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已经不是「strongly emphasised」了,而是「重点」。
强调(emphasis)」用来表示可能产生误会的地方,或是反讽、语气的转折等等;「重点(importance)」则是把文章中要传达的想法、结论、重要之处用醒目的样式突出。HTML 5中,W3C也不再有「strong > em」的解释,两者的用途完全不一样的呦。
<b>有来当没有层级的标题、表示不同但沒有「重点」意味的关键字(维基百科每则条目开头就是用<b>)。
<i>则可以表示一个想法、文字音调的变化、外语的夹杂等。
所以不要以为全用<strong> 和<em>取代<b>、<i>就可以解決所有的问题,要考虑到不同的语义。
<cite>是用做标示来源、著作名用的。<q>(quote)才是「行內引用」。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设计的「汉字标准格式 CSS Reset」(http://ethantw.net/projects/han),在搭配使用这些「语义化」标示的同時,也能顾及到中文本身的「格式」。
强调(emphasis)」用来表示可能产生误会的地方,或是反讽、语气的转折等等;「重点(importance)」则是把文章中要传达的想法、结论、重要之处用醒目的样式突出。HTML 5中,W3C也不再有「strong > em」的解释,两者的用途完全不一样的呦。
<b>有来当没有层级的标题、表示不同但沒有「重点」意味的关键字(维基百科每则条目开头就是用<b>)。
<i>则可以表示一个想法、文字音调的变化、外语的夹杂等。
所以不要以为全用<strong> 和<em>取代<b>、<i>就可以解決所有的问题,要考虑到不同的语义。
<cite>是用做标示来源、著作名用的。<q>(quote)才是「行內引用」。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设计的「汉字标准格式 CSS Reset」(http://ethantw.net/projects/han),在搭配使用这些「语义化」标示的同時,也能顾及到中文本身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