,很享受。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癖好。不过癖好是极好的东西,去多多培养拥有,在癖好中,可以与天地、与自己对话,癖好是二次元电影《魔游纪》中的一瞬空间(好喜欢这个概念)。
晨记的命名,受高晓松启发。高晓松说,世界大到可以「晓说」。回到自己的生活,一天虽短亦可「晨记」。希望无论世界多大,还是一天多短,都可以在时空中,去定义和实践自己的一瞬。
前年开始,每天到公司,如果九点前,就会坐下来花 5-10 分钟抄写经典,比如《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只抄写一小段,定时不定量,超过 10 分钟就不抄了,很慢很慢,在慢中却越来越感觉到平静与收获,平凡又神奇的体验。
今天早上,抄写到庄子《齐物论》时,发现长这么大,才第一次有点理解到庄子的伟大。传统教育里,了解到庄子逍遥游的第一段,北极的大鱼,长出翅膀变成了鲲,击水三千里飞到了南极,非常有想象力,以及庄周梦蝶等故事。这些点滴碎片的知识里,对庄子形成的印象是带着疯癫的逍遥派人士。《齐物论》打破我对庄子的固有印象,庄子是一个哲学家,带有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比如,
关于辩论,你胜了我,或者我胜了你,或者我们都错了,或者我们都对了,这怎么来评判呢?请一个第三者来判定,如果他本身是同意你的观点,那么他就失去了公正性,反之同意我的,也是一样,都同意或都不同意,也一样。结论是,根本就无法评论谁对谁错,无法辩论。
还有一些对话也很有趣,比如,
阴影问影子:你一会走,一会停,一会坐下来,一会又起来,你怎么这么没定力操守?
影子很郁闷答道:我没办法啊,我跟随我的主人行或走,我的主人可能也被某种神牵引着才这样,就像蛇靠腹部的挪动行走、蝉靠背上的翅膀飞翔,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我怎么知道不是这样的。
抄《庄子》的过程中,很震撼庄子的思辨力和想象力,关于梦的对话,也有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在梦中梦见你做梦这种思辨,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黑客帝国》。
道德经谈的还是人世,庄子谈的,是宇宙,空间上是八荒六极,时间上是生前死后。太有趣的一个哲学家。
回到微习惯,一本读不下去的书,一件很难做的事,都可以通过类似抄书的方式,化巨难的事情为很容易去做的碎片,坚持一个月、一年、十年,就会比较震撼自己居然能把好几本书都抄完。几个心得:
- 定时不定量,比如就 10 分钟,管它懂不懂,抄了多少,时间一到,立刻完结,这样就不会有压力。
- 可以临时不做,比如超过 9 点才到公司,就可以不抄写,进一步没有压力感。
- 通过上面两点,解除压力后,就会比较自然开始享受,甚至有时会忍不住多抄点,时间到时,会不舍。
- 有一些小心得小成果后,晒一晒,比如写成这篇日课,期待着你的点赞,这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微习惯是一种最小颗粒度的知行合一,期待着你来也试试,不必是抄书,选择一件你曾经很想去做却一直没去做的事情,从每天 10 分钟开始,遵循无压力原则,一开始,然后就真的开始了,挺有意思的。
日课也是一种尝试,乱写之,重要的是写,内容任由大家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