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56

你好, 我是郭东白。很快到了我们这个模块的结尾了,我来帮你总结一下。

我们这个模块讲的是一个架构师该如何提升思考力。先是花两节课讲了贯穿架构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思维定式,分别是价值思维、实证思维、去中心化思维和成长思维。然后又花两节课讲了架构师在一个具体的架构活动中应该采取的思维方式,分别是全方位思维、批判思维、实用主义思维和分析思维。

这些思维方式推导的起点,就是最大化架构师的价值创造。其中隐含的假设是:在某些场景下,采取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化自己的价值创造。

在此之后,我们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思考力,以及如何跟深度思考的人建立长期的友谊和信任关系。最后,我们借由南极探险和中台两个复杂的案例,提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你可能觉得这两个案例还不够,还不能彻底理解这个模块的内容,那么该从哪里寻找更多的案例呢?

去哪里寻找更多的案例?

其实我们整个课程就是架构师思维模式的案例集。从模块一的法则一开始,我们一直都在使用这些思维方式。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我写的模块四,换做你来写,那么在多读几遍模块1-3之后,你可能会写出更精彩的模块四来。

这个模块,也是我们整个课程的终极目标。从模块一到模块三,我传授给你的架构法则并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一些元技能(Meta-Experience)。而到了模块四,我们传授的就是如何总结和形成自己元技能的“心法”了。

所以如果你想在最大程度上从课程里收获知识,我建议你带着这些思维定势,重新从模块一的导读开始学习,尤其是那些你没有理解的内容,看看现在是否能够理解得更深刻。

不过我们这个模块里提到的心法始终是抽象的,还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逐渐领会、内化,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心法。

通过批判思维进一步提升

课程中的所有内容都遵循着一个结构,就是通过详细的推导过程引出最终结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你学习思维模式,理解如何利用思维方式推导出自己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这些详细的推导过程也给了你一个批判的视角,可以通过批判思维来审视、优化、更正,甚至推翻我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你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疑惑。你可能会发现我的假设不合理、案例不适用、逻辑不够严密,或者结论的表述不够准确。

只要有没能真正说服你的地方,都说明我在论据、表达、逻辑和结论的陈述上是有瑕疵的。请你一定要指出来,这样在帮助你提升的同时,也帮助我和其他同学提升。一如既往地,我会持续跟进大家的留言,及时回复。

有不少同学在刚学习这门课时,会疑惑为啥讲了这么多思考过程,为啥不直接讲结论。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我在整个课程中都尽量遵循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试图从日常架构活动中抽象出架构师和架构活动的模型,然后总结规律,最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展示这些规律的使用方法和潜在价值。

实证主义是科学方法,所以我也非常接受你的批判。你至少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寻找这门课程的不足之处:

  1. 找反例:通过你自身的观察和经验,也就是终极的实证过程,找到反例,从而发现课程里提到的与事实不符的模型或规律。
  2. 找逻辑缺陷:对于任何一个结论,都要采用批判思维的方式来发现缺陷。
  3. 找冲突:寻找课程中的法则或是论断之间互相矛盾的地方,指出其中逻辑不自洽的地方。

诚实地讲,整个专栏有非常严格的交稿时间,课程内容都是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很惭愧,我也尚未100%完成上述这三个思考过程。如果课程里没有逻辑的疏漏,那真的是出鬼了。想想看,假如我写的不是文稿而是代码的话,那么一个1.0版本的发布,哪怕按照千行Bug率3%计算,课程中也应该有数百个疏漏才对。

我相信如果你带着批判思维再回顾这门课,肯定能发现不少缺陷。如果找到了,请在留言区大胆表达。如果你的发现不太容易表述,也可以通过编辑/极客时间联系到我,我们可以深度讨论。

从传播开始实践

从目前评论区和社群中的反馈来看,有些同学已经在工作中采用课程里介绍的各种法则和思维模式了。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如果条件具备,建议你先在团队里分享和应用,让大家在同一个理念之下思考,然后再执行。

思维模式其实是一个人内心相信的理念。如果同事与你持有相同的理念,那么这些方法实践起来就会很容易。反之,实践的过程就会很吃力,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在分享和传播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加深你对这些思维模式的理解。思维模式其实非常深奥,比如实证思维,从提出到现在,几代哲学家都在不停地修正,所以我的见解和尝试仅仅算是浅尝辄止。

在这节课,我们没有特定的思考题。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始实践了,非常希望能够把你实践的过程在留言区分享出来。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实践,那我建议你在这里立一个Flag,哪怕回复一个“M”也好,提醒自己开始真正的思维跃迁!

posted @ 2022-12-29 16:14  易先讯  阅读(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