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57

你好,我是郭东白,很快就到我们这个课程的结尾了。

写专栏是个非常治愈的过程。我日常喜欢收集自己的想法,有点儿像儿时收集的小石子,感觉每颗都是那么地迷人,似乎有小精灵住在里面似的。不过后来再看,其实也很稀松平常,可能是小精灵搬家了吧。

不过在写专栏的过程中,那些珍藏很久的想法又被重新唤醒,一个个细节和记忆被重新召回,好像小精灵又再次回到了那颗被拭去尘土的小石子里面,再次给它注入了迷人的光芒。我又回到了最初发现和积攒这些小石子的兴奋时刻!

然后还有更让我兴奋的,就是你在评论区写下的每一条留言。

当你看到我这些想法的时候,似乎也看到了住在小石子里的精灵,眼里同样充满了光,心里同样充满了欢乐!就这样,你的留言成了我写作与输出的动力,同时也为整个专栏注入了新的能量。

是的,如果没有你的阅读、评论和鼓励,这个专栏可能只有现在70%的内容和一半的精彩。所以我要特别感谢你的陪伴!

除此之外,我还想和你聊点儿跟架构相关,但又不局限于具体架构细节的话题。

架构之外的学习

评论区经常有同学问我是怎么获取知识的,其实我觉得你学到这里,应该能体会到我平时是怎么学习的。

是的,我是从日常接触到的各类学科中获取知识的。我喜欢历史,会从历史中思考我们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预测未来又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我也喜欢哲学,希望从哲学家的思维中学习一些能够普适地应用在日常架构活动中的规律。我还喜欢经济学,希望从中发现能够解释我们日常决策的规律。甚至在课程最后介绍的探险家的传记,也是我获取知识和灵感的重要来源。

我最喜欢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的作品,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读过很多遍。这本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几乎完美解释了进化论,还在于达尔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整个思考过程。

读这本书时,我会感觉在和达尔文交朋友,在交流中学习他的思考方式。我看到的不止是语言的美、逻辑的美和理论的美,还有达尔文思考过程的美。这是在和大师的心灵对话。

这样的书籍其实有很多,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也是深度思考的典范。不过这些经典书籍的中文翻译实在糟糕,本来很容易理解的句子,翻译过来就很难懂了。据我了解,这些经典的著作最初都是从日语版翻译过来的,或者是受了日语译作的影响。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让日本人率先翻译了很多西方的经典著作。

所以学习先哲们的思考过程,我建议最好阅读原版或者英语译本,特别是当代最新版本的译作。因为当代的译作在内容正确的基础上,更强调表达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内心感受,就像尼采和康德等人的著作,当代的翻译风格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同感。

怎么解释翻译的风格呢?打个比方,英文单词“dude”是年轻人对另一个比较熟悉的小伙子的称呼。但如果百度一下,翻译过来就是“男人”,完全丢失了这个词的真实内涵。我认为稍好一点儿的翻译是“哥们”,而真正传神的翻译则是“猪”,因此当代译作在表达原作者的思考和情绪上做得非常好。

我是个普通人,思考水平远远不及这些大师们的万分之一。但是我也尽量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课程中完整地表达出来,甚至把思考过程中的情绪也表达出来,从而给你一个分析我的思考的机会。这就是我理解的“授之以渔”的方法。

期望你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使用深度寻源的方法,不是简单地听个案例、听个故事,而是剖析我的思考过程。甚至在真正领会我想传达的内容之后,形成你自己的结论。

可惜我被很多事情羁绊,也没有大师们的决心和能力,没办法把这门课程打磨得更流畅一些之后再拿出来分享。希望你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能有所收获,而不是消耗掉你的学习兴趣和期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很满意了。

从有招到无招

这门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授你以渔,也就是架构师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心法,心法不是招数,只有通过具体的招数和实战才能领会心法的精妙之处。如果理解了课程里介绍的思考方式之后,我希望你能从今天开始就用起来!

我不太相信课程里介绍的这些法则,在十年、二十年后还有很大的用处。但是我坚信,如果那时候还有架构师这个职能的话,那么他肯定离不开价值思维、实证思维、去中心化思维和成长思维这几种思维模式。

但是,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思考方式。与此同时,也才能忘记我在课里介绍的具体法则、模型和行动建议。而是以模块四的思考方式,在你的场景和环境中发现更高明的法则、模型和行动建议。甚至某一天,你也会总结出一套更有效的思维模式分享给大家。

那时候,你就是真正的以无招胜有招了。你可能也会意识到,学习的目标并不是打鱼的心法,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你的架构能力去改变世界,并且从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才是你作为一个架构师的不老之泉。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为恐龙装上翅膀

其实我们讲架构思维和架构法则,最终还是要帮助你这个架构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企业带来生存优势。

从一个企业的软件架构来说,架构师就是造物主,通过架构规划改变企业的软件基因。比如微服务框架、Kubernetes、Flink、低代码平台,这些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技术,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早采用这些技术的公司都获取了巨大的生存优势。

打个比方,就像是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造物主为恐龙装上翅膀一样,一个物种就此延续了下来。

而作为一个企业技术基因的缔造者,我期望你能时时刻刻坚信成长思维,敢于冒险。在这门课程的结束之时,给自己立一个Flag:要有持续的勇气去改变一家公司。

对于这份勇气,我还写了一段寄语,你我共勉:The thing about an architect is that your thinking can eventually materialize into a technological force that can fundamentally change our world. In an era that is driven by computing, this force is formidable. I wish you utilize this force with the sole purpose of benefiting others. For that, I wish you all the success!

之所以用英文来描述,是因为我觉得它最能表达我想传递给你的那种情绪和力量。我也尝试用中文翻译了一下,也希望你也能尝试翻译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版本。

我的译文是:架构师的真正作用就在于,你的思考将转化为一种技术力量,最终彻底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在一个计算驱动的时代,这种力量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希望我们都能利用好这种力量,只为让世界更美好!

总之,期望你能够看清楚新的技术趋势,推动企业的技术变革,在小行星撞击之前为你的公司装上翅膀!

我的下一步

接下来,我会把课程内容整理编写成书,所以非常希望能继续看到你的留言,讲讲你想在书里看到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课程的结束并非终点,等书出版了,说不准我会再开一门新的专栏。咱们暂时别过,到时再见!

另外,我准备了一份毕业问卷,希望你能花一两分钟填写一下,非常期待听到你对这门课的反馈和建议。就到这里吧,再会!

posted @ 2022-12-29 16:14  易先讯  阅读(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