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入门(五)- 常见垃圾回收器及jvm实现

  上节讲完了垃圾回收的基础,包括java的垃圾是什么,如何寻找以及常用的垃圾回收算法,那么那么多的理论知识讲完了,具体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做着回收垃圾的事情呢?我们接下来就好好聊聊jvm中常用的垃圾回收器。

  一、常用的垃圾回收器

                                       

   这是我花了10几分钟画的一张图,灰色表示已经被淘汰,蓝色表示依然健壮,黄色表示冲劲十足,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红色表示十分火热,其实应该还有一个亮红色表示ZGC。俩俩之间的连线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Serial可以和Serial Old 或者CMS组合,ParNew可以和SerialSerial Old 或者CMS组合,以此类推。老年代之间按道理不应该有联系,但是Serial Old 和 CMS却相连,原因我们待会分析完了再看。

  1.Serial/Serial Old 

    jvm最早时代的垃圾回收器套装,他的回收思路也很简单,如下图,用户线程跑,1.对象持续往新生代塞,2.新生代满,3.暂停用户线程,4.垃圾回收,5.恢复用户线程,老年代同理,这种方式在当年单核cpu打天下我觉得不仅仅是技术的不够成熟,即便相比现有的垃圾回收器,依然是最合适的。但是对于现在多核,大内存来说,已经很鸡肋了。

          

    优点:由于单线程没有线程上下文切换,简单高效,在单核cpu下效率高

    缺点:随时会发生STW(stop the world),影响用户体验,而且同样是由于单线程,多核情况下回收效率没有其他多线程垃圾回收器高,导致用户线程暂停时间长,影响使用感受。

  STW(stop the world):刚才说到了就来解释一下,防止有同学看不懂,看英文全称,翻译过来就是停止世界,对于程序来说,就是将所有线程全部暂停,这样会导致暂停时间用户请求无法得到发聩,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2.Parallel Scavenge (ParallerGC )/Parallel Old 

     从jdk1.3开始,jvm使用了多线程的垃圾回收机制以提高回收效率,与Serial/Serial Old 垃圾回收器相比,最大的区别便是在垃圾回收时使用了多线程处理,是一款关注吞吐量的垃圾回收器(吞吐量= 程序运行时间 / (程序运行时间+垃圾回收时间) ),更加适合纯后台运算任务。

                            

 

 

     优点 : 作为多线程,关注吞吐量的一款垃圾回收器,相比其他单线程或者更加关注于用户体验减少STW而言,效率最高。老年代使用标记整理算法,不会产生浮动垃圾

     缺点:随时会发生STW(stop the world),影响用户体验

   3.ParNew 和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

    ParNew和serial垃圾回收器一样,都是做新生代的垃圾回收,而且在处理逻辑上基本也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ParNew是多线程多CPU的,所以垃圾回收的效率要比serial要高,两者都可以搭配CMS使用(不过基本还是用ParNew搭配),

    CMS是第一款并发垃圾回收器(即在垃圾回收的同时用户线程也在跑),虽然逐渐被G1所淘汰,但其并发回收的思想,还是值得学习的:

    

 

 

    CMS收集器是基于 标记-清除 算法实现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4步:

        初始标记:暂停用户线程,标记GCRoot直接关联的对象,此步骤时间短暂,速度很快

        并发标记:这一步用户线程和GC线程同时运行,标记所有根可达对象,这一步耗时较长,所以使用并发标记,不影响用户使用。

        重新标记:修正刚才并发标记时,用户线程产生的额外垃圾。

        并发清除:这一步也是和用户线程同时运行,清除刚才标记的垃圾。

    上面四步除了初始标记和重新标记,都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这两步标记时间都很短暂,所以整体上来说对用户的使用影响很小。

    优点:STW时间很短,用户体验良好。

    缺点:1.由于垃圾回收器会和用户线程一起使用,所以在垃圾回收的同时,资源会被占用,导致用户量很大时,会导致资源不足。  

       2.由于CMS在最后回收的同时和用户线程并发运行,在这期间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回收,会产生浮动垃圾,当内存无法存下浮动垃圾时,jvm会临时使用Serial Old代替,而单线程的Serial Old回收效率很低,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时,系统会很卡,应该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参数或者换垃圾回收器了。

         3. 由于使用标记清除,无法得到规整的内存空间,会产生空间碎片,当有大对象无法存放时,需要进行内存碎片整理,又得进行垃圾回收,而CMS这样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因此CMS提供了参数-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如果无法分配,则使用Serial Old代替,同样也会出现上述卡顿的问题。

     问题点:为啥CMS不用标记-整理

      因为标记整理算法会涉及到对象的移动,对象移动时,对象的引用需要重新计算,这个时候是没有办法和用户线程同时进行工作的(毕竟很有可能用户线程运行的时候没准就找不到对象了),这个必须要暂停业务线程来处理,这会使得STW的时间更长,而CMS设计初衷就是要减少STW的时间。

  4.Garbage First(G1)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现在的jvm设计理念更多的是用空间换时间,提升系统的响应能力,提升用户体验,G1的设计思想就是将提升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解决STW过长的问题,而且更加变态的是,G1可以预测STW的时间,将STW控制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为了做到这一点,它打破堆内存新生代老年代的物理分割,将内存重新分割成,化整为零,我们先看一下它的变化:

    前面介绍的垃圾回收器内存分区都是这样的:

        

 

 

    而G1的内存分区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G1分割成了很多相同大小的内存块(Region),这些内存卡有时候可以是Eden区,有时候也可以是Survior区,有时候可以是老年代Old区,还单独划分了一块Humongous区域,用来存放大对象(G1将超过一块Region一半以上的对象称为大对象,一块区域存储不下的超级大对象使用连续的Humongous区域存储)。

    G1的垃圾回收过程和CMS比较相似,思想上基本是一致的:

      初始标记:标记一下GCRoot直接关联的对象(STW)      

      并发标记: 和用户线程一起,标记出所有GCRoot关联到的对象,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并发标记时用户线程产生的垃圾无法回收。

      重新标记:为了标记前一步并发标记产生的漏标对象,时间很短 (STW)

      筛选回收:更新统计数据,对各个Region区域的回收价值和回收成本进行排序(咋排的还没研究过),然后根据配置的期望停顿时间制定回收计划,将要回收的区域的存活对象移到空Region中,清除掉计划回收区域所有对象,将存活对象引用指向新地址。虽然不能保证每次回收都在配置时间内,但是大部分都是可以的。标记整理涉及到对象移动,所以必须要STW。

      这里其实我一开始觉得CMS的算法其实挺好的,但是会产生浮动垃圾和内存碎片,G1无法解决STW的问题,但是却使用可控时间的算法,控制STW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吧。

      

 

    总结:

      这篇主要介绍了我们常见的垃圾回收器,从最古老的单线程,到多线程,到并发回收的垃圾回收器,可以看到变化的趋势,还是多线程,大内存,加速垃圾回收效率,减少STW时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我觉得后面肯定会在多核大内存的基础上做文章,最终发展为用户线程跑的同时,垃圾回收器同时执行回收,完全不影响程序运行,通过类似三色标记的方式,做到实时标记,实时回收。不过以上仅为个人猜想,期待着java的发展吧。

 

posted @ 2020-11-01 13:14  吃肉不长肉的小灏哥  阅读(1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