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44

你好,我是郭东白。

这是架构师职业规划模块的最后一节课。现在我们对架构师的不同成长阶段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架构师成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已经了然于胸。不过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做职业选择。

说到职业选择,其中最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该怎么选择公司。比如:

  1. 朋友创业开公司了,让我去做技术合伙人。我去还是不去?
  2. 我在一个小厂工作,前不久上司跳槽到了一个大厂,想拉我过去。我去还是不去?
  3. 元宇宙听起来挺火的。不过我看做元宇宙的公司都很小,感觉风险很大。我应该放弃相对稳定的工作,去尝试元宇宙吗?

上节课我们提到了“机会密度”这个概念,并简单区别了小厂和大厂对架构师成长的不同价值。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条线索,来深度讨论一下职业选择这个话题。相信学完这节课,你对刚才描述的问题就能有明确的答案了。

企业的成长周期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其中“木”,不是你的一两个朋友,而指的是你的生活环境。所以讲择业,我们需要先来研究技术型企业的成长周期,然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机会。如下图所示,展示了企业的生命周期:

图中的横轴表示企业经营的时间,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寿命;竖轴则表示企业的市场份额。不过也有的企业生命周期图中,会用竖轴来表示销售额。在我看来,如果是大企业,用市场份额更合理一些;如果是小企业,可以用销售额。

具体来说,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创新期。也就是企业的初创期,企业市场份额非常小,固定和可变成本都比较高。很多企业都活不过这个阶段。

其次是成长期。极少数幸存企业可以进入高速成长期,这时企业的可变成本逐渐降低,销量开始增长,且开始有部分净利。一个企业往往是在高速成长期上市,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企业可以凭借高速增长的曲线来获得非常好的估值。

然后是变现期。当企业上市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成熟期,市场份额基本稳定。而资本市场开始向企业要利润,用来保障估值,继续增长。迫于压力,这时企业会开始通过提效和降本来扩大利润。

最后是衰老期。企业最终会步入衰老期,依靠缩减成本来继续抽取利润,但是销量和市场份额势必开始逐渐下滑。

请仔细看图中的曲线,很像一个躺倒的S,所以这条曲线又叫S-Curve(S曲线)。说句题外话,这是一条非常有意思的曲线,被几个科学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发现了好几遍。最早是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Gabriel Tarde在研究创新的传播过程时发现的。我们在模块一法则四里提到过,他的竖轴标注的是创新的渗透率。

这条S曲线其实代表了一个技术型企业的成长过程。我认为技术型企业的成长规律其实是受创新传播的基本规律所约束,这就和Gabriel的S曲线不谋而合。那么现在让我们用创新传播的理论重新解释一下企业的生命周期:

  • 阶段一是技术创新期,是企业发现和打磨一个核心技术的过程;
  • 阶段二是技术成长期,是企业利用技术优势高速扩张的时期,同时也是这个技术被社会所关注、学习和改进的时期。
  • 阶段三是变现期,是技术已经逐渐被社会大量复制,且基于原有技术再次创新的过程,优势企业在这个阶段将开始最大程度地榨取技术红利;
  • 阶段四是衰老期,这些技术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成为被新技术颠覆的对象。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能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但更多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都不一定能走完一个生命周期,更别说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了。如下图所示,描述了在不同生命周期状态下相应的高科技企业数量。

也就是说,如果按生命周期统计分布的话,参与同一个高科技竞赛的企业数量,与一条钟形曲线是非常接近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当一个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被发现后,会有大量企业涌入,整个行业进入创新期。然后行业进入成长期,但是参赛者会被大量洗牌,仅有几个企业能活到变现期。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几个大战,像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共享单车、社区团购,都符合这个规律。拉长时间看,国内外的家用电器行业、PC、手机、智能手机、互联网门户、搜索、电商、物流,也完全符合这个趋势。

你可能注意到了,在上面两条曲线中,我都没有在横轴上标注时间。以我的眼光看,随着技术革命,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平均寿命会变得越来越短。我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据,只是隐约觉得每隔二十多年,就会出现新一代技术的原住民。也就是说,每个大的变革洗牌周期应该是二十多年的样子。

讲了这么多企业发展的规律,那么跟你的职业选择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是我们上节课提到的机会密度。

从企业成长周期来思考职业选择

让我们重新温习一下上节课提到的机会密度的定义:在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内部所蕴藏的职业发展机会平均到每个员工有多少。想要最大化架构师的职业成长,那么要做的就是寻找架构机会密度最大的行业或者企业。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随着企业的发展,其内部的机会密度会如何变化。请看下图,展示了一个企业内部的机会密度:

红色实线代表一个企业的员工数。一般来说,企业在变现期的顶峰时,员工人数往往最多,之后就会逐渐减少。蓝色虚线则代表企业内部的人才成长机会。在企业的初创期和高速发展期,充满了机会。而这些机会,在成长期的顶峰达到峰值,在变现期之前开始下滑。到了衰老期,机会将变成负数。

