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18]基于Self-Attentive的成分句法分析

原文链接: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a Self-Attentive Encoder

论文地址: Constituency Parsing with a Self-Attentive Encoder

代码地址: github

今天要介绍的这篇论文是成分句法分析领域目前的state-of-the-art,结果最高的几篇paper可以参见ruder在github整理的列表:github
下面就是成分句法分析目前排名:

v2-1acd564ed914c6f2b9485093f908261c_b.jpg

摘要

本篇论文将之前A Minimal Span-Based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这篇论文中模型的编码器部分由LSTM替换为了Self-Attentive,来捕捉句子单词内容(content)与位置(position)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可以达到93.55%的F1值,如果再加上预训练的词向量ELMo,那么F1值可以提升到95.13%。这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个模型了。

Attention的主要想法借鉴了谷歌的神作: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网上也有很多讲解了,我挑选了一篇讲解比较好的,大家可以先看看: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基本模型

这部分详见我之前写的一篇笔记:A Minimal Span-Based Neural Constituency Parser,解码器部分和之前模型基本一致。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编码器的构造,也就是如何求出每个span的向量表示,从而得到span的得分 s(i,j,l) ,然后应用解码器进行解码,生成成分句法分析树。

词向量表示

t 个单词的词向量由三个部分组成:

  • word embdding: w_t ,这部分可以用随机初始化的向量,也可以用CharLSTM,也可以用预训练的词向量。
  • tag embdding: m_t
  • 位置向量: p_t

最终词向量为三部分的加和:
z_t = w_t + m_t + p_t

Self-Attentive

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v2-4bdbf3dd355d71dd64379209a5c1fe71_b.jpg

这一部分是不同位置单词互相联系的唯一方式,采用谷歌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的Self-Attentive模型。

模型一共由8个SingleHead组成,每个SingleHead结构如下图:

v2-6023d92a21eb9504f2510e6f366b29b2_b.jpg

计算方式如下:
{\rm{SingleHead}}(X) = \left[ { {\rm{Softmax}}\left( {\frac{ {Q{K^{\rm{T}}}}}{ {\sqrt { {d_k}} }}} \right)V} \right]{W_o}
其中 Q = X{W_Q};K = X{W_K};V = X{W_V} ,而 W_O 用来将输出映射到与输入相同的维度。

详细分析一下计算过程,首先输入矩阵 X = [{z_1},{z_2}, \ldots ,{z_T}] 是由一个句子中所有词向量组成的矩阵,拼接在一起是为了并行,加快计算速度, X \in {\mathbb{R}^{T \times {d_{ {model}}}}}

然后将 X 映射为三个矩阵,query矩阵 Q ,key矩阵 K ,value矩阵 V ,其中 Q,K \in {\mathbb{R}^{ {d_{ {model}}} \times {d_k}}}

我们想要计算单词 i 和单词 j 之间的Attention大小,可以用两者query向量和key向量元素乘得到:
p(i \to j) \propto \exp \left( {\frac{ { {q_i} \cdot {k_j}}}{ {\sqrt { {d_k}} }}} \right)
所有单词的value向量乘以单词 i 对它的Attention值,加权求和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单词 i 最后的向量表示:
\[{\bar v_i} = \sum\nolimits_j {p(i \to j){v_j}} \]
最后乘以 W_O 映射到与输入 X 相同的维度。

整个过程如果写成矩阵形式就是最开始的那个矩阵式子。注意到式子中 Q{K^{\rm{T}}} \in {\mathbb{R}^{ {\rm{T \times T}}}} ,矩阵中的每个元素恰好就是Attention值 p(i \to j)\sqrt { {d_k}} 是归一化因子。

最后将8个SingleHead的结果求和得到MultiHead结果,注意这8个SingleHead参数不共享:
{\rm{MultiHead(}}X) = \sum\limits_{i = 1}^8 { {\rm{SingleHea}}{ {\rm{d}}^{(i)}}(X)}

注意到Attention模型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无论单词的顺序是怎么样的,都不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在输入中要添加位置向量 p_t ,否则之后会有实验表明,不加的话效果大大下降。

图一中还有一个前馈神经网络的部分,使用的是一个双层前馈神经网络:
{\rm{FeedForward}}(x) = {W_2}{\rm{relu}}({W_1}x + {b_1}) + {b_2}

