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单例模式(Python)
单例设计模式:单例模式提供这样一个机制,确保类有且只有一个特定类型的对象,并提供全局访问点。一般单例模式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该类有且只有一个对象被创建。
- 需要为该对象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以便程序可以全局访问该对象(必须保证这个访问点返回的都是同一个对象)。
- 需要注意控制共享资源的访问。
单例模式优点:如果在程序中某个对象只需要创建一次,就可以考虑使用单例模式,比如日志操作,数据库操作等,这种对象创建多个就会非常浪费资源,也不能很好的实现这些操作的同步,所以单例模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单例模式缺点: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单例是全局变量,所以使用时它可能在某个地方已经被修改了,但是开发人员可能并不知道。而且所有使用到这个单例的类,会因为这个单例成为紧密耦合的关系,从而某个类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类。
实现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元类metaclass控制类实例化时的对象,另一种是使用类的__new__方法控制类返回的对象。(关于元类,这里有篇博客讲得很详细:https://www.cnblogs.com/tkqasn/p/6524879.html)
元类实现单例模式(Python3.6):
1 class Singleton(type): 2 def __init__(cls, *args, **kwargs): 3 cls.__instance = None 4 super().__init__(*args, **kwargs) 5 6 def __call__(cls, *args, **kwargs): 7 if cls.__instance is None: 8 cls.__instance = super().__call__(*args, **kwargs) 9 10 return cls.__instance 11 12 13 class MySingleton(metaclass=Singleton): 14 def __init__(self, val): 15 self.val = val 16 print(self.val) 17 18 19 hello = MySingleton('hello') 20 hi = MySingleton('hi') 21 print(hello is hi) 22 23 ----------输出结果---------- 24 hello 25 True
- metaclass:Python3中metaclass是通过指定metaclass实现的,Python2中是通过指定类变量__metaclass__来实现的,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 type:Python中所有的类都是type类的实例,即一个类(还未实例化)的定义,其实就是type类(Python内建元类)的实例。如下的打印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一点:
>>> int.__class__ <class 'type'> >>> num = 3 >>> num.__class__ <class 'int'> >>> num.__class__.__class__ <class 'type'> >>> >>> >>> class A: pass >>> A.__class__ <class 'type'> >>> a = A() >>> a.__class__ <class '__main__.A'> >>> a.__class__.__class__ <class 'type'> >>>
- __call__:当调用一个实例时,即执行实例加括号的形式,就会调用该实例的__call__方法,如果没有定义(需要自己定义),则会报错。例如a=A(),a()就会调用a的__call__方法。
- 代码执行流程:第一步执行MySingleton时(即没加括号的部分),进行元类的实例化,即MySingleton=Singleton(),Singleton的实例化和普通类一样会先执行__new__返回该类的实例,然后自动执行该实例的__init__方法进行初始化,此示例中的初始化方法给该实例赋予了一个值为None的__instance变量;第二步执行MySingleton('hello')时,进行类的实例化,即MySingleton('hello')=Singleton()('hello'),这里就会调用到Singleton的__call__方法了,而super().__call__即调用type的__call__方法,这时候就和普通类实例化一样会调用MySingleton的__new__和__init__方法了。
- 原理:由于每次实例化MySingleton时都会先调用metaclass中的__call__方法,所以只有第一次实例化时才会执行MySingleton的__new__和__init__,后面的实例化都只会返回第一次实例化好的实例,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进行多少次实例化,都给你返回同一个实例,当然就只有单例了(所以“输出结果”中就没有打印“hi”了) 。
- cls和self:Singleton的编写,在eclipse中提示需要写成self,在PyCharm中提示需要写成cls,因为参数self是约定代表实例本身,但在这里type的实例就是类,所以推荐写成cls。
__new__实现单例模式(Python3.6):
1 class MySingleton: 2 def __init__(self, val): 3 self.val = val
4 print(self.val)
5 print(self.__dict__) 6 7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8 if not hasattr(cls, '_instance'): 9 cls._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10 11 return cls._instance 12 13 14 hello = MySingleton('hello') 15 hi = MySingleton('hi') 16 print(hello is hi) 17 18 19 -----------输出结果-------------- 20 hello
21 {'val': 'hello'}
22 hi
23 {'val': 'hi'}
24 True
- 原理:通过给类定义一个类变量,指向本类的一个实例,每次实例化调用__new__的时候都返回这个类变量,可以看到数据结果打印的是True,所以自然就是单例了。
- 注意:每次实例化虽然都是同一个实例,但是每次实例化都会调用一次__init__方法,导致这个实例会随着每次初始化而改变,所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单例就看情况和自己的需求来使用了。
- hasattr:类中的私有变量,即加了双下划线的变量,在__dict__中会加上一个“_classname”前缀,所以如果这里使用__instance的话,hasattr(cls, '__instance')会一直返回False,因为这里已经不是__instance了,而是_MySingleton__in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