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垃圾回收?看这一篇就够了!

深入理解JVM垃圾回收机制

1、垃圾回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总览

  • 1、如何判定对象为垃圾对象
    • 引用计数法
    • 可达性分析法
  • 2、如何回收
    • 回收策略
      • 标记-清除算法
      • 复制算法
      • 标记-整理算法
      • 分带收集算法
    • 垃圾回收器
      • serial
      • parnew
      • Cms
      • G1
  • 3、何时回收

下面就是如何判定对象为垃圾对象


2、引用计数法

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当有地方引用这个对象的时候,引用技术器得值就+1,当引用失效的时候,计数器得值就-1
算法缺点:当某个引用被收集时,下个引用并不会清0,因此不被回收造成内存泄露。

下面我们运行实例代码来看,JVM在循环引用时,是否能被收集(如果回收了就说明垃圾回收器用的不是引用计数法)。

如果想打印日志信息,请填入如下参数。

-verbose:gc -XX:+PrintGCDetails 

其中我们需要将每个对象的所占内存扩大,因此我们声明一个大点的空间。

测试实验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A {
	private Object instance;
	public A() {
		byte[] m = new byte[20*1024*102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1 = new A();
		A a2 = new A();
		a1.instance=a2;
		a2.instance=a1;
		
		a1=null;
		a2=null;
		System.gc();
        //parallel 默认采用的垃圾回收器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GC (System.gc()) [PSYoungGen: 22446K->648K(37888K)] 42926K->21136K(123904K), 0.0011193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Full GC (System.gc()) [PSYoungGen: 648K->0K(37888K)] [ParOldGen: 20488K->519K(86016K)] 21136K->519K(123904K), [Metaspace: 2632K->2632K(1056768K)], 0.0074751 secs] [Times: user=0.02 sys=0.00, real=0.01 secs]
Heap
PSYoungGen total 37888K, used 328K [0x00000000d6000000, 0x00000000d8a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eden space 32768K, 1% used [0x00000000d6000000,0x00000000d6052030,0x00000000d8000000)
from space 5120K, 0% used [0x00000000d8000000,0x00000000d8000000,0x00000000d8500000)
to space 5120K, 0% used [0x00000000d8500000,0x00000000d8500000,0x00000000d8a00000)
ParOldGen total 86016K, used 519K [0x0000000082000000, 0x0000000087400000, 0x00000000d6000000)
object space 86016K, 0% used [0x0000000082000000,0x0000000082081fd8,0x0000000087400000)
Metaspace used 2638K, capacity 4486K, committed 4864K, reserved 1056768K
class space used 281K, capacity 386K, committed 512K, reserved 1048576K

这里我们会看到 22446K->648J这里,我们的对象被回收了,这就说明我们JVM采用的垃圾回收算法并不是引用计数法。


3、可达性分析法

算法如名,可达性分析法就是从GCroot结点开始,看能否找到对象。

GCroot结点开始向下搜索,路径称为引用链,当对象没有任何一条引用链链接的时候,就认为这个对象是垃圾,并进行回收。

那么什么是GCroot呢(虚拟机在哪查找GCroot)。

  • 虚拟机栈(局部变量表)
  • 方法区的类属性所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所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

目前主流JVM采用的垃圾判定算法就是可达性分析法。


至此垃圾判定算法结束

垃圾回收算法开始


4、标记-清除算法

存在的问题:

  • 效率问题。
  • 内存小块过多。
    如图所示:黄色的就是被标记清除的。清除后会发现有很多多余的小块。


5、复制算法

下面是java内存常规划分

  • (线程共有)堆内存 方法区
  • (栈内存 本地方法栈) 程序计数器

下面是堆内存的划分

  • 新生代
    • Eden 伊甸园
    • Survivor 存活区
    • Tenured Gen 养老区
  • 老年代

下面就是过程:

