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整理: 为什么我认为一定的技术壁垒是值得选择的战略

原帖

我没有说技术壁垒是启动时的第一要务啊..., 而是启动时就得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战略战术, 在什么阶段建立起技术壁垒了. 而且不是去策划, 那不可能, 而是求一个概率. 如果制造技术壁垒的概率很低, 其它方面又没有独特性, 那么开始时应该再仔细琢磨.

关 键是商业上的创新也好, 管理上的创新也好, 技术上的创新也好, 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 而且这种独特型最要不得的就是光剩应用的创新一个, 因为太容易复制了. 如果有更核心的东西, 应用被Clone就不用怕了. 所以我说, 很关键的一点是, 到底有没有挖掘的可能. 有的项目是天生给已经起步的公司锦上添花的, 这样的项目咱们这样的单兵不是不能干, 而是凭巧劲了.

在技术上的思路(而不是某一技术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是最容易找到的突破口, 所以我比较强调这个. 事实上, 你要是在商业或其它方面有所创新, 那么看起来你没什么稀奇, 但是成功的概率也会很大.

总而言之, 就是单纯的应用的创新, 是最危险的了.

另外, 事实上, 对一些技术思路无法应用, 并不说明这些技术思路妨碍了你最初的试验, 而是咱们水平根本不够(做这件事). 这个我体会特别深, 往往用什么这模式那设计的还痛苦, 也许不是说你技术不行, 很可能是, 就*这件事*, 你无法应用你了解的那些概念, 这个有时候我们认为是来自技术上, 其实不是, 而是因为没把这件事本身的复杂性吃透, 所以再先进的概念也难有用武之地.

同 时不客气的说(这个对大家只有好处), 也有可能是你的技术实力确实存在着一些欠缺, 而不足以和你在该项目上的认识相互促进, 反而是相互扯后腿. 但是, 这样的情况是完全正常的, 你的做法也相当合理, 只是, 千万别走到敏捷敏捷到在技术上毫无要求的地步, 丑陋的代码你可以忍耐, 但不要让忍耐变成忽视. 这种忽视在你感到顺利时就更容易发生, 最后变成一种谬误的但自己确信的经验. 可欠的帐就一定会还的, 而且一定会有利息.

当 你在该项目的认识上通过这样的原型, 达到一定的认知, 反过来会促进你技术的应用和为技术的应用找一个便于理解的模型, 自然而然的重构就会发生, 技术水平也提高了, 随之而来的一定就是一个非常通顺的产品按线路发展的时期, 直到下次碰到某个复杂度重新挑战你的思路/认识和技术水平为止.

创业者难就难在, 比如一些人事(内部的外部的), 也是不得不做的, 这个非常要命. 据说只有少数人能同时处理好两件以上的事, 比如莫扎特, 能同时做两个曲子都做的很好而不互相干扰.

另外, 麦田/谢文他们说什么, 我有时候还会八卦的关心, 但其实早就当成屁了. 尤其是麦田, 是全中国老不断发出声音的创业者里我最看不起的假高级人士. 自己的网站没人上, 就拿出一大堆的理论证明眼球经济飙流量不对头. 问题是我一朋友一个不算成功的互联网项目, 短短半年, 流量最高就到过8000; 麦田的东西, 不基于广泛的群众基础, 又有什么价值? 用户指认你这玩意有没有用, 没有借口. 比如, 你的项目比麦田踏实的多, 也有效的多.

他 们即使说的对的地方(比如眼球经济确实不对头), 也不见得是真理解, 胡说100句, 总有几句象真理. 尤其是你反感的Web2.0概念, 现在麦田又觉得他应该泼冷水了? 一天到晚总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议论, 他们这个小圈子, 就是互相吹捧起家的, 一群过家家的人而已.

