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动态分区
一、动态分区算法
\(1.\)首次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每次都从低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大小的空闲分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假设现有一进程5需要的内存为15MB。
从低地址开始查找,空闲分区1满足要求,则将空闲分区1分配15MB内存给进程5.
空闲分区1现只有5MB大小的内存,若无法被利用,则称之为外部碎片。
\(2.\)最佳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由于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连续分配方式,为各进程分配的空间必须是连续的一整片区域。因此为了保证当“大进程”到来时能有连续的大片空间,可以尽可能多地留下大片空闲区,即优先使用更小的空闲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假设当前有一进程6需要9MB大小的内存。
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发现空闲分区2首先满足要求。
则空闲分区2分配给进程6内存。
分配完成后,重新排列空闲分区链。
缺点:每次都选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会留下越来越多的、很小的、难以利用的内存块。因此这种方法会产生很多的外部碎片。
\(3.\)最差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为了解决最佳适应算法的问题——即留下太多难以利用的小碎片,可以在每次分配时优先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区,这样分配后剩余的空闲区就不会太小,更方便使用。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减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假设有进程5(3MB),进程6(9MB)需要分配内存。
查找空闲分区链,则会依次分配到空闲分区1。
分配完成后,重新排序空闲分区链。
缺点:每次都选最大的分区进行分配,虽然可以让分配后留下的空闲区更大,更可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较大的连续空闲区被迅速用完。如果之后有“大进程”到达,就没有内存分区可用了。
二、考研真题
\(1.\)
题目:
某系统采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管理内存,内存空间\(640KB\),低端\(40KB\)存放OS。系统为用户作业分配空间时,从低地址区开始。针对下列作业请求序列,画图表示首次适应算法进程内存分配和回收后内存的最终映像。作业请求序列如下:
作业1申请\(200KB\),作业2申请\(70KB\);
作业3申请\(150KB\),作业2释放\(70KB\);
作业4申请\(80KB\),作业3释放\(150KB\);
作业5申请\(100KB\),作业6申请\(60KB\);
作业7申请\(50KB\),作业6释放\(60KB\);
解答:
最终映像即最右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