Span得分

最终的span得分计算方式如下:
s(i,j, \cdot ) = {M_2}{\rm{relu}}({\rm{LayerNorm}}({M_1}v + {c_1})) + {c_2}
其中 v 就是短语的向量表示,由之前的每个单词的向量输出得到:
v = [{ {\vec y}_j} - { {\vec y}_i},{ {\mathord{\buildrel{\lower3pt\hbox{$\scriptscriptstyle\leftarrow$}} \over y} }_{j + 1}} - { {\mathord{\buildrel{\lower3pt\hbox{$\scriptscriptstyle\leftarrow$}} \over y} }_{i + 1}}]
在之前的LSTM模型中前向后向表示很容易得到,在这里只能通过将输出向量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前向表示,一半作为后向表示,实际实现中,偶数维度作为前向表示,奇数维度作为后向表示。

Content vs Position Attention

之前的模型中,我们采用元素加将三个输入向量求和作为输入,期待模型自己训练出它们之间的权重,将它们很好地分开,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下面论文做了许多实验来探讨content和position的重要性。

首先修改模型输入,令 Q=PW_Q,K=PW_K ,也就是丢弃了content信息,但是最后结果只下降了0.27个百分点,说明了content信息对模型影响不是很大。

然后为了验证是不是元素加导致content和position信息混合在一起模型无法分开,实验将输入向量显示分开,输入改为
z_t=[w_t+m_t;p_t]
但是实验结果只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说明不是这个因素导致的。事实上元素加和拼接操作在高维度上面是相似的,特别是之后立即乘上了一个矩阵,这就会混合里面的信息。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content和position向量分开计算attention,最后求和。这样attention矩阵就可以表示为:
QK^{\rm{T}} = {Q_c}K_c^{\rm{T}} + {Q_p}K_p^{\rm{T}}
这时的权重矩阵 W 就可以写为

通过将content和position信息分开,模型的效果从92.67%提升到了93.15%,模型示意图如下:

v2-f8b11b685d7be35e24c8ab43d31936a6_b.jpg

最后的实验在测试阶段的8层模型中,每一层手动选择采不采用content或者position attention,实验结果如下:

v2-7bf19185561006cc50775a4c60db656b_b.jpg

可以发现,不用position信息的话结果大大下降,接近传统的CKY算法,这也说明了普通的CKY算法是无法捕捉到全局的信息的。还有就是content信息主要作用在最后几层,这也说明了前面几层有点类似于扩张卷积网络。

窗口Attention

这一部分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谷歌的论文中也有提到,主要思想就是限制attention的范围,每个单词只与周围窗口大小内的单词进行计算。在本文中还提出一个relaxed变体,就是除了窗口大小范围外,再加入首尾各两个单词进行attention操作。

如果只在测试阶段进行窗口attention的话,实验结果如下:

v2-030ec3194a47d0fa43cf0c18117e5e28_b.jpg

可以看出,首尾的4个单词对模型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加上的话,即使窗口很小,效果下降也不会很多。

然后如果训练和测试阶段都采用窗口attention,结果如下:

v2-e3d9bb51e5d6c348aaa03e2f1b64b824_b.jpg

这时结果下降反而不是很明显了,其实模型的8层就类似于卷积操作,假设窗口大小为10,那么经过8层计算之后,窗口其实可以覆盖到长度为80的句子,这已经足够了,所以性能没有下降太多不足为奇。

Subword Features

可以尝试加入CharLSTM来代替随机初始化的tag embdding,并且可以直接删除随机初始化的word embdding,只保留tag embdding和位置向量,效果反而能有提升。

受到其他工作的启发,还可以将每个单词的前后各8个字符向量拼接起来作为输入,但是实验结果不如CharLSTM。

上面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v2-1e119b1e8c658271567213a48cef74a9_b.jpg

可以看出,采用CharLSTM输出作为tag embdding,并且不采用word embdding的效果最好。

外部词向量

如果采用另一项关于词向量的工作成果ELMo,将其预训练的结果作为word embdding,实验结果可以更高。因为该词向量已经很好的学习到了全局的信息,所以模型可以减少到4层,效果比8层更好,结果如下:

v2-0a3f3ad1f27ccaa5b91fd05df427ac2e_b.jpg

F1值大大提高,达到了惊人的95.21%。

实验结果

在PTB数据集上,无论是单模型还是多模型或者加入外部词向量,本文的模型结果都是近来最好的,单模型93.55%,多模型95.13%,对比结果如下:

v2-bcc15ddf72d26b903ea7aa05778c3a5f_b.jpg

本文开头已经提到了最高的几个排名,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的方法学习学习。

总结

之前的工作大多数围绕解码器的算法优化,但是本文对编码器进行了改进,使其能更好的捕捉全局信息。

同时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改进:

  • subword的信息(CharLSTM)和预训练的词向量非常重要。
  • 将content和position信息分开可以提升实验结果。

同时在阅读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谷歌的attention模型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例如模型本身无法捕捉位置信息,需要加入position embdding来表示位置信息,但这只是临时应付措施,今后工作可以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

posted on 2020-01-17 01:03  godweiyang  阅读(1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