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书籍or国内书籍
搞程序的人都或多或少会购买一些专业书籍,帮助自己提高技术水平,或作为工具书参考,现在网络已经足够发达,许多书都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到电子版的,所以购买纸质书的人也相对变得少了,加上现在的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人们似乎越来越有理由抛弃纸质书。
但我觉得纸质书还是有别的书籍无法比拟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随心所欲在上面记点东西,只需要一支笔,别小看这点记录,却很能帮助自己专注于阅读,更能在日后重新看到此页时理解自己之前的思路,所以我还是会买一些纸质书,从我毕业那年起到现在买的纸质书有一架子了。凡是我阅读过的书,上面都有不少笔记,这都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个人见解,积累的时间长了,这些笔记还真是有点价值,知识在于积累嘛。
书多了到最后总归要扔掉一些,特别是自己以前常常变换住处的时候,搬着那么多书,很不方便,所以我买的书多,扔掉的也不少。扔着扔着,我发觉扔出了规律,那就是:扔的书都是国内作者所著;而国外作者的书给我感觉往往比较有持续的参考价值,舍不得扔。所以往后我就基本不买国内作者的书了,买了还得扔,浪费钱嘛。
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国内的书多注重出版效率,出来一个什么新技术,作者一个个基本上都是要迅速地翻译整理文档,转变为初稿,然后就匆匆递交出版社了,所以很多人看了国内作者的书都说:“这不就是开发文档的复制粘贴嘛!”书中没有太多作者独到的见解,甚至有些内容都是错的,都不知道作者本身到底理解了没有,所谓误人子弟啊。要不就是泛泛而谈,内容肤浅,虎头蛇尾。
后来我总算住到了自己的屋子里,不需要再费力搬家了,家里的书架也够大,我就把书整理好都摆在书架上,发觉基本每本书的作者名字前有个“【美】”符号,我觉得不是我看不起国内作者,而是国内作者真是不够用心写书啊……
时间在走,人也在变,我的许多看法在不同的时候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顽固,不容易接受改变,但事实上回过头来看看几年前的自己,其实变化已经很多……比如我曾经执着于某种技术,认为真正掌握好一项技术,就可笑傲江湖,而现在觉得技术其实也是为了创造价值服务的,一个工程师的成就,除了技术外,还有其它许多更为重要的东西。对于书籍,我也有了些别的看法。
虽然国内作者的书缺乏经典,可这些内容肤浅的书却很适合入门,当我需要接触一项新的技术的时候,我会找一些快速的,通俗的,适合入门的书籍,这时候我往往会选择国内作者的书,大多数时候,就足够了,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要去怎么地钻研,够用即可,因为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最近一年来,我越发觉得如此,我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效益,而不是钻牛角尖去“钻研”什么技术了。当然了,我仍然是一名技术人员,技术仍然是重要的,只不过效率也很重要。
就如这么个问题:你会去看英文版的书籍还是中文版的书籍?我看很多购书网站上,读者反映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翻译质量,说国外多好多好的一本书,翻译得狗屁不通什么的,当然这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这么大一本书,其中的一些译法的冲突,是难免的,要知道出版社也是要赶时间赚钱,没那么多人工和时间去一一校对啊,但大多数情况下,翻译上的谬误,我想还不足以影响阅读。读英文原版,当然可以,如果英语足够好,但我现在可不会那么干,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无论再怎么提高英文水平,都不如直接阅读中文来得快,所以我现在看的书基本上都是中文版的了。而当我需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会查询一些英文网站,因为这样往往能更快找到答案,——一切都以效率和实用为先。
那么如果你问我:“那……你买的那些国内作者的书籍是不是用完后就扔了?”呵呵,我后来学乖了,书不一定要自己花钱去买啊,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去买,一来不用自己掏钱,二来还方便与公司其他同事分享,当然看完后也不用心疼扔书了。
以一段颇有哲理的话结束本文,看看你能否理解其中意境,我也不知道我到底理解没,只觉得有这么个意思:
“贫僧当沙弥的时候,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千世界,并无什么不同;在空慧寺修禅,忽然一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后参学天下,行走十年,到头来发现,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俗家的哥哥,与童稚之时,并无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