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结构图式(第一章 概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结构图式(第一章 概论)

1、计算机硬件概念


 CPU(中央处理器)

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

运算器:算术运算(定点数、浮点数)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微命令(组合逻辑和微程序控制方式)

寄存器组:存放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

存储器

缓存>主存>外存

主存:固定地址CPU按地址访问,与CPU合称主机

外存:先调入主存

高速缓存:CPU和主存之间,集成在CPU内部

输入/输出设备(Input/Output,I/O)外设

总线

分时共享:一发多收

系统总线分为

(1)数据总线(运算器)

(2)控制总线(控制器)

(3)地址总线(存储器)

2、计算机软件概念


1.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OS)

DOS(磁盘操作系统):键盘命令

Windows:图形化人机操作界面

程序作为文件由操作系统管理

提供软件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语言处理程序:将源程序转换为指令序列(机器语言)即“翻译”

解释程序:三程序并行

编译程序:1由1变1

汇编: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该转换程序称汇编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各种服务性支撑软件,软件平台技术

各种标准程序库,库文件

2.应用软件

3、硬件、软件层次结构


自下而上:计算机系统的逐级生成过程

拟定指令系统(软件归宿,指令系统即传统机器级,连接软硬件的界面)—>创建硬件系统(硬核,核心是CPU和主存,分为下层的硬联逻辑和上级微程序控制器)—>配置操作系统—>配置语言处理程序及各种软件资源(应用程序)—>输入用户程序

自上而下:应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

系统分析级(需求分析、算法、建模)—>用户程序级(编程)—>操作系统级(语言处理)—>传统机器级(机器语言级)—>硬件系统级

从语言功能角度划分的层次结构模型

1)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助记符描述指令)

2)虚拟机:通过配置软件,扩充机器功能后形成的一台计算机,实际硬件不具备这种语言功能。机器语言之后的都是具备该语言程序的虚拟机。

3)大多数程序是直接翻译为机器语言,也有层级翻译:专用语言虚拟机->高级语言虚拟机->汇编语言虚拟机->机器语言物理机

4、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


1)基本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

  • 如8位,32位,64位
  • 影响计算精度、硬件成本、指令系统功能
  • 某些如字符信息只需要8位1字节表示

2)外频(系统时钟频率),一般不用外频评价,但是基础

3)CPU综合性能

  • CPU主频f=外频×倍频系数,也叫CPU时钟频率
    • 倒数为时钟周期,与CPU完成一步微操作用时对应  
  • 每秒执行指令数IPS等

4)数据通路宽度和数据传输率

  • 数据通路宽度(W,位宽):总线一次并行传送的数据
    • CPU内部位宽=CPU基本字长=CPU内总线位宽  
    • CPU外部位宽=系统数据总线位宽  
  •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DTR,带宽):单位时间传输的数据量
    • 单位dps  
    • 公式:DTR=D/T=W×f  
      • D为数据传输量,T为数据传输时间    
      • W为数据通路宽度,f是工作频率​    

5)存储容量

  • 主存(内存)容量-表示单位,因编址单元不同
    • 字节数字节(Byte,B)为单位(多)  
      • 1B=8bits(位)    
      • K=2^10B,M2G3T4    
    • 字数×位数(字长)(不为8)表示  
    • 最大可编址单元数(编址空间)由地址线位数决定  
  • 辅存(外存)容量
    • 操作系统通过虚拟存储技术管理外存,外存有效容量取决于存储器自身,与地址总线位数无关  

6)外设和软件配置

5、冯诺依曼思想


硬件:硬件系统五大部件

  • 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机器: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

  • 数字代码表示各类信息,数字信号表示数字代码
  • 优势:储存、精度、表示范围、抗干扰能力
  • 数字逻辑处理

软件: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

6、计算机发展趋势


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posted @ 2019-09-29 22:40  日月同诲  阅读(6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