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生意本身和你聪明与否、努力程度没有关系,潜在市场是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三层四面这个思考方向不见的最好,但是比较保险,从上到下,没有因素重叠或者漏掉。
使用场景
“三层四面” 帮助判断一个业务大不大? 是一套商业分析的方法论,通过对市场现状和自身潜力的分析寻找业务机会,找到团队关键工作点,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并结合自身资源制定合理目标。
何为“三层”
三层是指一个行业的市场总量、在线率和市场占有率,通俗点就是三个问题:
- 这个行业总的蛋糕多大?
- 互联网能够在这个蛋糕中获得多大的比率?
- 公司能够在互联网化的这块蛋糕中占据多大比率?
这三层依次是:
第1层-行业大盘
业务的行业规模到底有多大?
- 最大的一层大盘怎么定义、要包括什么,很难一个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
- 思考得越长远,就越倾向于把范围放的越大、用越底层大盘的定义,但跟业务短期思考的方式差异就越大。
- 对此兴哥的阐述是:“总之看大盘的目的是帮我们找到新的机会,因此一个简单的原则是不要只盯着我们在做的事。范围放得越大越有挑战,数字未必那么准确,但这样的思考维度是对的。比如说,KTV对应的行业大盘,除了线下的传统KTV门店,还应该将机场、商场的 mini KTV考虑在内。但是不是要包括线上K歌,这是业务可以自己定义的,因为纯线上K歌很多还不产生交易,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相对远期的生意。再比如说对网约车,对应的就是线上大盘,而行业大盘要包括出租车,不然行业大盘和现在线上大盘一样就没必要分两层了。线上大盘相对容易,增长快,但加上出租车的行业大盘增长是比较慢的。”
第2层-线上大盘
在这个行业大盘里边的线上化率到底有多少?
- 需要注意定义“线上”时,考虑的角度是服务的关键环节在线上,而非仅仅支付在线上。
- 再用KTV市场举例,线上大盘指线上预约或者线上团购都是合理的,但不能把所有用移动支付的交易等同于线上大盘。
第3层-美团
在整个线上化的大盘里面,美团的市场和美团的占比有多少?
三层常讨论的问题:
-
行业的线上化率是多少(即线上大盘比行业大盘)?线上化率还会提升吗?提升多快?
-
我们在线上市场的占有率是多少(即美团的规模比线上大盘)?市场会进一步集中或分散吗?
-
我们将来增长更多是在线上已有存量的再分配中争夺,还是去抓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的增量?
三层要解决的问题
从战略上思考,这个市场有多大,是怎样的竞争格局,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竞争有多少优势。
从而去推算值不值得做,如果做,做到怎样才算赢。
具体战略上,需要将这些市场用高频,低频,高利润,低利润等去多维度划分。
- 对于刚需高频低利润的产品和服务
严防死守,一定要牢牢占据第一,把绝大部分资源投入在上面,从技术产品体验,用户增长,品牌,补贴,商家支持等,都给与充分的支持,同时基于中台来预测和管理最终的结果,用实时数据,定向策略,制度保障等方式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拿到结果。 - 低频高利润的产品和服务
不断试错,如果能做大就好,做不到就视情况砍掉。
何为“四面”
所有生意都可以拆分成:
- 客(人):客户数
- 量:频次
- 额:客单价
- 利:货币化率
四面就是战术分析,通过这四个要素来判断要投入的资源。
客(人)
指使用某项服务的自然人人数(如果一人使用多次则需要去重),即客户规模,且是真正对服务有需求的人而非下单的人。
-
"人"是"四面"中最基础的出发点,最有利于形成本源驱动以及对不同用户群体分层的认知。
-
针对2C业务来说是某项服务的自然人数,2B业务可以是客户数。
-
特殊情况下,客未必是人,必须分析宠物洗澡这个行业。
-
“客”是“四面”中最基础的出发点,最有利于形成本源驱动以及对不同用户群体分层的认知。举例来说,在火车票业务中,“客”指每年全国买票乘坐过火车的人数(而不是人次数)。
量
指我们服务的人次,比如订单量。
-
严格来讲,“量”用服务履约(fulfillment)的人次数更为准确。
-
对此兴哥的阐述是:“我曾经画过下面这个图,用户获取进来以后是交易,交易(transaction)是互相对对方做点什么事情,传统交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一边是 payment,一边是 fulfillment。但到了现在 payment和 fulfillment不是完全对应的,比如单车的包月服务,其实是一次 payment,多次 fulfillment。用户最关心的是 fulfillment,关心得到各种服务的履约,不需要很关注 transaction,也不需要关注 payment。所以所谓 '量 '或者 '人次',是偏 fulfillment的。我以前说美团未来的目标是每天服务10亿人次,这里的人次指的是 fulfillment的概念。”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订单量”来衡量“量”是不够准确的。“订单的概念要弱化,很多行业里交易transaction是比订单是更基础的事情,很多时候是有交易没订单的。比如说我们的公交业务就有交易而没有订单。” 当然在很多业务里,订单量和fulfillment服务履约人次可以经验换算,换算比值稳定、标注清楚即可。比如在机票业务中,更有意义的“次/量”是每年全国的机票出票量,而不是机票订单量,因为很多订单都是一单买好几张票。在酒旅业务中,更有意义的“量”是间夜量而不是订单量,因为很多单不止会订一晚、不止订一间,而用户会关心每一个间夜的履约。
额
指业务的交易额
- 2C服务中是消费者付出的钱,即交易额/GTV;
- 2B业务可以用流水。
利
因行业而异,可以指收入、毛利或净利。这里没有严格的统一维度,实际应用中标注清楚口径即可。
四面常讨论的问题
- 除了看量,还看了客、额、利吗?比如对于机票业务,客和量的比例就是常旅客的差别。这里的比较可以看出业务的很多机会点。
四面要解决的问题
四面主要是战术上的执行,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通过只做其中的某几件关键事项,就能拿到最终的结果?
在四面的方法论中,关键还是搞清楚业务逻辑,拆解每一个面的路径,从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用户购买心理等着手,找到增长的策略。然后再去思考,我需要投入多少资源,钱,人力,去达成结果。
四面的增长策略是不一样的:
- 用户量的关键是找到市场传播的有效手段
- 订单量的关键是找到撬动转化率的抓手,策划低价爆款产品。
四面从运营层面讲,要达到最终结果。不在乎三个方面,钱,品牌,客户。他们也不是齐头并进,一定是有先后顺序。
- 钱主要是用来用户补贴。
- 品牌是提升竞争格局的,区隔竞争对手,提高转化率,促成长期竞争优势。
- 客户主要是做市场细分,先抓哪些客户,后抓哪些客户,哪些客户重点服务,哪些客户一般化服务。
三层四面的作用
- “三层四面”的分析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现状和自身潜力的分析,弄清楚目前团队最关键的工作点到应该是什么;
- 核心是让你去分析市场机会,并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好根据自身资源来制定合理目标。
例子
生鲜零售示例
生鲜毛利数据看:
反面例子
技术迭代革新、用户需求变革,对未来的预判这些环节很容易出问题,继而导致三层四面分析出结果不符合预期,需要有这个认知。
- 淘宝高峰期时,简单的三层四面是看不出它会被拼多多冲击的这么惨淡的。
- 苹果iPhone,尤其它还是用的闭环系统,在出来之前,谁能想到诺基亚会如何惨,苹果手机又如何成功的?
总结
三层四面解构了我们对一个行业最基础的认知,判断行业的潜力及空间,以帮助我们做好业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