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优化的几点原则

[转载]MongoDB优化的几点原则

 

1.查询优化
确认你的查询是否充分利用到了索引,用explain命令查看一下查询执行的情况,添加必要的索引,避免扫表操作。

2.搞清你的热数据大小
可能你的数据集非常大,但是这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热数据集有多大,你经常访问的数据有多大(包括经常访问的数据和所有索引数据)。使用MongoDB,你最好保证你的热数据在你机器的内存大小之下,保证内存能容纳所有热数据。

3.选择正确的文件系统
MongoDB的数据文件是采用的预分配模式,并且在Replication里面,Master和Replica Sets的非Arbiter节点都是会预先创建足够的空文件用以存储操作日志。这些文件分配操作在一些文件系统上可能会非常慢,导致进程被Block。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空间分配快速的文件系统。这里的结论是尽量不要用ext3,用ext4或者xfs。

4.选择合适的硬盘
这里的选择包括了对磁盘RAID的选择,也包括了磁盘与SSD的对比选择。


5.尽量少用in的方式查询,尤其是在shard上,他会让你的查询去被一个shand上跑一次,
如果逼不得已要用的话再每个shard上建索引。
优化in的方式是把in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一查询。速度会提高40-50倍
6.合理设计sharding key
increamenting sharding key(增量sharding-key)适合于可划分范围的字段,比如integer、float、date类型的,查询时比较快
random sharding key(随机sharding-key)适用于写操作频繁的场景,而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个shard上进行会使得这个shard负载比其他高,不够均衡,故而希望能hash查询key,将写分布在多个shard上进行
考虑复合key作为sharding key, 总的原则是查询快,尽量减少跨shard查询,balance均衡次数少。
mongodb默认是单条记录16M,尤其在使用GFS的时候,一定要注意shrading-key的设计。
不合理的sharding-key会出现,多个文档,在一个chunks上,同时,因为GFS中存贮的往往是大文件,导致mongodb在做balance的时候无法通过sharding-key来把这多个文档分开到不同的shard上,
这时候mongodb会不断报错
[conn27669] Uncaught std::exception: St9bad_alloc, terminating。最后导致mongodb倒掉。
解决办法:加大chunks大小(治标),设计合理的sharding-key(治本)。
7.mongodb可以通过profile来监控数据,进行优化。
查看当前是否开启profile功能
用命令db.getProfilingLevel() 返回level等级,值为0|1|2,分别代表意思:0代表关闭,1代表记录慢命令,2代表全部
开启profile功能命令为
db.setProfilingLevel(level); #level等级,值同上
level为1的时候,慢命令默认值为100ms,更改为db.setProfilingLevel(level,slowms)如db.setProfilingLevel(1,50)这样就更改为50毫秒
通过db.system.profile.find() 查看当前的监控日志。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wqqcs/article/details/15505103

分类: MongoDB

标签: NoSQL

posted @ 2019-06-26 22:47  grj001  阅读(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