为什么是负数呢?有些岗位在企业衰老期必须被合并或裁减,但是裁员的动作往往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但没有任何空缺机会,甚至现有的机会还不够内部人员分配。所以从机会的数量来看,企业还欠着债,自然就是负数了。

紫色实线表示机会密度,它等于机会数量除以员工数量。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人数少,所以机会密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机会密度的峰值出现在成长期的峰值之前,在这之后就会急速下滑。

那么你可能要问我了,大家都不傻,为什么在机会密度下滑的情况下,还有很多人涌入企业呢?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就是现金收入,这是大多数人择业时的标准。一个进入变现期的企业,有稳定且高于行业平均的现金收入。也就是说,很多人为了稳定的现金流,宁肯牺牲成长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从竞争角度来看,变现最初总是出现在规模效应最大的场景上。之后规模效应逐渐衰减,需要更多的人才来获取同样的收入增长,净利润因此开始下滑。但是一个处在变现期的企业,一般会最大化利润,而不是利润率。这样才能避免让对手侵入,所以招聘反倒更多。

第三个原因与供给变化有关。从成长期开始,直到进入变现期,大多数企业会倒闭或者被兼并,没办法活到变现期,也就是上张图显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为了避险,会选择现金流稳定的工作。而企业呢,就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招聘到大量熟练工,以期增长或者维持高水平的市场渗透份额。

有了对企业成长周期的规律和认知,现在我们可以做职业决策了吗?

还要等一等,我们还要看看行业整体的情况。

从行业成长周期来思考职业选择

为什么还要看行业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换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并非为一家公司工作,而是为一个行业工作,所以选择职业时自然要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机会密度。

有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这句话,至少前半句,现在依然适用。我们来看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假设你碰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告诉你“我是做房地产的”,或者“我是做互联网的”。光凭直觉,你也能判断出这个人很有钱。假设他告诉你“我是练钢厂的”,或者“我是做玩具的”。你估计会下意识地想同情他。

为什么呢?房地产和互联网这两个行业,在过去二十年一直处于高增长期,直到现在,也依然处在变现期。而炼钢和玩具这两个行业,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走入衰老期了。

也就是说,上面那张机会密度图,也适用于整个行业。如果行业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机会密度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机会密度的峰值出现成长期的峰值之前,之后就会急速下滑。从这个规律来看,选择行业要比选择企业更重要!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早期,很多公司都倒闭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企业涌了进来。看看那些在20年前就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他们的成长速度要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原因就是行业自身在高速发展。

但是你可能会问我,怎么明确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呢?不是有很多变革式的技术最后都悄无声息了吗?我觉得比较好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行业发展初期玩家的数量和资金投入的力度。

一个重大的行业趋势,当它度过了创新期之后,比如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AI,在一个国家的投入力度应该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百分比。这种趋势其实非常明显,很难被忽略。

不过一旦回归现实,选择根本没有那么简单。我相信你应该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我是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现在在一家国企卷烟厂,前年毕业的。那时候,我跟好友一起创业,去做校园团购。当然,后来失败了。去年听说他又改做元宇宙了,还融到了天使轮。不过他在一线城市里根本租不起房子,几个同学一起挤宿舍、吃泡面。

元宇宙干了几个月了,也没有什么收入。剩下的钱也只够烧三个月的,现在在到处找融资。他女朋友去年已经回老家考公务员了,估计早晚要吹。我大学时学的计算机图形学,成绩还是全班第一呢。他叫过我几次,我想想还是算了。我叔是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卷烟厂的科长。你别小看我们厂,现在没有985硕士还进不来呢。我已经干了快两年了,刚买了房,应该很快就转管理了。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你会放弃稳定的现金收入、房子和女友,去冒险追逐一个未来的、不确定的机会吗?

现金和未来的机会,哪一个更重要?

其实经过我们这么多节课的讨论,你应该意识到,一个出类拔萃的软件架构师需要诸多技能,比如他的情商和智商肯定不能低。这样的人才,在哪个行业都应该比较成功。哪怕是在卷烟厂,也不可能总是当个车间工人,最终也会出人头地的。

关键是,你内心向往什么?

如果一边是稳定收入和没有压力的三线城市生活,一边是泡面、熬夜、融资和长期内卷。即使后者能给你源源不断的架构决策机会,但也要问问内心,真的有幸福感吗?

所以职业选择这个判断,只有你能做!

