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努力
我高中的化学老师,在给我们的第一节课上就说:“你做错过一次的题,隔段时间再去做,还是会做错。”
当时班里的同学们对这一结论嗤之以鼻,直到期末考试时,卷子上出现了一道期中考试时正确率颇低的原题,大伙才亲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过还会错”的痛苦。
成绩下来后,这道题的正确率还是很低,之前做错过的同学还是依然做错,之前就做对的,这次也做对了。
第二个学期,化学老师为了让我们反制这一现象,开始提议大家整理错题本,也没提什么要求,就是会定期检查一下。
于是有了之前期末考试的教训,同学们也深刻理解了“错题本”的存在意义,痛定思痛,都开始认认真真的整理。
有的同学几乎是无时无刻都在错题本上抄错题,作业里的,测验里的,考试时的,都玩命往本子上记,几乎是能看到他的时候他都在抄错题。
期中考试后,大家发现,试卷上又出现了几道小测时出现过的原题,当时也是错误率颇高,很多人也都记到了错题本上,但上了考场还是没做对。
这么一下,大伙都有些道心破碎了,发现努力整理错题本还是没有用,之前写错题本很积极的那些同学,现在也不写了。
终于我们化学老师发现了这点,之后上课时,先拿出了一个同学的错题本给大家看。
这本上的错题非常少,但是除了题目本身和答案以外,还有不少关于这道题的个人思考,譬如一个选择题,每个选项的正确错误原因都讨论一遍,如何错的原因也分析一下,针对这题一些讨巧的解题方法也列举了出来,甚至还从出题人的角度去分析这道题为什么要这么出,为什么要安排那些个错误选项,那些错误选项是如何干扰正确答案的,怎么做才能做出错误选项等等,一道普普通通的选择题,硬是写了好几页。
化学老师也是毫不吝啬地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教大家该怎么写错题本:错题本存在的意义不是记录而是学习,温故而知新,纯靠量堆砌的错题本,除非把错题全都背下来,不然没有一点效果,展示的那一本就是珍贵在“思考”,一个学生能从一道题思考出那么多的东西,那他再次遇到原题甚至同类型的题都不会再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手。
大家恍然大悟,纷纷学习模仿,虽然模仿的效果并不好,但也看得出大家在试图从错题中学习了。自那之后,再也见不到课间时分也在努力抄错题的同学了,班里同学的化学成绩也有显著提升了。
这也多亏了我们鸡贼的化学老师,总是让我们亲自去体验一波栽跟头,才让大家坚定地相信他的指引。
但你问我为什么对这事记得那么清,因为我是化学课代表,化学老师还经常让我帮忙检查错题本,而且那天展示的错题本也是我的。
这也许就是学而不思则亡的实际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