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Posted on 2022-12-29 17:44  蝈蝈俊  阅读(7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矛盾是普遍存在、对立统一的,随着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矛盾也在不断变化,有的矛盾会消失,有的会新出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会转化。

一、找到主要矛盾是复杂问题分析的关键

事物的发展内部存在多种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关键方法。

例子:胖子的主要矛盾是“吃的东西不够健康”还是“吃太多了”?

一个超级无敌肥胖症大胖子,他这么胖,是因为“吃的东西不够健康”?还是因为“吃太多了”?

诚然我们肯定还是倡导吃健康食品对减肥会更有帮助,但是5000大卡的炸鸡汉堡披萨薯条,替换成喝5000大卡蛋白粉,难道就能瘦了?

相反,许多瘦子,真的是鸡胸肉、西蓝花、紫薯、蛋白粉之类的“健康饮食”?还是照样吃“不健康”、“不干净”?只是吃得比较少?
比如常去吃洋快餐,但只吃一个汉堡就饱了,薯条、可乐啥的通通不要。

所以,在这里,“吃的东西不够健康”并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吃的太多又不消耗”。

主要矛盾是影响某一事物发展进程的关键矛盾

二、如何找到主要矛盾呢?

  1. 善于把具体问题追到根源上思考(系统化思考、结构化思考,第一性原理)
  2. 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空间)
  3. 善于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思考(时间)
  4. ...

1、把具体问题追到根源上思考

对应典型的方法论:5Whys分析法U型思考、第一性原理等。

有一个博物馆有一面墙比别的墙面腐蚀的严重的多,每年都要重新粉刷。
这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你会怎么做?

当然先来分析原因,为啥腐蚀的厉害啊?
一问才发现原来是清洁人员清洁墙面的时候用腐蚀性特别强的清洁剂导致的,于是你就想:“简单,换腐蚀性弱一点的清洁剂就解决了。”

你想想这样对么?你会不会好奇为啥只有这一面墙这样,别的墙不这样啊?
于是问自己几个why就可以深入下去。

为什么要用高腐蚀度的清洁剂?
因为这面墙上经常粘着很多鸟粪,用一般的清洁剂洗不干净。

那为什么这面墙上有很多鸟粪?
因为墙上有很多蜘蛛,而这些鸟以蜘蛛为食,所以经常在墙附近活动。

那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
因为墙上有很多小虫子,而蜘蛛来吃这些小虫子。

为什么墙上有很多小虫子?
因为墙上有几扇窗子,晚上博物馆里的光会从这里透出去,而这些趋光性很强的虫子就被光吸引过来了。

所以解决方案是:
在窗户那里安装遮光性很强的厚窗帘,每天太阳落山之前拉上窗帘。

2、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

比如:信用卡这个金融产品,开卡有一堆的好处,甚至免年费,还有一堆优惠活动羊毛可以薅,那银行为啥还大力推广呢?

按照信用卡行业报告http://pdf.dfcfw.com/pdf/H3_AP201806041152020574_1.pdf 数据,2017年,几个主要银行的信用卡收入情况如下:

  • 招行信用卡业务利息收入 395.38 亿元,非息收入 149.13 亿元;
  • 中信银行利息收入 85.01 亿元,非息收入 286 亿元;
  • 浦发和光大分别实现 487.51 和 280 亿元业务收入;
  • 民生银行披露其信用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213.83 亿元。

2016年上半年,银联数据客户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

其中的大头部分:

  1. 利息收入(如果你超期不还款,那么就要交利息)占比最高,达42.4%;
  2. 分期手续费(持卡人在商场消费以后,银行要向商场收取手续费收入)占比为 28%;

显然,局部看起来信用卡是亏本的,整体上,信用卡是盈利巨大的。

3、把当前问题放在过程中思考

我们看看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这个历史过程。

1935年12月27日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教员这篇文章里,教员根据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和国内各个阶层的诉求,觉察到红军的任务已由打蒋介石,变成了联合国民党和更多阶层一起打日本,搞统一战线。主要矛盾由打蒋介石变成打日本鬼子,以及由此形成的统一战线思路。