被标记的黑色就是需要回收的

将白色区域复制下面,然后清空上面的


这样就完成了内存的连续分配,但是引来一个问题。
每次只能使用一半的内存。是不是有点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内存就进行了划分。
我们对内存分为了三块区域。

内存区域 所占百分比
Eden 80%
survivor 10%
Tenured Gen 一点点

复制算法,我们需要将上面的思路,将Eden中需要回收的对象放到Survivor,然后清除。
也就是俩个Survivor中进行复制与清除。

这里我们即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内存分配。

如果Survivor不够放,那就扔到老年代里,或者其他方法,反正有内存担保。


6、标记-整理算法

复制算法主要针对新生代内存收集方法。
标记-整理算法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代内存收集方法。

主要步骤:标记-整理-清除

如下图所示

然后将右面的进行删除计科达到回收效果。

7、分代收集算法

分代收集算法是根据内存的分代选择不同的算法。
对于新生代,一般选择复制算法。
对于老年代,一般选择标记-整理-清除算法。

显而易见,这是上面俩种算法的优点糅合在一起的应用。


至此我们总结了所有垃圾回收算法。
下面就是各种出名的垃圾收集器


8、Serial收集器

特点:

  • 出现的最早的,发展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
  • 单线程垃圾收集器。
  • 主要针对新生代内存进行收集

运行机制如下所示

缺点:慢

用处:在客户端上运行还是比较有效。没有线程的开销,所以在客户端还是比较好用的。


9、ParNew收集器

特点:

  • 由单线程变成了多线程垃圾收集器。
  • 如果要用CMS进行收集的话,最好采用ParNew收集器。

实现原理都是复制算法。

缺点:

  • 性能较慢

10、Parallel Scavenge 收集器

主用算法:复制算法(新生代收集器)

吞吐量 = (执行用户代码消耗的时间)/(执行用户代码的时间)+ 垃圾回收时所占用的时间

优点:吞吐量优化(CPU用于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与CPU消耗的总时间的比值)

关于控制吞吐量的参数如下

-XX:MaxGCPauseMills #垃圾收集器的停顿时间
-XX:GCTimeRatio #吞吐量大小

当停顿时间过小时,内存对应变小,回收的频率增大。因此第一个参数需要设置的合理才比较好。
第二个参数值越大,吞吐量越大,默认是99,(垃圾回收时间最多只能占到1%)

总的来说:客户端可用,服务端最好不用。


11、CMS收集器(Concurrent Mark Sweep)

采用算法:标记清除算法。

  • 工作过程:
    • 初始标记
    • 并发标记
    • 重新标记
    • 并发清理
  • 优点:
    • 并发收集
    • 低停顿
  • 缺点:
    • 占用大量的CPU资源
    • 无法处理浮动垃圾
    • 出现ConcurrentMode Failure
    • 空间碎片

CMS是一个并发的收集器。

目标是:减少延迟,增加响应速度
执行效果如下所示:

  • 初始标记
    • 可达性分析法
  • 重新标记
    • 为了修正并发期间,因对象重新运作而修正
  • 并发清理
    • 直接清除了

12、G1收集器(面向服务端)

最牛的垃圾收集器。

  • 历史
    -2004年Sun发表了第一篇G1的论文,到2006年左右,在JDK6内集成进去了。JDK7才放出来。
  • 优势
    • 集中了前面所有收集器的优点
    • G1能充分利用了多核的并行特点,能缩短停顿时间。
    • 分代收集(分成各种Region)
    • 空间整合(类似于标记清理算法)
    • 可预测的停顿()。
  • 步骤
    • 初始标记
    • 并发标记
    • 最终标记
    • 筛选回收

13、小结:

至此我们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GC的知识。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希望要好好吸收知识。。

posted @ 2019-09-19 23:40  秃桔子  阅读(6705)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如果您有编程方面或者学术方面的需求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

桔子科研


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第一时间获取编程有趣的知识和最新科研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