但是,假设你的目标是做架构师,就应该去找处在初创期或者成长期的行业,然后加入其中一家业务正在高速增长的公司。优先考虑个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薪酬。

在刚才的故事里,我只是用卷烟厂来比喻一个已经到了变现期末尾的大厂。如果你要将架构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那么到卷烟厂里当工人,肯定是不靠谱的选择。在我看来,到一个夕阳互联网行业里去做架构师,跟到烟厂里当工人没啥差别。

那么你可能要问我了。去初创期的行业也就罢了,为啥我一定要找高风险的机会呢?难道不靠泡面生活的架构师,就不是好架构师吗?

高决策风险其实是一个架构师成长的必需。我特别建议你在网上搜一下乔布斯给一些咨询师(Consultant)的讲话,内容大致如下:

“Without owning something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 where one has to see one’s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all action stages and accumulate scar tissues for the mistakes, …, one learns a fraction of what one can. You came in for the recommendation, not owning the result, not owning the implementation, I think it is, …, a fraction of opportunity of learning to do better.… It is only two dimensional.… You never get three dimensional.”

这段话可以总结成:“如果你没有从头到尾真正做过一件事,为这件事受伤,从失败中学习,那你的认知就是纸面上的,是二维的,永远到不了三维。”

在我看来,如果你是一个架构师,但却不把自己放置在风险之下,也从来不为自己的决策承担风险,其实就相当于根本就没做过决策。那只是关于决策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而已。

在职业选择上,尤其在你年轻时,我认为选择高风险高增长的行业是有必要的。除了能获取高质量的决策和成长机会外,还能获取其他额外的好处。因为一个高风险企业会逆向选择企业环境和文化:

  1. 企业里有很多愿意去冒险的同事;
  2. 新企业也会吸引愿意冒险的客户;
  3. 这种敢于冒险的新企业,必然有敢于试错的企业文化,而这一点,在大厂里可以说是极度稀缺的。

我们已经提到过,鼓励试错的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架构师的成长。而敢于冒险的同事,尤其是有成功经验的同事,也会帮助你提高高风险决策的质量。而敢于冒险的客户,对于未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容忍度很高,所以你需要学会如何找到并服务好这样的种子用户。

反过来,在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以稳定收入为第一决策优先级的人,他们最终面临的命运必然是被社会淘汰。我想,你应该不会反对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这个事实吧?

你可能还不甘心,除了这些选择,难道就没有其他路径了吗?我难道就不能投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吗?

还有其他的成长路径吗?

如果你问我:“那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创业成功了,刚刚融了3亿美元的C轮,邀请我去做总架构师,薪酬比现在好多了,机会也大多了。你说我该不该接这个Offer呢?”

我的回答是:“你醒醒!”

如果你兄弟的事业很成功,那么投靠他的人有的是。如果他的事业不成功,那么你就是在赌命。真要赌命,如果是我,要先看行业,再看企业,最后才看关系。不是说信任关系不重要,只是对于架构师的职业成长来说,关系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如果说你们俩都看对了行业,也认为大企业做这件事情有比较多的约束,甚至会革自己的命。那么你们俩一起创业,倒是另一码事了。不过在这个逻辑中,也还是先行业、再企业、最后关系的顺序。

你可以回头看一下我们这节课开头的几个问题,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无论是朋友还是上司的邀请,其实都不是关键,更关键的是企业和行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

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低风险、高回报的成长型行业或企业。如果这种行业真的存在,只能说这个世界上数以万计的投资人和连续创业者都瞎了眼了。所以你还相信吗?

所以古人云:富贵险中求。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啊!

小结

职业选择对于你的架构师成长来说非常关键。这节课我讲了行业和企业的生命周期,并分析了高科技行业和企业都会经历的创新期、成长期、变现期和衰老期。而且,我认为它们的成长规律都符合创新传播的S曲线。

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每个行业或者企业的机会密度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想最大化你的架构师职业发展,要做的就是寻找架构机会密度最大的行业或者企业。

我认为选择行业要比选择企业更重要!当整个行业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机会密度会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那么你最好的职业决策,就是在这样的行业里寻找一个高速增长的成长型企业。

当然,这个选择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我认为这也是架构师成长所必须做的,因为架构师这个职业,就是要靠高风险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如果从不为自己的决策担风险,就无法从PPT上二维的思想实验,突破到充满复杂性、挑战性、竞争压力的三维现实世界中,获取最终的商业成功。

思考题

三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中一个作答

  1. 请思考一下,你现在所处的企业和行业是在初创期或者成长期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2. 如果你当下处在一个已经步入衰老期的企业,但现在整个经济环境又不景气。你选择在现公司留守,还是去看看外面的机会呢?你是怎么思考的呢?
  3. 现在的企业环境给了你足够多高风险的决策机会吗?你会因为想要更多的职业成长机会而考虑换公司吗?为什么?

欢迎把你的想法分享在留言区,相信经过你的深度思考与输出,学习效果会更好。我们下节课再见!

posted @ 2022-12-29 16:07  易先讯  阅读(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