背景:当时的中央红军加上陕北刘志丹的部队也就1万多人,和当时的各路军阀数十万部队和日本军队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所以必须团结多数,打击少数。

1935年到1936年的教员文章,基本都是教员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通信内容,内容都是争取统一战线打日本。

  • 1935年12月,教员抓住主要矛盾,形成统一战线思路。
  • 1936年,全年都在致信给国民党政要,搞统一战线。
  •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大的统一战线形成。

结果:1945年,抗战打赢,我军由抗战前的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3万人发展到抗战后的100万人,在军事人数上,由弱变强。

这就是教员抓主要矛盾能力的演化时间轴,看完只能默默的说两个字,佩服。

战略是一个逻辑渐进的过程,是长时间内所做的许多小型决策的结果。反过来,当前问题应该在时间长河,历史过程中有价值体现。

三、实践出真理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论帮助我们来识别主要矛盾,但是有了初步的认知后,最重要的是要去实践中认识和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比如:开店的主要矛盾是啥?餐饮人有下面的总结:

起步阶段:老板能力的缺乏和店面需要步入正轨的矛盾,或者是老板学习能力的缺乏和店面成长之间的矛盾。

主要是人的问题。老板是最不希望自己的店死掉的,但小店却往往死在自己能力的不足上。

这个阶段需要解决的是老板个人能力问题,善于学习和成长的老板,生意也会跟着成长。这种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大部分转让的店都是因为老板人不行。

第二阶段:店面盈利的要求和营业额却日渐萎缩的矛盾

这也是很多店面的处境,应该说,这是一个店生命周期的外在表现,生命周期表现在万事万物上,都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如果什么都不做,再火爆的店都会慢慢陨落。

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的如何延长一个店的生命周期,这就需要产品和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持续的营销活动。

因为新的价值不断输出,老顾客越来越忠诚,新顾客不断加入,盈利自然会稳定。

第三阶段:生意扩张和模式落后的矛盾。

生意未必都可以做大,区别就在于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极少数人能把生意做大,而且持续盈利,一定来源于模式的优越性。

很多店一个店时活得不错,于是急于扩张,刚开始就倒下了,这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老板的能力问题,更多的是店面本身不具备扩张的基础,简单的规模扩张不意味着销量的提高和盈利的增强,这就是残酷的商业规律对老板的野心开的玩笑。

以上是做餐饮人的总结,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必须亲自去实践,纸上谈兵是拿不到结果的。

认识和实践是螺旋上升的

《实践论》指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知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认识绝非一次所能完成的,难免犯错,需要再实践、再认识。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因此,实践和认识是在循环中前进的,是螺旋式上升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止一对矛盾,有工作上的、身体上的、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但必定有一对矛盾起着领导作用,另外的矛盾则被领导、被支配。

邻居小A,人到中年,工作上压力巨大,薪资微薄,这是一对矛盾。

由于加班熬夜,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一对矛盾。

平时还偶尔和妻子吵架拌嘴,感情不和,这算得上是第三对矛盾。

哪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呢?

就要看哪对矛盾在起决定性作用,

如果身体有恙是因为拿不出钱去保养治疗,
和妻子吵架是因为家庭开销大、入不敷出,
那么很显然,工作上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小A要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争取多赚点钱。

钱的问题解决了,另外两对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完了吗?

小A的主要矛盾是工资薪酬低,薪酬低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自己职位能力低,还是因为公司待遇不好。

我们在U型思考举过工资收入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

这个认知过程是需要自己不断迭代,不断提升的,实践带来认知的提升,认知的提升带着去实践,它们两个是螺旋交替上升的。

四、总结

“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抓重点就是抓住一个系统中的最优解,通过这个系统最优解来解决整个系统的核心问题。

任何事情,无论多么云山雾罩,多么崎岖复杂,都会有一个起到主导地位的支配性矛盾,称之为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