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去山西五台山的时候,自己本打算欣赏五台风景,不过导游路线更多的是寺庙。五台佛教气氛比较浓,寺庙比较多,自己在那逛了两天的寺庙,到处可见虔诚的信仰者。周边也形成了一个产业。不过自己对导游对佛学的讲解比较感兴趣,也只是感兴趣而已。自己见到对佛学不是很有研究的人,还可以稍微讲一讲。其实细看来佛学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度千万人,在这里我也仅是简单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罗列一下:

      最初介绍说道的是道场的概念,据传五台山本是道教的道场,只是有了佛教进入以后,佛教盛兴,最终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峨眉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是九华山,观音菩萨的道场就是普陀山。大家可以看到佛里面是有类似级别之分,有佛、菩萨之分。准确的说佛学细分如下:在佛教里面如果从佛祖释迦牟尼向下排的话是:佛,菩萨,罗汉,声闻,帝释,比丘。按照佛教僧团向下排:比丘(和尚,250条戒律),沙弥(准和尚,10戒),居士(俗家弟子,5戒)。

      具体说明佛、菩萨、罗汉的区分之前需要介绍一下佛教的区分: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 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大乘"则为该派对自己的褒誉。如 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所传为小乘系统佛教,但至今他们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现行一般佛教史著 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称谓,则并不寓有褒贬之意。

       现在在回过来说一下佛教中前三级的区分: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 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 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 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菩萨是只达到 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 觉行圆满 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罗汉 全称 阿罗汉,即自觉者。需要知道的是,在小乘佛教中,没有菩萨这一级别的,所以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信仰者通过菩萨行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习,可以达到佛果(称“菩萨”,意为具有大觉心的众生)。以“摩诃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
      一般寺院主殿(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依"三世"原本的时间意义而划分的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而另一种是按地域划分势力范围,此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前一种三世佛称为竖三世佛,后者为横三世佛:
      "横三世"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主持婆娑世界,左立普贤菩萨,右立文殊菩萨;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主持东方琉璃光世界,两侧为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右侧为阿弥陀佛,主持西方极乐世界,两侧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竖三世"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也有寺庙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竖三世佛,"三世"又叫"三际"。世,梵语叫路迦(Loka),《楞严经》说:"世为迁流",意即时间的流动。佛教用于因果轮回时,"世"指个体一期生死的时间跨度。三世也可说前世、现世、未来世,或前生、今生、来生,或前际、中际、后际。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暂的即所谓"刹那三世",刹那是梵文Ksana的音译,意即最短暂的时间。极常见的三世则有以人的一期生死为一世的"人生三世"或"三生"。再有一种"劫世"。劫,乃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意为极久远的时间。婆罗门教认为世界要经历许多劫,一劫是四十三亿二个万年(或一百二十八亿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世。佛教又以一劫为一世,与上述婆罗门教外道说法略有不同,但也认为世界有周期性创生与毁灭的过程。"三世佛"的三世,是指最后一种时间概念。 佛教中还有三世三千佛的说法,即过去庄严劫一千佛,统称燃灯诸佛;现在世贤劫一千佛,统称释迦诸佛;未来世星宿劫一千佛,称弥勒诸佛。佛坛上的三尊像,即此三世三千佛的代表。

     做为宗教的一种,佛教也有其中经书研读,个人肤浅的认为也是一种人生思维的认知方式。
posted on 2009-05-21 13:15  间歇博客  阅读(32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