这 个事情, 你只能用类似阶级分析的方式去理解. 他嘴上这么说, 其实他就是Web2.0, 尤其是那种肤浅的Web2.0的代表. 毛选上说, 谁是我们的朋友, 谁是我们的敌人, 这是革命的一个首要问题. 当然你不至于跟他掺乎, 他也没意图谋害其它广大创业者. 只是立场不同, 同样的话, 根本不是同样的味儿.

也许他的认识和言论对他这种人和他所处的地位/环境来说是好的, 但对咱们就未必. 认同他这种人的说法多过几次, 往往意味着要被带着走. 就像那个对, 对, 对, 对(其实理智还起作用的话就认为第四个对其实不对)的那个心理学范例. 必须自己问这些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然后给你的答案找到可靠的依据.

至于世界忽悠什么, Web几.0也好, 什么什么也好, 嗯, 跟咱们无关..., 等到你也该做表面文章的时候, 短暂的了解一下他们的废话, 基于对自己事情的了解, 漂亮话, 无论是正说还是反说, 肯定是随口就来的, 放心吧~~

比如你引用的麦田的那句话, 在我听来纯属给自己这一类人唱赞歌, 什么狗屁思路, 他这一路改弦易张, 完全说不上什么连续性的变化还少啦? 只是他的位置比较好, 提供了充足的实验的条件罢了. MySpace又有什么思路? 不过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瞎干着试试罢了.

是 的, MySpace也没什么技术可言, 但是这就是盲人骑瞎马, 夜半邻深池, 他运气好他过去了, 我们从这里要学习一点, 就是要有勇气, 要去干; 但是也不要盼望自己有这种运气. 另外MySpace背后的其它运作(我指的可不是什么到三流音乐人那里推销)貌似也有很多传闻, 那么他们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到底是不是盲人, 是你我都不知道的.

至于有技术上的竞争力, 而成功的样本, 恰恰是太多了, 多的数不过来(当然单纯强调技术而失败的也太多了), 只是这些人运气好的比例却不见得比所有样本大多少, 所以他们中成功到妇孺皆知地步的, 却不多.

这 个道理很简单, 10个有技术的, 一百个创业的, 运气是10%, 这样没技术的有9个, 而有技术的是1个, 所以大家就更多的忽略了因为技术成功, 却不是最成功的一群. 要看到, 10个有技术的, 可能5个成功了, 而什么都没有的(包括可以用查找替换换掉技术两字的任意一个优势), 可能只有9个有一般成功, 另外9个纯属中彩票获得了极大成功. 这样一看, 概率就全然不同了. 那么, 我们是想拼18%的成功概率, 10%的极成功概率, 还是拼50%的成功概率, 10%的极成功概率呢?

但 就像我说的, 概率并非是平均分布的, 中国的6个最大的互联网巨头, 在技术上绝对不在人后的至少占一半以上, 考虑到以技术起家的其实并不多, 就知道技术的附加值了. 可能有人会说, 他创业时那点技术算什么, 是的, 马化腾的程序一定很烂, 但是年代变了, 你现在的程序也可以很烂, 但必须是以7年以后的眼光看起来很烂.

这样说起来, 概率又变了, 很可能是50%的成功概率, 20%的极成功概率. 当然, 这些数字只是打个比方, 真实的概率要比这个小. 没有技术的, 还需要从其它领域寻找优势, 但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 显然还是在技术领域寻求一个小小的独特性(用来保证比如快速应对变化, 比如算法优势, 无论哪一种)更容易一些.

当然, 并不是说技术壁垒, 就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壁垒, 如Photoshop的核心算法优化. 而仅仅是尽量做到能加分的那个地步, 需要别人费点心思的地步, 在互联网上, 多3个月, 那就不是一回事了, 考虑到其它竞争者也是综合面临各种问题, 一个短版还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不过, 如果在技术以外有其它的竞争力, 我看是最好的了, 因为其它方向上的优势, 更隐性, 自然也就更容易甩开对手, 只是, 显而易见的, 比如应用上的思路本身, 猫腻却太不容易玩了...

posted on 2007-12-11 18:08  怪怪  阅读(395)  评论(9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